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黃婉秋:永不過時的“劉三姐”
據北京日報消息,著名表演藝術家、電影《劉三姐》中“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于3月4日凌晨3時16分,在桂林醫院重癥監護室因搶救治療無效逝世,享年80歲。
這個消息并不突然,這位“國民女神”在意志清醒時,曾鄭重地與愛她的觀眾們道別。在此前黃婉秋發出的人生最后一條微信中,她寫道:“永別了,我將到天外傳歌去了!”
那個嬌艷嫵媚、純真熱情、率真潑辣的劉三姐,大眼一轉,俏嘴一張,便是難題一道,讓莫懷仁和三個酸秀才敗下陣來。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劉三姐》,和一位優秀的演員黃婉秋,讓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從一個側面認識了壯族。同歌頌大理白族青年愛情的《五朵金花》、講述云南彝族少女傳奇故事的《阿詩瑪》,電影《劉三姐》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成為中國戲劇民族化,大眾化的典范,是能夠凸顯中國風格的藝術珍品。黃婉秋對藝術的貢獻無可衡量,自60年代以來深深影響了幾代人。

表演藝術家黃婉秋。《演出》2021年05月刊圖
從“桂劇舞臺新秀”到“銀幕劉三姐”
黃婉秋1943年出生于廣西桂林永福縣的一個普通的漢族家庭。父親是一名普通百貨公司的店員,母親雖不知書,卻很達理,在家相夫教子。黃婉秋的家境并不寬裕,但父母二人勤勞肯干,節儉持家,養活家中的六個孩子,黃婉秋排行第四,兄弟姊妹個個都好學上進。
黃父平時最大的嗜好,就是哼哼唱唱。黃婉秋也從小喜歡上了唱歌,酷愛戲劇。小婉秋常和小伙伴們在大街上邊玩邊唱,歌聲悅耳,舞姿活潑,常引得路人駐足欣賞。在六歲時還偷偷跑到離家四里地遠的同學家里“演戲”,扮公主玩。蒙童時期的小婉秋在姑媽的支持和幫助下,得到了桂劇老前輩尹羲的鼓勵,在心靈中種下藝術的幼苗,無形中使她將戲劇視作崇高的事業,心向往之并畢生追求。后來也是姑媽堅決支持她走進藝術殿堂,當她孤身一人在舞臺上闖蕩時,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愛。
小學時的黃婉秋就是班上的文娛骨干,代表桂林附小在全市歌詠比賽上獲得第三名。13歲那年,小婉秋在報上看到桂劇團招學員的廣告,大膽自信地登上桂劇團考場,主動要求表演一段舞蹈。小婉秋的面容俊美,身段婀娜,小小年紀,舞蹈卻已跳得有模有樣,尤其是她對成為桂劇演員的滿腔熱情,令在場的前輩們紛紛動容,免除對她的文化課要求,破格錄取進入桂劇團。黃婉秋刻苦學藝,14歲便首次登臺演出,在《斬三妖》中扮演蘇妲己。多年以后,黃婉秋對于第一次登臺表演仍舊記憶猶新——“這次演出關系著我未來的命運。所以,離開演還有一個鐘頭,我就已化好了妝,緊張的心情使我幾乎忘記了泡手指的疼痛。在全神貫注中進入了角色,順利完成演出,老師們很滿意,說是打響了第一炮”。
自此,黃婉秋正式開啟了她的演藝生涯。接下來,她先后扮演了《水淹金山》中的白素貞、《西廂記》中的紅娘、《打金枝》中的公主、《梨花斬子》中的樊梨花、《雙拜月》中的姐姐、《鬧嚴府》中的嚴婉玉等角色。那時黃婉秋才十四五歲,演出深受觀眾贊賞,紛紛夸贊她扮相俊俏、演藝佳,黃婉秋成了桂林市戲壇上的一顆新星。
“歌仙”劉三姐是流傳于宜山、柳州的百姓耳熟能詳的民間傳說,描寫了一位人稱劉三姐的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用山歌贊美勞動,贊美自然,贊美愛情,并用山歌揭露地主對貧苦農民的殘酷壓迫與剝削。1959年,廣西柳州市根據此合作編排出深受群眾喜愛的彩調劇《劉三姐》?!耙粫r間廣西上上下下,專業、業余文藝組織都掀起了上演《劉三姐》的高潮。該劇情節豐富,題材新穎,歌詞生動形象,唱腔優美動聽,很快便轟動了整個廣西乃至全國?!?960年全廣西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造藝術精品《劉三姐》的活動,黃婉秋年紀尚小,被分配擔任桂林彩調劇《劉三姐》的C角。但得益于平時的積累,她對角色揣摩準、腦瓜靈,對人物塑造比較到位,彩排時成為A角,并在匯演中受到廣泛好評。長春電影制片廠對劉三姐的故事也十分重視,籌拍電影《劉三姐》。
導演蘇里、作曲家雷振邦和詞作家喬羽到桂林采景和選角,最后讓黃婉秋在內的數位演員到長春參加試鏡。清新亮麗,淳樸自然的黃婉秋,可塑性極強,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于是脫穎而出,在試拍階段扮演“舟妹”一角。但無論是誰在試鏡,黃婉秋都坐在攝影機旁,目不轉睛地觀察,集中精力地琢磨,也放棄了很多游玩的機會。
導演蘇里起初考慮由專業電影演員扮演女主角劉三姐。但廣西方面認為劉三姐是廣西的招牌,演員還是應該由本地的演員來擔任,但樣片拍攝出來后,效果卻都不是十分令人滿意。著名戲劇家,時任文化部藝術局局長的田漢慧眼識珠。對蘇里導演說:“我看,那個扮演舟妹的演員不錯,是不是考慮讓她演劉三姐?”眾人都覺得田漢言之有理。于是,黃婉秋就成了飾演劉三姐的最佳人選。
1960年夏天,電影《劉三姐》攝制組來到美麗的漓江之畔,頂酷暑,冒風雨,進行緊張繁忙的拍攝工作。在拍攝之初,沒有電影表演經驗的黃婉秋整個人都拘謹起來,表情也收斂了。既不敢大笑露牙齒,嫌自己嘴大,笑起來不好看,走起路來也小心翼翼,對角度、機位、光線等諸多拍攝因素的限制十分感到不適應。這時蘇里導演就對她說:“你就像平時一樣,千萬不要太拘謹,要改變舞臺表演,要向生活靠攏。我選你來演劉三姐,就是看到了你的清純和自然,你只要改掉戲曲表演的一些習慣動作,很好地理解角色,投身到生活中,我相信你一定能演好?!?nbsp;

