- +1
她們談她們:戴濰娜、張逸旻、袁永蘋談普拉斯和塞克斯頓
1963年,西爾維婭·普拉斯在倫敦的寓所里開煤氣自殺,死時只有三十一歲,此前她已嘗試自殺多次。死前還想著保護一雙兒女的普拉斯,怎么也不會想到,多年以后的2009年3月16日,她和休斯所生的兒子尼古拉斯·休斯也自殺身亡。她也一定沒有想到,死后的她的詩不僅在二十世紀的英語詩歌史上獲得了永久的地位,連她本人傳奇般的故事也遠播四海,被拍成了好萊塢電影。

西爾維婭·普拉斯 Sylvia Plath
另一位美國女詩人安妮·塞克斯頓,從小到大都過著比較富裕的中產階級的生活。塞克斯頓一生卻也都在跟她的精神憂郁癥搏斗,寫詩就是為了把自己從這一病癥中解脫出來。她從不忌諱談她自己所患的精神病和心理治療,不忌諱談她無法驅除的死亡欲望,反而非常坦率地把這些“非正常”的生活細節都一一記錄在詩歌里。

安妮·塞克斯頓 Anne Sexton
塞克斯頓與普拉斯是同一時代的人,二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個人都既聰明又美麗,都屬于美國“自白派”詩人,都獲得過普利策文學獎(塞克斯頓是生前,普拉斯是死后)。都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都患有精神抑郁癥并進過精神療養院,生前都企圖自殺過,而最后都采取了自殺的方式離開人間。由于她們創作的時代正是美國六十年代女權運動的初期,她們的詩歌不僅表現了現代女性的情感生活,而且質疑和反叛了男權文化中的一些傳統價值理念。
這兩位女詩人雖然在寫作上是一種競爭的關系,卻也是好朋友。她們兒時同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帶馬薩諸塞州的一個地方長大,然而從未有過交集。直到1959年,她們才在美國波士頓——“自白派”創始人羅伯特·洛威爾的詩歌課上相遇。課后她們常在一處叫麗茲酒店的地方享受下午茶時光,討論詩歌與死亡。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我們特邀詩人、兼事評論袁永蘋主持,與詩人、學者戴濰娜和詩人、譯者張逸旻,錄制了本期播客:麗茲酒店的馬蒂尼時光。這期「雅眾echoing」中,三位詩人除了談論普拉斯和塞克斯頓的相遇和相互影響,她們自白派的詩人身份,也聊到了女性寫作和女性在家庭、婚姻的位置。可以說,正是這兩位女詩人在精神層面上走得如此危險和深入,才避免了后來許多人相似的命運。
袁永蘋
詩人、兼事評論
我對普拉斯和塞克斯頓輾轉很多年的閱讀,其中經歷了很矛盾、復雜的心態。最早的時候,我對普拉斯是又喜愛,但是又有一點抵觸,因為她可能跟我個性當中某些東西并不是很相容。如果仔細探討的話,可能是關于很多整體世界的看法。好像我非常想靠近她,但是覺得這種靠近本身帶有很大的危險性,在文學創作的時候也有可能被她籠罩住。
我對她們的認識過程,一開始是這樣。中期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會對她們的詩歌藝術的價值有一些懷疑態度。后來在自己的詩藝成熟的過程當中,包括年齡經驗的增長,對她們的詩歌又有一個更加深入的喜愛,她們所有的經歷,我都特別的理解。再進入到她們詩歌的時候,我完全的被她們的詩歌里非常精湛的技藝征服。
戴濰娜
詩人、學者

普拉斯多數的寫作時間都是凌晨的3點鐘、4點鐘。這里有很多浪漫的解讀。可以把它解讀為正是晝夜交替之時、黎明冉冉上升之時。是她的創作欲望、生命感知最為敏銳的時間。但是我們換到一個更加現實的層面,也可以認為她是一個家務勞動非常繁重的主婦,在忙完了一天所有的生活,把孩子終于騙上床哄睡覺,終于收拾好屋子里的一切,到夜里3、4點,她才有那么一刻屬于她自己的時間。她才可以真正的擁抱自我,沉入自己的感知世界當中去的這樣一個時刻。因為其他的時刻,她既沒有時間去感受自己的生命,也不可以去感受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感受帶來的一定是更多的刺痛和反思。
張逸旻
詩人、譯者
她們兩位都聲稱,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女性主義者看待。但她沒有這樣的一個自覺的意識,并不代表她的詩歌沒有在這方面做出貢獻。像兩位都在詩中非常直露的呈現比如說月經、子宮、乳房、哺育、墮胎這樣的話題,非常具體而微的把女性的切身體驗給說出來。這個說出本身就是把審美禁忌和社會文化禁忌,都納入到詩歌的領地。
在完整播客中,你將聽到:
02:15| 詩歌史上的粉紅雙煞,塞克斯頓與普拉斯。
05:06| 兩位惺惺相惜女詩人的波士頓相遇,麗茲酒店的下午茶時光。
09:47| 談到她們是一件過于過于嚴肅的事情。她們是莊嚴的導師,也是親近的朋友。
15:45|張逸旻解讀何為自白派詩人,她們是研究自己的報告員。
21:55| 詩人袁永蘋談對普拉斯和塞克斯頓的認識,從矛盾抵觸到與她們感同身受。
26:45| 評論家對自白派的傲慢與偏見,她們詩歌中的真實不是從男性或文化規訓中獲取的。
30:31| 詩人對世界生命的精微捕捉,人心的體驗,是ChatGPT等人工智能永遠無法做到的。
34:22|不憚于寫禁忌和不詳之物,她們替很多人死了。
39:26| 普拉斯為塞克斯頓的寫作提供引導,一種螺旋式的影響和相互關系。
44:18| 戴濰娜細讀最喜歡的一首普拉斯詩歌《萊斯沃斯島》,咒語式存在的詩歌。
50:23| 張逸旻中英朗讀并細讀塞克斯頓《她那種人》,詩歌寫作者、家庭主婦、抑郁癥患者的三重分身。
1:01:16| 刺痛普拉斯的現實,依然以一種變體的形式刺痛我們這一代的女性。戴濰娜談女性在婚姻中的寫作,和女性主義運動。
1:12:25| 兩位女詩人并不把自己當女性主義者看待,但她們的詩歌依舊做出了貢獻。

即將上架
《精靈:普拉斯詩集》
[美] 西爾維婭·普拉斯 著
陳黎 張芬齡 譯
雅眾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雅眾詩叢·國外卷
《精靈》是普拉斯的最后遺作,風格獨具,技巧純熟,憂郁的氣質和哀愁的情調彌漫其間。由陳黎與張芬齡翻譯的完整版《精靈》所收詩作包括兩部分:“普拉斯親訂本”四十一首與“休斯編輯本選入詩”十四首,另附普拉斯詩中譯七首及為BBC 廣播節目“普拉斯新詩作”所寫文稿。力圖全面呈現普拉斯關于生之欲望與死之藝術的絕唱。
END
主理人 | 方雨辰
執行編輯 | 小飛
原標題:《她們談她們:戴濰娜、張逸旻、袁永蘋談普拉斯和塞克斯頓|318特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