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普 | 腫瘤標志物,你了解多少?
作者:汪青
隨著腫瘤標志物檢測技術的廣泛推廣,無論是健康體檢還是住院治療,越來越多的人都接觸到了這類指標。通過簡單的抽血化驗就得到的一系列帶有字母和數字的數值,是否蘊含著重要的信息?對于這些標志物的正確解讀,大伙是否有很多疑問呢?不妨通過這一篇問答跟著筆者一起來學習:
首先聊一個有趣的故事,腫瘤科門診來了一位焦急的女士,她拿著體檢報告問我,她的腫瘤標志物CA724升高了,是不是代表她生了腫瘤?我仔細翻閱了她的體檢報告,其他項目均無異常,仔細詢問病史,發現她最近胃腸炎較頻繁。于是我建議她先做胃腸鏡排除了惡性疾病,其后給予常規的調整胃腸道炎癥的治療。一月之后再來門診復查時,她已眉開眼笑。原來,腫瘤指標已恢復正常,“警報”解除了!

首先來了解什么是腫瘤標志物?
答:腫瘤標志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和/或升高的,能夠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產物等。腫瘤標志物存在于病人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測定,且對腫瘤的輔助診斷、鑒別診斷、觀察療效、監測復法以及預后評價具有一定的價值。
常見腫瘤標志物有哪些呢?
答:常見的腫瘤標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25、CA153、CA199、CA211、CA242、CA724、CA50)、神經烯醇化酶(NSE)、鱗狀細胞癌抗原(SCC)、前列腺特異抗原(PSA)、β2微球蛋白、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鐵蛋白等。
有沒有完美的腫瘤標志物?
答:完美的腫瘤標志物應該具有高特異性、高靈敏度、高度組織特異性,并且與腫瘤分型、病程和預后有關。簡而言之,就是期望通過某項指標就能準確反映是否罹患腫瘤,而已經患病的患者通過某項指標也能準確反映病情嚴重程度。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中卻并不簡單,檢測結果往往只能作為診治腫瘤的參考。關于腫瘤標志物的正確運用,請大家接著往下看。
體檢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是否代表已罹患腫瘤?
答:別怕!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一定是已患腫瘤,兩者之間絕不是劃等號的關系,這一事件更多是一種提示和信號。如果屬高危人群,應引起注意,推薦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很多單一指標輕度升高的患者,經過后續篩查發現是良性疾病。
因腫瘤標志物升高就診,應該關注哪些?
答:如果您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應配合醫生做好病史回顧,積極查清原因,重點關注自身是否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否存在長期的慢性炎癥急性發作情況,如果存在的應予以及時有效的健康干預措施。一些患者指標輕微異常,經糾正后是有可能逆轉的。而對于一些高?;颊撸缬腥橄侔⒔Y腸癌腫瘤家族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史,長期吸煙飲酒、有毒有害物質接觸史的,可再積極檢查。對于常規體檢中容易缺漏的項目如增強CT、胃鏡、腸鏡、頭顱磁共振等項目及時查缺補漏。復查的時限,我們建議是健康生活方式調整完畢,或者抗炎治療結束后1個月再次復查。如多次復查均進行性升高,則無論有無危險因素,都應深入進行影像學檢查。受限于常規影像學靈敏性的患者,必要時建議完善PET/CT檢查評估,以便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單憑腫瘤標志物可以診斷惡性腫瘤?
答:臨床工作中是有通過腫瘤指標就可診斷腫瘤的情況,即甲胎蛋白(AFP)診斷原發性肝癌,但這種診斷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首先要排除活動性肝病以及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另外對應具體診斷數值也有嚴格要求:甲胎蛋白的數值大于200μg/L超過兩個月,或者大于等于500μg/L超過一個月。除此之外,切不可單憑腫瘤指標診斷患者罹患腫瘤。
腫瘤指標在臨床診斷中如何發揮價值?
答:同一種腫瘤或不同類型的腫瘤可有一種或幾種腫瘤標志物的異常;同一種腫瘤標志物也可在不同的腫瘤病程中出現。為提高它們的輔助診斷價值,推薦進行聯合檢測,但聯合檢測的指標需要有經驗的腫瘤專業醫師經過科學的分析、嚴格篩選。比如懷疑消化系統腫瘤需要重點監測CEA、CA199、AFP、CA242、CA724;鑒別頭頸部腫瘤需要重點監測SCC;排除前列腺腫瘤需要重點監測PSA等。通過不同組合檢測結果的異常,提示醫師幫助患者通過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如CT、MRI檢查)對重點臟器進行評估,必要時需要穿刺活檢取得病理組織,在顯微鏡下尋找癌細胞,才能完成對病人的診斷。
如已罹患惡性腫瘤,監測腫瘤標志物是否還有必要?
答:當然有必要!經治療后腫瘤標志物的數值變化與抗腫瘤治療的療效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希望患者們在治療前后做好腫瘤標志物的監測,建議繪制出如下圖的變化趨勢圖。如治療后腫瘤標志物下降到正常范圍,提示抗腫瘤治療有效;經過治療后腫瘤標志物雖有降低,但仍持續在參考范圍以上,提示有腫瘤仍有殘留;腫瘤標志物下降到正常范圍一段時間后,又重新升高,提示腫瘤復發或轉移。當然這些療效的最終確認依然需要影像學檢查明確。另外,有些病人的腫瘤標志物在整個患病過程中從來不高,那么腫瘤標志物對他們療效的預測意義也不大。

腫瘤標志物隨訪檢查時間時機有無講究?
答:有!腫瘤患者在化療、放療或手術后立即測定腫瘤標志物,數值可能會有短暫的升高,這往往是由于治療后腫瘤壞死所致。所以對于治療中監測的患者,我們建議是在新療程開始前檢測。而針對異常指標的監測可以連續動態地觀察,往往持續升高或者下降的意義更為明確。另外,也有很多患者關心的腫瘤標志物檢測是否需要空腹?臨床中通常不做要求,當然如果您想和體檢一樣保持空腹,便于對比,這樣也是可以的。
文中提到這些腫瘤標志物的運用,不知能否幫您答疑解惑了呢?其實關于腫瘤標志物的秘密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是提示讀者朋友們,如有異常的指標,最好還是到醫院咨詢專業醫師。行文至此,我想到名醫扁鵲曾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而腫瘤標志物無疑在疾病的各個階段都有積極的意義,希望大家都用好這些指標,積極做好腫瘤防治。
參考文獻
1.《腫瘤學(第4版)》
2.《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
3.《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
4. 《防癌體檢規范專家共識》
5. 《乳腺癌預防科普專家共識》
科室名片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腫瘤科 擅長于各種實體腫瘤的診斷及綜合治療,擁有多種治療設備和手段,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放療(SBRT、TOMO)、聚焦超聲(HIFU)、介入治療、內窺鏡下治療等,形成全方位的腫瘤治療體系。開展臨床研究,科研、教學并重。與外科、婦科、兒科、病理科、影像科及中醫科、疼痛科等合作開展MDT,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

作者介紹
汪 青
腫瘤科主治醫師
擅長實體瘤的內科綜合治療,對乳腺癌、胃癌、腸癌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惡性腫瘤早期篩查、腫瘤的姑息治療、營養支持治療方面有獨到見解。
詳細介紹:
畢業于海軍軍醫大學,腫瘤學碩士,上海市抗癌協會腫瘤營養支持與治療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長期工作于臨床一線,曾發表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參與多項基金課題研究,近年來聚焦在惡性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耐藥機制,在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 等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3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