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月文學報好書榜:春天扎住的根,從這些書中開始醒來

早春的閱讀氣氛被前幾天的北京圖書訂貨會持續推高,通過這個出版業的“晴雨表”,我們也期待今年出版社將推出哪些新作。本月好書榜,我們依然為讀者精選一系列優質新書,從小說、詩歌到評論集、散文、翻譯作品,作家們深入記憶與歷史,涉過遺忘之河,沖破生活迷霧,尋找日常的弦歌。正如詩人卡洛斯·威廉斯感受到的春天,“深沉的變化/已經來到:它們扎住的根/往下緊攫,開始醒來。”
虛構
《如英》
《魚和它的自行車》
《月亮今天亮了嗎》
《涉過忘川》
《最后一刻的巨變》
《我們生活在南京》
非虛構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風中結緣》
《日常的弦歌》
《從福樓拜到普魯斯特》
《企鵝哲學史》
《克拉克森的農場》
(以上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虛 構
3 月
《如英》

常小琥 /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張瀅瑩
常小琥也有一種執拗:他執著地認為,有些人不該被辜負,有些事不該被遺忘,為此留證,是作家的本分。
如英人如其名,性子里有著股英氣勃發的勁兒,在20世紀下半葉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中強悍成長。她是時代洪流中的一粒砂石,和許多當時的年輕人一樣滿懷激情改造他鄉,返城已為“異鄉人”的經歷中憑著堅韌與意志力開鑿前路,并將這種近乎執拗的與不公人生的抗爭塑成自己大半程人生的本能與尊嚴。小說用充滿京韻的語言質地,細膩展現了南城人橫跨四十年的生活圖景。在以母親為原型的上一輩人故事的摹寫中,常小琥也有一種執拗:他執著地認為,有些人不該被辜負,有些事不該被遺忘,為此留證,是作家的本分。
《魚和它的自行車》

陳丹燕 /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李凌俊
這部寫于多年前的小說,如今讀來仍沒有過時之感,那個像小鳥一樣總是試圖沖破庸常生活一飛沖天的女孩,相信依然能喚醒讀者內心對于生活的激情和勇氣。
一個作者在時隔多年后發現自己筆下的虛構人物在現實世界里真實地存在著,這樣的相遇,是否會令人感到驚奇?作家陳丹燕曾以為小說《魚和它的自行車》中的主人公王朵萊會像許多故事的主角一樣,漸漸沉入自己的文字世界,卻在十多年后的社交媒體上,遇到了網名為“王朵萊”的讀者吳小初,她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如何深刻影響了這個年輕女孩的人生。作家與自己筆下人物的相逢,成為這部再版作品一個精彩動人的后續。而這部寫于多年前的小說,如今讀來仍沒有過時之感,那個像小鳥一樣總是試圖沖破庸常生活一飛沖天的女孩,相信依然能喚醒讀者內心對于生活的激情和勇氣。
《月亮今天亮了嗎》

李世成 / 著
山東文藝出版社

何晶
這是一個寫作上慢慢起步的年輕寫作者,在現實與虛空的交界處,撇來凝實的一眼。
作為“90后”寫作者中的一個,李世成這個名字于讀者來說是有一些陌生的,盡管他已在多家文學期刊發表過不少作品。《月亮今天亮了嗎》是李世成的首部小說集,揀選了近年來創作的十一篇短篇小說,在這些小說里,主人公是那些“他”與“我”,在情緒的多種面向中,寫一些記憶與遺忘,以及那些夢境的囈語,更關涉人存在的方式。有評論稱李世成的小說繼承了先鋒寫作的傳統,或在于他的取材與寫法,但顯然,這是一個寫作上慢慢起步的年輕寫作者,在現實與虛空的交界處,撇來凝實的一眼。
《涉過忘川》

艾茲拉·龐德 / 著
西蒙、水琴 / 譯
雅眾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涉過忘川”是個絕妙的書名,從中國的欲辨已忘言,到古希臘神話中的遺忘之河,龐德將兩種文化中不添加說教之美緊緊捏在了自己手里。