電影《劉三姐》海報
有了蘇里的鼓勵和啟發,黃婉秋漸入佳境,表演起來無拘無束,落落大方,質樸之中又略帶出一點“野氣”。
但那場大榕樹下劉三姐與阿牛哥定情的戲卻難住了黃婉秋,16歲的她還沒談過戀愛,不清楚如何展現一位戀愛中的女子。這場戲對白少,主要是通過眼神、表情、拋繡球的動作,還有歌聲來互相溝通。在桂劇團學藝時,著名桂劇藝人蘇芝仙曾對她說過:“眼睛不要時時用,要用到點子上,一下子抓住觀眾”。這句要領黃婉秋牢記于心,于是她將自己在舞臺上運用眼睛的表演風格遷移到生活化的電影中,用眼神來向阿牛哥傾吐愛情。恰到好處的眼神表演幫助黃婉秋完美地展現出劉三姐這位誠摯奔放的山野少女形象。

電影《劉三姐》截圖
1961年,電影《劉三姐》公映后立即風靡全國。一時之間,劉三姐的歌聲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觀眾百看不厭。扮相清純美麗,表演純樸自然,黃婉秋憑劉三姐一角名揚天下,成為一代觀眾心中的銀幕偶像,劉三姐的歌聲與形象也沉淀成那一代人最美好的電影記憶。這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成為當時拷貝發行量最大的中國電影,為無數觀眾帶來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身份轉換,劉三姐的第二個春天
電影《劉三姐》中的呈現使黃婉秋的表演達到了一個高峰。她以獨到的表演藝術,細膩真摯的感情,復雜豐富的內心世界,以及率性自然的個性展現,成功地塑造了壯族歌仙劉三姐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壯族勞動婦女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美德。黃婉秋的名字,已經和壯族歌仙劉三姐合二為一。電影《劉三姐》、黃婉秋出神入化扮演的“劉三姐”,使原來在祖國藝苑中并不顯眼的地方戲——彩調劇大放異彩,名揚中外。1963年,黃婉秋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演員獎第三名榮譽獎,一舉成名。
《劉三姐》之后,黃婉秋重返舞臺,在桂林彩調團繼續排演《劉三姐》,以及《白毛女》《金沙江畔》《依萊汗》《半把剪刀》《桂花與石郎》《三看親》《王貴與李香香》等深受觀眾歡迎和喜愛的劇目。她一如既往地用心揣摩塑造每一個戲劇形象。而正當黃婉秋的演藝事業迎來黃金期時,災難突如其來,漫長的風霜雨雪將無數的明媚春光阻止在了15年之后。所有美好的青春年華都被濃縮進《劉三姐》中,追求幸福的歌聲仍在鼓舞著困境中的每一位中國人燃起希望的火焰。
1977年11月28日,《劉三姐》重新上演?!斑@個日子,我終生難忘。因為,這是我生命中的第二個春天!”黃婉秋后來在回憶中寫道。但再一次扮演劉三姐,已是年過而立,年輕的容顏不再,又生兒育女,體型體態都發生了變化?!霸趺崔k?我同大伙一道,想方設法提高質量。過去在舞蹈方面全是傳統的彩調動作,我把一些壯族舞蹈動作的特點運用上去。如第二場的‘盤歌’,很多動作我都重新設計,表演上也是以歌舞為主,彩調為輔。這樣一來,整個場面顯得更為活潑跳躍。加之群眾演員大多為專業舞蹈演員扮演,動作到位、灑脫,配合默契,風格統一,戲就出‘彩’了,比過去又另有一番情趣”。同志們也鼓勵黃婉秋說“推陳出新,不減當年”。每演出一場,黃婉秋都會發現新的動作,產生新的體會,一直是那般情緒飽滿。

