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讓張頌文心心念念的家鄉美食,好吃到“上頭”

憑借現象級電視劇《狂飆》,張頌文徹底火了,火得一塌糊涂。出道20年,人們終于發現了這個“寶藏演員”:演技沒的說,網友評價,不像演的;為人低調,長租北京郊區一小院,與村民打成一片。

張頌文趕集 圖源/紀錄片《我和另一個我》
更讓網友津津樂道的,還有張頌文的微博。并不像大多數明星那樣,微博靠代寫,主要發通告。張頌文的微博,大部分是一些寧靜恬淡,閑話生活的隨筆:

圖源/張頌文微博
張頌文的微博,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4月。將近13年來,不管紅不紅,他的微博都保持了一貫的風格,是他最真實的感悟與記錄。在這10多年的微博里,無數次提到自己的故鄉。
張頌文的故鄉,在廣東韶關新豐縣,這里承載著他童年全部的美好回憶。因為美好所以情深,在張頌文的微博里,關于韶關的文字充滿了深情,其中自然少不了關于故鄉的美食,而在眾多美食中,香芋扣肉被屢屢提及。


圖源/張頌文微博
香芋扣肉,是地道的廣東名菜。制作方法與梅菜扣肉相近:
選擇帶皮的五花肉清水煮八成熟,再以熱油將肉皮煎焦,把煎好的五花肉切為厚片,中間夾入同樣厚度的香芋片,配以料汁,文火蒸一個小時。
因為五花肉的油脂已經被蒸出,而香芋的醇香與料汁的滋味滲入肉中,一口下去,便可以感受這醇而不膩的肉香,與軟糯清甜的香芋味道。香芋吸收了扣肉的葷香,而扣肉充盈著香芋的醇厚,食材之間取長補短,令整道菜口感潤滑,美味非常。

香芋扣肉 圖源/《文明密碼》
對于許多饕客來說,香芋扣肉里的肉,未必是主角,只要做得好,香芋經常會搶了五花肉的風頭。

網友微博 圖源/新浪微博
讓張頌文念念不忘的故鄉美食——香芋扣肉,之所以獨特味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這里的香芋。廣東韶關的樂昌香芋,可以說是中國香芋中的極品!
01
可鹽可甜,美食界的太極宗師
廣東最好的香芋在韶關,韶關最好的香芋在樂昌。樂昌香芋的種植歷史悠久,據清康熙五年(1666年)續修的《樂昌縣志》中,有關于種植香芋的記載,樂昌種植芋的歷史已超過340年。明清時期,是每年必須要向皇帝進貢的貢品。

樂昌香芋 圖源/《文明密碼》
看看這香芋的個頭,著實讓味蕾大受震撼,大得讓人“躍躍欲嘗”。大,是樂昌香芋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樂昌香芋一般都能超過5~6斤,大個的能在10斤以上。因為外形如同炮彈,當地人很形象地稱其為“炮彈香芋”。
樂昌香芋之所以個頭大,除了跟品種有關外,更重要的是這里獨特的種植方式。樂昌人沿襲祖輩種植香芋的辦法,凡種植香芋都要進行培土,每培一次土,香芋能多長3公分左右,同時,培土可以將芋頭根部埋在土里,吸收泥土的養分,芋頭口感更軟糯飄香。
除了個頭大之外,炮彈香芋的另一個特點是皮薄肉嫩,將芋頭切開有明顯紫色花紋,紋路非常細密,煮熟時松軟如棉,酥松無渣,口感粉實,香氣四溢。

炮彈香芋 圖源/《文明密碼》
香芋的吃法,真的可以說是可鹽可甜。
關于湯圓、粽子、豆腐腦和西紅柿炒雞蛋到底應該是甜的還是咸的,南北方人吵得不可開交。此時,香芋就在一旁默默地看著,自信這架吵不到自己身上。一來,北方人香芋吃得少,沒有發言權。二來,香芋在南方本就是可鹽可甜,變化萬千。

香芋甜品 圖源/網絡
香芋既可以成為甜品中的精華,也可以成為咸鮮菜品中的精髓。無論是紅豆香芋粥,還是香芋蒸排骨,不管是香芋西米露,還是臘味香芋煲,香芋總是能夠毫無違和感地融入其中。
香芋之所以如此百搭,大概是因為它自身的口感細膩綿軟,味道清新淡泊,不會掩蓋了其他食材的風味。但是當香芋遇到麻辣火鍋這種“美食流氓”,卻能夠在霸道的麻辣熱浪中,堅守一份自我本色。能在麻辣鍋底中不失本味,全身而退的食材,真的不多。香芋就像美食界的太極大師,化勁道于無形,遇弱則藏,遇強則強,以柔克剛。