鄭周明
龐德的詩作《巴黎地下鐵》作為西方意象派代表作早已被讀者熟知,但這本精選了龐德近60年詩歌創作生涯杰作的結集,可以算是目前中文翻譯最豐富的一次,呈現了龐德更完整的詩學觀念。與《巴黎地下鐵》不同風格的是包括上百首詩作的巨篇《詩章》,其中包羅萬象,涉及世界文學、藝術、建筑、神話、經濟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內容,特別涉及了東方文化包括孔子的哲學倫理。龐德對東方文化的興趣滲透在許多詩作之中,并從詩詞與宋畫中發現了與自己觀念相投的結合點,他意識到中國古詩擅長去除動詞和形容詞,僅以連續的名詞制造出非凡的空靈氛圍,這種發現觸動了他探索自身詩歌創作的意象化,《巴黎地下鐵》最初有三十行之多,在不斷推敲之下濃縮到了兩行,得到了更好的效果。“涉過忘川”是個絕妙的書名,從中國的欲辨已忘言,到古希臘神話中的遺忘之河,龐德將兩種文化中不添加說教之美緊緊捏在了自己手里。
《最后一刻的巨變》

格蕾絲·佩雷 /著
姚瑤 / 譯
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傅小平
她說,她用幾則小故事完成的事情,不比那些喋喋不休的同行寫的長篇小說來得少。
同時代作家的互評難免摻雜水分,在世作家對已逝作家的推崇卻少有虛言。對于格蕾絲·佩雷的短篇小說,薩爾曼·拉什迪說:“這些或長或短的故事飽含力量,再次表明好作品永不會被磨滅。”因為讀她的作品無可自拔,以至于非得親自翻譯才覺過癮的村上春樹說:“不管怎樣,她的作品一定要由我來翻譯。這與我第一次讀雷蒙德·卡佛的作品時所感受到的大致是同一種情感。”至于佩雷的作品為何讓人高評,不妨聽聽她的自評。她說,她用幾則小故事完成的事情,不比那些喋喋不休的同行寫的長篇小說來得少。
《我們生活在南京》

天瑞說符 / 著
大方·中信出版社
那些關于一座城市的背景與細節描寫,絕對會讓人感到熟悉,有種拿出回憶寶盒里的寶物一個個端看的樂趣。

袁歡
專業扎實的硬核科技搭配《你的名字》式的溫情故事,讓這本網絡小說在“好讀”之外,呈現出不太一樣的風格。主人公白楊和半夏的相遇以及此后和伙伴們一起去拯救世界,充滿著熱血、浪漫的青春氣息。但是作者幽默詼諧的筆觸卻難以掩蓋即使經歷無限循環也無法改變的既定結局,故事便由內而外透出一種悲情與感傷。如此看來,最后的開放結局反倒包容了一絲仁慈與更多層的想象。此外,對于在南京生活過的讀者而言,那些關于一座城市的背景與細節描寫,絕對會讓人感到熟悉,有種拿出回憶寶盒里的寶物一個個端看的樂趣。

非 虛 構
3月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洪愛珠 / 著
理想國·北京日報出版社

李凌俊
洪愛珠以文字為錨,將時間拉回至母親和外婆執掌家庭廚房的歲月,重建與往昔的聯結,延續綿長雋永的家族情感。
所謂老派少女,是書中三代秉持“轟轟烈烈地吃飯,認認真真地生活”理念過日子的女性。母親病逝后,洪愛珠以文字為錨,將時間拉回至母親和外婆執掌家庭廚房的歲月,重建與往昔的聯結,延續綿長雋永的家族情感。在洪愛珠筆下,食物是飽滿日常生活的見證,她認真記下一蔬一飯的制作方法,也寫下母親和外婆烹煮食物時體現出的人生態度,更借由食物,串聯起菜場、街道,乃至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時光易逝,在迅疾的生活節奏里,這樣一部緩緩道來的寫給食物和家族的情書,確實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慢的體驗。
《風中結緣》

金理 /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這是小說家的卓越之處,他平等地容納了多種聲音。”同樣,引人遐想的評論文章背后,也是評論者平等地引出了來自小說中隱藏的聲音。

鄭周明
作家論,是做文藝批評的經典入口,也極為考驗評論者對作家作品的熟悉程度與精讀能力。正如金理在這本圍繞葉彌、魯敏、田耳、葛亮、張忌、鄭小驢六位作家的新著中所感性而言的,一個理想的評論者也扮演了一個理想讀者,“仿佛與友人促膝長談,但又并非刻意尋覓與經營,好比各種不期而至的風自行運送而來。”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這八個字常常看到卻也變成了一種虛指,往往看到的長評里是大段大段引文但并沒有引發評論者多么重要的闡釋,讀者也無所觸動。金理在評論田耳作品時,從桑克一首詩開始結緣,引入許多經典作品的瞬間,與田耳作品意蘊對讀,引文不多但都恰到好處,他最后說,“這是小說家的卓越之處,他平等地容納了多種聲音。”同樣,引人遐想的評論文章背后,也是評論者平等地引出了來自小說中隱藏的聲音。
《日常的弦歌》