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劇照。中新網圖
在觀眾的熱情歡迎和愛人的支持下,黃婉秋逐漸走出陰霾。經過艱辛努力,精進技藝,黃婉秋的藝術生命漸漸恢復元氣,向著藝術理想的高峰再度攀登。她在漓江劇場主演280余場《劉三姐》,風采依舊,唱腔嫻熟細膩,嗓音清脆甜潤。高超的表演技藝引得眾多國內外觀眾紛紛驚嘆稱絕。
1984年,黃婉秋苦心孤詣新編的壯族歌劇《百鳥衣》正式上演。黃婉秋扮演主角伊娌,希望能表演更多反映壯族人民斗爭、生活的劇目,去塑造更多的壯族人民的英雄形象。第一場戲排練完,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導演韓冰緊緊握住她的雙手,連聲說“謝謝”。成績與收獲源自于黃婉秋平時扎扎實實的努力。黃婉秋回憶,“排練間歇,我不是寫排練日記,就是琢磨角色,設計造型和舞蹈動作請教舞蹈老師,找出并設法彌補自己的不足,力求達到舞姿的優美??傊浴懊馈弊譃楹诵模ゲ蹲浇巧幕拘蜗蠛退男误w語言。無論一坐一臥、一舉一動、一語一聲 (歌聲),都認真到近乎苛刻的地步”。正是這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讓黃婉秋成功地塑造了伊娌這一端莊美麗、溫柔嫻靜、深情忠貞的壯族姑娘形象,人們贊譽她是“一顆潔白無瑕的珍珠”。她更深刻地體會到演員內涵的重要和精神潛力的作用。
1983年,黃婉秋出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副團長,為愛戴她的觀眾們繼續奉獻著自己的藝術才華。1985年春節,黃婉秋才錄制完廣西電視臺的春節電視聯歡晚會節目,又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副團長的身份參加了自治區組織的慰問團,到南疆邊防各縣慰問當地駐軍和邊疆的各族人民。1991年10月,她從南寧回到桂林,擔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還擔任自治區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5年自治區文聯換屆選舉,黃婉秋是唯一全票通過的連任副主席。這是對她的人品藝德的最高嘉許。1998年被評為自治區德藝雙馨演員,黃婉秋每年都有新的貢獻,不愧為用劉三姐藝術精神塑鑄自身靈魂和形象的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廣西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文聯原主席潘琦曾在其文集《遠逝的歲月》中這樣回憶黃婉秋?!耙苍S是因為黃婉秋扮演壯族歌仙劉三姐的緣故,她對壯族人民、對壯鄉懷有深厚的情感。她常對人們說:‘我扮演劉三姐,可惜我不是壯族,如果是就更有意義了。若是可以的話,我真愿做個壯族人。’自從她重登文藝舞臺后,除了應邀到區外演出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深入到全區各地為各族人民演戲。為了演好角色,她一方面認真鉆研劇本,熟悉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廣泛調查社會,熟悉生活。她的足跡踏遍壯鄉瑤寨。她到外地和區內演出每次都要唱幾首《劉三姐》的歌,深受觀眾的歡迎”。

