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進一步發揮金融助企紓困作用,民進中央提出這些建議

2023年全國兩會前夕,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民進中央獲悉,民進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關于進一步發揮金融助企紓困作用的提案》。
民進中央在提案中指出,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出臺各項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擴大貸款投放、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通過多項金融配套支持措施,保障助企紓困政策加速落地。總體來看,各類市場主體信心倍增,中小微企業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但各項金融政策在落地后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金融機構在主動作為、政策創新等方面尚需進一步加強。
一是金融支持政策在細分領域針對性不強。金融監管部門出臺多項助企紓困政策,包括加大信貸投放、為市場主體減息讓利、組合多種財政政策為企業提供幫扶,但由于政策措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未細分行業領域,導致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類產品針對性不強,對于科技創新類等特定領域支持力度不夠,尤其是對不動產等傳統抵押物仍然較為依賴。對金融產品的研發存在“換湯不換藥”的情況,實際能與中小微企業有效匹配的產品仍然較少。
二是政策在執行層面存在精準度不夠。當前許多支持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未能配套完善的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導致政策落地缺乏配合與監督。對于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基于風險偏好、對不良率容忍度等內部風控要求,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的發放仍然持較為保守的態度。同時在紓困政策執行中,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產業意義及產業定位并不十分清晰,只能憑借各自理解進行點對點金融紓困,難以形成政策合力,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金融機構對經營良好的企業超額授信、對經營困難的企業惜貸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三是政策信息知曉度不高。金融機構向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金額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但因缺乏銀企需求直接對接平臺,信息層層下傳導致時效及準確度不夠等問題,使得中小微企業對各類金融產品知曉度不高,出現了中小微企業認為融資難融資貴、而部分優質金融產品又無人使用的局面。這種信息的不暢通又催生了利用信息差牟利的第三方融資代理服務公司,其協助中小微企業匹配和申請適合的金融產品并收取服務費,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為此,民進中央在上述提案中建議:
一是進一步增強金融產品的針對性。引導金融機構深入掌握特定領域企業的融資需求、企業經營狀況和業務情況,研發、創新各類精準匹配的產品及擔保措施。對于科技創新、生物醫藥等企業,結合該類企業普遍輕資產運行的特點,進一步加強該領域知識產權的融資利用率,探索將應收賬款、知識產權作為資產證券化底層資產進行融資的方式,逐步降低對不動產等傳統抵押物的依賴。對于自身實力不強但有優質項目的中小微企業,可以以項目為貸款單元,根據項目進度分期發放貸款,對貸款資金進行監管并實施受托支付等方式控制金融機構的資金風險。
二是進一步提高扶持政策的精準度。整合各行業部門政策、信息及相關紓困企業清單,建立統一的企業紓困信息平臺,與金融機構實現企業相關信息的共享。金融機構應積極貫徹各地的經濟穩增長要求,準確把握產業政策,對符合地方產業規劃、產業布局和產業鏈急需的中小企業加大金融支持,探索建立紓困銷號考核制度,實現紓困政策的精準直達,同時在財政層面對因此產生的不良貸款予以一定貼補,進一步提升對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
三是進一步強化減負調查和政策宣傳。定期組織開展企業負擔調查和涉企收費專項治理成效評估、減輕企業負擔政策措施實施效果評估等,針對中小微企業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建立臺賬,分類采取政策宣傳解釋、督促整改等措施,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的問題和困難。定期組織開展減輕中小微企業負擔政策宣傳活動,統籌利用政府網站、社區宣傳欄、媒體平臺等形式,加大走訪力度、定期舉辦政策宣講會,全方位、立體化宣傳解讀惠企減負政策措施,持續提升中小微企業對政策的知曉度和獲得感,避免第三方融資代理服務公司對手續費、服務費的層層加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