炒芋頭 圖源/網絡
02
從教書匠到“香芋大王”
近些年來,香芋已經成為了樂昌的一張農產品名片。2022年,樂昌全域的香芋年產量已經超過5.25萬噸,成了樂昌地里的“土黃金”。雖然樂昌香芋古已有之,但是5.25萬噸的規模,在十幾年前,根本無法想象。
2003年,在廣東順德一所中學任教的肖志平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去鐵飯碗,返回家鄉樂昌北鄉鎮務農。他在那時隱約覺得,種地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農業領域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此時的肖志平還不到三十歲,很快現實便給了這個理想主義青年重重的一擊。

肖志平(左一)采挖香芋 圖源/《文明密碼》
樂昌北鄉鎮地處廣東北部山區,經濟欠發達與外界交流很少。肖志平剛剛返鄉的時候,看見鄉里的農民大部分都在種植水稻,很少有別的經濟作物。于是,他也種上了水稻。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段日子是他的“至暗時光”。跟妻子兩人起早貪黑干活,把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擱在臉盆里,放在地頭。即便如此拼命干活,一年下來,每畝地的收入才30多塊錢。
肖志平憑著青春的激情,不顧家人反對,返鄉務農,卻落得身心俱疲,他有百般不甘。肖志平開始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那時候北鄉鎮的農民什么都要種一點,苦瓜、辣椒、香瓜、西瓜,多而不精,造成投入的人力物力分散。肖志平認為,要想致富,一定要抱團發展,打造鄉里的特色農業,打造自己的品牌。

圖源/《文明密碼》
經過考察,肖志平盯上了香芋。香芋本就是樂昌的特色農產品,利潤比水稻高太多,只是因為沒有形成成熟的經營模式。從那時起,肖志平就開始一邊學習種香芋,一邊籌備自己的合作社。正如他當初預想的那樣,因為年輕人多外出務工,像他這樣,有文化又頭腦靈活的年輕人,很快就能在農村嶄露頭角。

肖志平(右一)介紹香芋 圖源/《文明密碼》
肖志平建立了香芋種植的專業合作社,讓北鄉鎮的香芋大放異彩,平均每畝地產值能達到一萬元。從過去每畝產值三十元,到如今的每畝產值一萬元,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肖志平還帶領村民,摸索出一套香芋馬蹄輪作的科學種植方式。今年種香芋,來年就種馬蹄。

樂昌馬蹄 圖源/《三農群英匯》
馬蹄,學名荸薺,也被稱為“地下雪梨”,既是蔬菜也是水果。馬蹄削皮做炒菜,蹄果做餡包蒸餃,掏空肚子填滿肉,善用食材的廣東人,可以用馬蹄做出花樣繁多的菜品。
與香芋類似,馬蹄也有著廣闊的市場和很高的經濟價值。肖志平專門請來專家檢測研究,發現在當地的黑土和沙土中間層特別適合種植馬蹄。馬蹄與香芋輪作,既能提高品質又能保護土壤。
肖志平帶領村民建立合作社,規模化種植香芋和馬蹄,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北鄉鎮也成為遠近聞名的“香芋之鄉”“馬蹄之鄉”。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北鄉鎮面貌煥然一新,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樓,當地人將這些新樓稱作“香芋樓”“馬蹄樓”。

香芋豐收 圖源/《文明密碼》
時間回到2003年,27歲的韶關人張頌文,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留在北京開啟了演藝之路。同樣是這一年,同樣27歲的韶關人肖志平,離開教師崗位,返鄉務農種起了香芋。在張頌文的記憶里,故鄉的香芋星星點點,生長于房前屋后。而在肖志平等農人的努力下,這里的香芋早已“集中連片”,變成超過2億的大產業。
對于張頌文來說,香芋是寄托思念與懷戀的鄉愁之味;而對于肖志平來說,香芋則是打開鄉村振興與致富道路的希望之匙。

圖源/《文明密碼》
參考資料:
[1]《“樂昌香芋”產值創歷史新高!農業品牌化讓芋農們嘗到甜頭》
[2]《敢和荔浦芋頭叫板!樂昌張溪香芋:一流品質造就“萬元田”》
[3]《文明密碼》-《東西南北過大年 韶關》
[4]《三農群英匯》-《馬蹄大王的煩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