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輩子不掏耳屎,會變聾嗎?
原創 騰訊醫典
掏耳屎、蹺二郎腿、撓癢癢堪稱人生三大爽事!尤其掏耳朵更是很多人的解壓方式。
有的人一天不摳耳朵就難受;
有的人因為掏出一大塊耳屎,而成就感爆棚;
還有的人自己掏不過癮,還經常去網上看別人掏。
但是,如果人這一輩子都不掏耳朵,會發生什么呢……

不掏耳屎,耳朵會被耳屎堵住?會變聾?會得病?
不好意思,讓大家失望了——不掏耳朵,什么都不會發生!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耳屎本來就不用掏!
耳屎的專業名叫耵(dīng)聹(níng)。它是源自外耳道軟骨部的皮膚腺體分泌物,包含著來自一兩千個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包括脂肪酸、膽固醇、角鯊烯、甘油三脂等),還混合了灰塵和皮屑。

雖然被稱作“屎”,但它其實很有用:
①潤滑保濕:防止耳道過于干燥。
② 阻擋外界異物:耳道皮膚的細毛被油脂滋潤,灰塵、異物才能被拒之耳外。
③ 防噪:緩沖傳入耳中的強聲波,防止耳膜被劇烈噪音震傷。
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認為耳屎對大腸桿菌、鏈球菌等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具備抗菌效果,但還并沒有形成定論。
不過至少耳屎對耳朵的保護作用是的確存在的。而且它堪稱“模范員工”,不但有用,還能自我清潔。
耳道內的菌群有自己的生態平衡,且有自潔功能:比如當你開口說話、咀嚼以及頭部的活動中,小塊耳屎就會松動脫落。

圖片來源:soogif
所以大部分人是不需要掏耳朵的,反而經常掏耳朵會造成很多危害!比如:
摩擦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發炎。
不節制掏耳朵可能會把耳屎推向外耳道深處(尤其是棉簽類的挖耳工具),更容易導致耵聹栓塞。(耵聹栓塞通俗來說就是耳屎在外耳道聚集,堵住了。)
因此,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就曾提醒大眾不要過度清理耳朵,也不要將包括棉簽在內的任何東西塞進耳朵。[1]
當然,如果你的耳屎特別多堵塞嚴重,已經影響到聽力和正常生活,還是建議大家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掛耳鼻喉門診,醫生會給你進行專業的“掏耳服務”,不但衛生、便捷,還比外面的采耳店便宜哦!

有很多人不摳耳朵就覺得耳朵癢不舒服,摳了又什么都摳不出來,有的時候還會覺得耳朵里油油的,這又是為什么呢?
首先,耳朵發癢并不都是耳屎的鍋!還可能跟以下情況有關:
1.細菌感染
當外耳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慢性感染,導致局部皮膚發紅、發癢,疼痛,甚至有膿性分泌物等出現。
2.真菌感染
外耳道的管道“迂回曲折”,一旦局部潮濕、時間久了,就會繼發真菌感染,也會出現耳朵發癢。這種癢的感覺非常強烈,可以說是“奇癢無比”,而且經常反反復復好不了。

(耳真菌感染)
3.耳屎或外耳道異物
正常的耳垢是片狀、松軟的,如果繼發感染或聚集成了硬塊,容易刺激外耳道皮膚出現繼發性炎癥,造成耳道發癢。外耳道異物也會導致出現類似的情況。
4.過敏反應
主要是耳朵局部皮膚的濕疹,在吃母乳的嬰幼兒身上多見,是由于皮膚接觸母乳后受到刺激所致。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常常在鼻癢、上腭發癢的同時,還有耳道發癢。
此外,螨蟲過敏引起的過敏性鼻炎也可能出現耳朵癢,這是過敏性鼻炎影響到耳部的癥狀,但并不是“耳道里寄生有螨蟲”。
所以,耳朵癢不一定是“耳屎”作祟,要先找到引起耳朵癢的原因,才能進行正確的處理。
至于覺得耳朵油,那是因為耳垢也分濕性和干性的。干濕和遺傳相關,“油耳朵”也不是啥疾病。

即便是濕性“耳屎”也有流動性,就像我們平時倒蠔油,剛開始會有點兒黏住瓶子,但如果你抖一抖(多做張口活動),就會掉出來了。
所以,平時用棉簽清潔一下外耳廓就行。

圖片來源:Gfycat

掏耳朵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爽!
耳屎多分布在外耳道,而外耳道神經分布廣泛,感覺十分敏銳。
我們掏耳朵時,緊貼著外耳道的耳屎被“撕拉”, 敏感的外耳道觸覺感受器被激活,產生電信號傳遞給大腦,我們會覺得格外地放松和舒適。

圖片來源:soogif
其次,在掏耳朵的時候,我們會產生一種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又稱為“顱內高潮”“耳音”。
它是一種通過觸覺或聽覺等感官刺激,在你的顱內、頭皮等部位產生的獨特刺激感,令人極度愉悅,甚至欲罷不能。[2]
最后,就是掏出大塊耳屎的成就感,實在是太令人著迷了!(據說世界上最大的耳屎長達2.5厘米!重口味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查看)

如果你平時就是 “掏耳朵十級愛好者”,實在無法割舍這愉悅行為,其實偶爾偷偷爽一下也不會有大礙,但一定要做好以下幾點:
1.選擇合適的工具:手指頭、棉棒就算了,還有些狠人直接用牙簽、火柴棍、發夾去掏耳朵,這種時候,只能點一首梁靜茹的《勇氣》送給他們。
不當的工具不但損害耳朵,還會將耳屎推進耳道更深處。可以用前端略為柔軟有彈性的工具,比如用酒精消毒的細頭棉簽,或者前端是硅膠材質的挖耳勺。

來源:Ninja New
2.器具消毒:每次使用前都最好用酒精濕巾對器具消毒。
3. 注意力度:不要太深入,輕輕在外耳道轉動即可,耳朵再朝下,讓耳屎自己掉出來。
4.降低頻率:小掏怡情,大掏就傷身了!每周最多掏一次,避免形成習慣。
5.及時就醫:如果發現自己的耳屎很大很硬,甚至影響聽力了,不要自己硬掏出來,一定立即就醫,由醫生用專門的滴耳劑軟化耳屎后再清理。

6. 對癥治療:掏完耳朵后,如果發現外耳道有分泌物,出現灼熱感、劇烈疼痛等癥狀,可能是外耳道發炎,也要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不同類型炎癥選擇不同治療方法,比如局限性外耳道炎,可局部涂抹魚石脂軟膏;彌漫性外耳道炎,可全身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
耳朵平日里肩負著重擔:口罩、耳釘、耳機、眼鏡統統壓上來……

圖片來源:網絡
時不時還要冒著受傷的風險,讓你們掏掏耳朵爽一下。
圖片來源:soogif
所以,現在開始好好呵護耳朵吧!記得轉給身邊最愛掏耳朵的朋友們~
審稿專家:
王軍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孫娜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Earwax (Cerumen Impaction)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194599816671491?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rid:crossref.org&rfr_dat=cr_pub%3dpubmed
[2] Niven EC, Scott SK. Careful whispers: when sounds feel like a touch. Trends Cogn Sci. 2021 Aug;25(8):645-647.
*騰訊醫典內容團隊出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