《大眾電影》1960年第24期封面《劉三姐》
黃婉秋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劇協理事、廣西文聯副主席、桂林市劇協主席。但在她的名片上卻始終只有兩個名字:劉三姐——黃婉秋。除此之外,只有名片的左上方四句《劉三姐》中意味雋永的歌詞:“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
“歌仙美名萬古傳”
當年,《劉三姐》橫空出世后,以驚人的影響力風靡海內外,在港澳及東南亞等華人圈地區掀起一股“劉三姐熱”。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喜愛《劉三姐》的觀眾。有關《劉三姐》的消息長期刊載在地方報紙娛樂版,被媒體稱為“山歌片王”。港九、新界等16家影院放映35天,觀眾約80萬人次,創下全港影片賣座最高紀錄;在美國放映時打破了《飄》的票房紀錄:馬來西亞還將它評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新加坡,《劉三姐》創下了連續兩次各上映120天的電影放映紀錄。
而之后,“劉三姐”的影響以各種方式持續著。
黃婉秋始終對“歌仙”劉三姐和山歌難以割舍。為將劉三姐的藝術形象發揚光大,除了在彩調劇中親自扮演劉三姐,還專門組建了一支劉三姐藝術團。黃婉秋為培養山歌傳人,2002年辭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的職務,合資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劉三姐景觀園”,位置位于風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文化為主題。“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劉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劉三姐的光,觀眾是把對劉三姐的愛都給了我。我回到自己深深眷戀的舞臺,只想把劉三姐的歌聲再次唱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出國門,讓全世界都知道劉三姐,知道桂林?!?/p>
中國電影百年之際,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藝術研究所和文匯報社聯合舉辦的“中國電影百年百名經典銀幕形象”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1960年長影廠出品的《劉三姐》留名影史:黃婉秋扮相俊美,表演純樸自然,使“劉三姐”成為十七年電影中影響最大最久遠的銀幕形象之一。
2017年,黃婉秋帶著劉三姐的歌聲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在桂林分會場與張信哲、鄧紫棋搭檔表演歌舞《歌從漓江來》。如今黃婉秋已經培養了好幾位新的劉三姐扮演者,其中就包括了她的女兒何雁云。黃婉秋和女兒何雁云、外孫女黎玥杉一家三代化身劉三姐和山歌文化的代言人。

2017年央視春晚,黃婉秋登臺獻唱

黃婉秋與愛人何有才、女兒何雁云、外孫女黎玥杉同臺演出。
《劉三姐》公映60周年,劉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婉秋,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她的回信。“希望你繼續發揮老藝術家的表率作用,帶動更多的文藝工作者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放歌?!绷暯娇倳浀幕匦牛岦S婉秋心潮澎湃。“今后,我能做的事還有很多!我還要繼續在舞臺上演出,與觀眾面對面,踐行總書記的囑托,做好劉三姐文化的傳幫帶,用劉三姐的山歌唱好桂林故事、廣西故事、中國故事?!秉S婉秋堅定地說。

黃婉秋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稄V西日報》圖
近些年,黃婉秋還通過在桂林各縣區、景區表演的方式,在助力廣西旅游、傳承發揚民族文化的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廣西、了解中國。黃婉秋先后登上央視戲劇頻道、湖南衛視、廣西衛視等電視節目,并接受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廣西廣播電視臺、湖南衛視等媒體的采訪,積極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民間藝術的蓬勃生命力,揚起山水間的文化自信。
2022年,高齡79歲的黃婉秋,仍活躍在宣傳《遇見劉三姐》的第一線。她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只要我還有心力,即便老了上不了臺了,也會繼續盡心出力將‘劉三姐’文化傳承下去。”
《劉三姐》深刻影響了幾代人。已故的馬來西亞永芳集團的董事長姚美良,是東南亞非常出名的華人企業家,他去新加坡看電影《劉三姐》,一看就是十場。他曾深情地說:“劉三姐是中國最大的統戰部長,她能夠把華人的心凝聚在一起?!?/p>
張藝謀在執導大型實景舞臺劇《印象·劉三姐》時,就曾對媒體表示:“電影《劉三姐》對我影響至深我小時對劉三姐的印象,那就是人漂亮,歌好聽!劉三姐是我兒時最美的回憶?!敝钡浇裉欤藗內粤晳T地把黃婉秋視為“劉三姐”,不管她走到哪里,人們都親切地叫她“劉三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