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何超瓊委員:大灣區定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起到示范作用

3月7日上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來自多個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接受媒體采訪。
會上有記者向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提問,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的四周年,請問您是否感受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地協力融通?在大灣區的規劃下,香港具備哪些優勢,又該如何抓住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機遇?
“有人說我是澳門人,有人說我是香港人,我會說,我是大灣區人。”何超瓊談到,9個城市加2個特區,大家同飲一江水,同享千年嶺南文化,都喜歡吃皮蛋瘦肉粥,也都具備同樣吃苦耐勞的品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2019年出臺后,對11個城市的優勢發展有非常清晰的指引,尤其在協同合作方面,也給了非常清晰的引導。我們要用好國家支持政策,優勢互補,其實9+2早已超過了11。
何超瓊表示,大灣區在2022年時的人口已經超過8600萬,在2021年,它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2.6萬億人民幣,這些數據代表什么?“我看到的是龐大的市場,豐厚的人力資源以及無限的發展潛力。香港正好也進入了新階段,也要抓發展,大灣區將會成為香港發展的大舞臺。香港是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有高品質的專業服務,享譽全球,再加上‘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香港應該擔當大灣區‘引進來,走出去’的超級聯絡人。”她說。
有優勢又該如何?何超瓊講道,要抓緊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才能把優勢賦能到國家建設當中。25年前我就開展了自己第一份跟粵港澳合作相關的工作,當時香港才剛回歸,內地正實施歷史性的改革開放決策,珠三角已經展示出非常重要的發展潛力。我看在心中,覺得香港不能獨善其身,在1999年,就在我要尋找進入灣區里面開拓跨境船務業務的時候,我就引入與國企合作,同手開拓海上的交通網絡,發展香港獨特的優勢,也奠定了往后灣區的連通交通樞紐,以及今天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基石。實際今天我們看到港珠澳大橋也已經建成了,進一步把香港、澳門、珠海連接在一起,我非常幸運,可以繼續在大橋的優化運輸過程當中繼續投資。到今天,大灣區已經擁有搭建好的全球獨有的海陸空接駁的聯動交通平臺,而我在這之中曾經擔當一個見證者和推動者、參與者,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
在何超瓊看來,香港、澳門與大灣區內其他9個城市本來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手足之情時刻盤踞在心里,只要目標一致,同心協力,凝聚共識,她相信大灣區一定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攜手共圓中國夢起到示范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