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10分鐘,14次問答,秦剛外長記者會“首秀”說了哪些金句?
3月7日上午10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長秦剛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外長記者會是每年全國兩會期間最受關注的記者會之一,這也是剛剛履新三個多月的外交部長秦剛首次亮相全國兩會外長記者會。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觀察到,今年的記者會持續了1小時50分鐘,秦剛在現場回答了14個問題。
秦剛在記者會剛開始時表示,當今世界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今年秦剛回答的問題涉及中國外交、中俄關系、中美關系、中日關系、中歐關系、中阿關系、臺灣問題、俄烏沖突、“一帶一路”、 美國“印太戰略”和“戰狼外交”等。澎湃新聞為大家梳理了本次外長記者會之中的一些精彩語句:

談中國外交: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動蕩與變革交織,團結與分裂碰撞,機遇與挑戰并存,新征程上的中國外交是充滿光榮夢想的遠征,是穿越驚濤駭浪的遠航,惟其艱巨,更顯榮光。

談中俄關系:國際關系的典范
有的國家習慣用冷戰結盟的濾鏡看中俄關系,看到的不過是自己的倒影。中俄關系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上,既不對世界上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擾和挑撥。中俄攜手,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就有了動力,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就有了保障。世界越是動蕩不安,中俄關系越應穩步向前。
中俄元首之間保持著密切的交往,這是兩國關系的指南針和定盤星,我們相信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一定會在高水平上持續向前發展。

談中美關系:美方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我們辦不到
美方的所謂“競爭”,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壓,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美方口口聲聲說要遵守規則,但如同兩位運動員在奧運田徑場上賽跑,一方不是想著如何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績,而總是要去絆倒對方,這不是公平競爭,而是惡意對抗,犯規了!美方所謂要給中美關系“加裝護欄”“不沖突”,實際上就是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這辦不到!
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沖突對抗。誰來承擔其災難性的后果?!這樣的競爭,就是以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乃至人類前途命運為賭注的豪賭,中方當然堅決反對。美國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豪情,也要有容得下別國發展的雅量。遏制打壓不會讓美國變得偉大,更阻擋不了中國邁向復興的步伐。


談臺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系地動山搖
我首先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里的兩句話:“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圣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圣職責。”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
對于兩岸來說,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作為骨肉同胞,我們將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同時,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對此規定得很明確。如果出現了違反該法的情況,我們必須依憲依法行事。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
“臺獨”分裂與臺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臺海和平穩定的真實威脅是“臺獨”分裂勢力,定海神針是一個中國原則,真正的護欄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臺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系地動山搖。

談俄烏沖突:我們絕不接受甩鍋推責,甚至制裁、威脅
烏克蘭危機本來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教訓慘痛,值得各方深刻反思。烏克蘭危機的本質是歐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發,它有著復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原因。
我們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作出判斷。在和平和戰爭之間,選擇和平;在對話和制裁之間,選擇對話;在降溫和拱火之間,選擇降溫。中國既不是危機的制造者,又不是危機的當事方,也沒有向沖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憑什么向中國甩鍋推責,甚至制裁、威脅?我們絕不接受。

談“一帶一路”:所謂“債務陷阱”帽子無論如何不能扣到中國頭上
“一帶一路”是務實開放的倡議,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在合作中我們有商有量,在交往時我們重情重義。對于其他國家的倡議,只要不以意識形態劃線,我們都歡迎;只要不夾帶地緣政治的私貨,我們都樂見其成。
所謂“債務陷阱”,這頂帽子無論如何不能扣到中國頭上。據統計,在發展中國家主權債務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占比超過八成,這才是發展中國家債務壓力的最大來源。特別是去年以來,美國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急速加息,各國資金紛紛外流,使有關國家的債務問題雪上加霜。
談中日關系:條約精神在當下具有現實意義
日本軍國主義曾給中華民族造成深重傷害,至今依然隱隱作痛。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日方也不應忘記。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中方始終以善意對待日本,希望睦鄰友好。但如果日方有些人不是以鄰為伴,而是以鄰為壑,甚至參與遏制中國的新冷戰,那么兩國之間就是舊傷未愈,又添新痛。
現在一些日方領導人也在大談所謂的秩序,那今天我們就要掰扯掰扯,這個秩序是什么。今天的國際秩序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基礎之上,是3500萬中國軍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一切挑戰戰后國際秩序和國際正義的歷史修正主義,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明確規定反對霸權主義,條約精神在當下具有現實意義。


談美國“印太戰略”:烏克蘭式危機絕不容在亞洲復制
亞太地區應該成為合作共贏的舞臺,而不是地緣博弈的棋盤。任何冷戰絕不容在亞洲重演,烏克蘭式的危機絕不容在亞洲復制。

談所謂“戰狼外交”:就是一個話語陷阱
所謂“戰狼外交”就是一個話語陷阱,制造這個話語陷阱的人,要么不懂中國和中國外交,要么無視事實,別有用心。兩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說過,“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中國外交有足夠的厚道與善意,但當豺狼當道、惡狼來襲時,中國的外交官必須“與狼共舞”,保家衛國。
談中歐關系: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中歐是兩大文明、兩大市場、兩大力量。中歐開展交往完全是基于彼此戰略利益獨立作出的選擇。中歐關系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不管形勢如何發展,中方始終視歐盟為全面戰略伙伴,支持歐洲一體化。我們希望歐洲經歷了烏克蘭戰火的磨難,痛定思痛,真正實現戰略自主、長治久安。
談青年與中國的國際形象:要自信、要進取、要開放
當今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比以往更容易上熱搜,被圍觀,但我們手中的麥克風還不夠多,音量還不夠響,舞臺上還有不少麥霸,關于中國的噪音、雜音還不少,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當代中國青年義不容辭。

談中東關系:中國完全尊重中東國家的主人翁地位,不會去填補所謂的真空
中國支持中東國家實現戰略自主,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東國家內政,中國將繼續主持公道,支持中東國家通過對話協商推動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中國完全尊重中東國家的主人翁地位,不會去填補所謂的真空,也不搞排他的小圈子。我們愿做中東安全穩定的促進者,發展繁榮的合作者,團結自強的推動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