王堯 / 著
譯林出版社

張瀅瑩
看似瑣碎的生活中,究竟是思想賦予行動,還是行動支撐了思想,令這些智者在國家危亡之際的條條岔路面前,作出了艱難而無私的選擇。
近些年來,關于西南聯大的作品問世不少。從陸續發掘的史料中,越來越多的人得以知曉動蕩時局中的這段傳奇。正如學者王堯所認為,缺乏人物,只有數量化的非人性力量交互作用的史書,必然是一部干癟蒼白的歷史。因此,以新作《日常的弦歌》,他試圖重建的是一個日常的、鮮活的西南聯大。從詳盡的日記、會議記錄、薪金收入、回憶錄等入手,在層層細節的整理和重構中,作者關注的是令西南聯大成為傳奇的一個個具體、血肉豐盈的人,也寫出了自己身為知識分子的思考。讀者也跟隨他一起思索:看似瑣碎的生活中,究竟是思想賦予行動,還是行動支撐了思想,令這些智者在國家危亡之際的條條岔路面前,作出了艱難而無私的選擇。
《從福樓拜到普魯斯特》

【法】安托萬·孔帕尼翁 / 著
龔覓 /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何晶
孔帕尼翁試圖從福樓拜到普魯斯特的文學作品中探討現代大學文科教育的發生之必然。
書名即表明這部書關涉文學與歷史,由福樓拜至普魯斯特的時代正處于從普法戰爭到20世紀30年代的歷史時間段,在此期間,文學研究超越修辭學的范疇,被放入更廣闊的歷史和社會的關系中來加以觀照,而現代文科的各個分類也逐漸細致起來,社會學、教育學、文學史、歷史學的分野明晰。孔帕尼翁試圖從福樓拜到普魯斯特的文學作品中探討現代大學文科教育的發生之必然,也在法蘭西學者的群像與關系中,探討“何謂真正的文學”。
《企鵝哲學史》

[英]A.C.格雷林 / 著
張瀚天、趙英男 / 譯
企鵝蘭登中國·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善于對復雜思想進行分類、對比和澄清,這本書也由此呈現出優雅、清晰、精確的面貌,以至于哲學的門外漢讀了,也能得其門而入。

傅小平
但凡對哲學有所了解的人,都能隨手列出幾部哲學史著作。在各式優秀的哲學史著作中,《企鵝哲學史》依然值得一讀,是因為如有評論所說,作者善于對復雜思想進行分類、對比和澄清,這本書也由此呈現出優雅、清晰、精確的面貌,以至于哲學的門外漢讀了,也能得其門而入。我們入得門內,隨作者縱貫2500余年的思想叢林,在遍覽西方哲學之余,還看到作者將印度、中國、波斯、非洲等總是徘徊在西方哲學主流話語之外的思想納入觀照視野,也因此,這本書可謂一份包羅萬象的哲學史調查報告。
《克拉克森的農場》

[英]杰里米·克拉克森 / 著
吳超 / 譯
磨鐵大魚·臺海出版社
讀這本書,時不時還得被犀利搞笑的英國幽默擊中。不得不說,這位老頭兒寫書的能力確實比他經營農場的能力強多了。

袁歡
一個當紅媒體人,突發奇想去親自經營6000畝的農場。但是他非要買蘭博基尼拖拉機,于是各種不好使;加上他又是個植物“殺手”,不管種植的植物還是養殖的動物,就沒一個省心的;還得加上一條,這人脾氣暴躁,總在奇怪的地方有執念……于是,多重條件疊加之下,杰里米·克拉克森的職業轉換之旅,啊不,是農場生活,可謂笑料百出,雞飛狗跳。讀這本書,時不時還得被犀利搞笑的英國幽默擊中。不得不說,這位老頭兒寫書的能力確實比他經營農場的能力強多了。此處,同樣推薦同名紀錄片,體驗不同視角所帶來的雙重快樂。
原標題:《3月文學報好書榜:春天扎住的根,從這些書中開始醒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