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8國非婚生育統計:這地非婚生子女已超7成
原創 四象工作室 四象工作室
近年來生育與婚姻解綁的話題漸起,在政策方面,一些地方似乎已經走在了前頭,比如四川、廣東等地,都已取消了對生育登記的結婚限制。
類似政策一時引發熱議,有人認為這是在刺激人口增長,也有人認為它會鼓勵非婚生育,乃至瓦解原有的家庭秩序。婚姻和生育趨勢將如何變化?全球其他國家目前是什么情況?
文 | Roxie 圖 | 四象設計部

荷蘭在1960年的非婚生子女占比為1.4%,到了2020年已經飆升至53.5%,這還不是經合組織國家里最驚人的數字——智利在2019年的比例達到75%,也就是說,只有1/4的孩子是婚內出生的。
長期以來,婚姻是讓兩個人整合資源、合理分工以及積累更多資本的有效手段,它同樣為撫育子女提供了最大的保障。但隨著時代變化,獨自生活比過去來得更加容易,婚姻亦不再是搭伙過日子的唯一選項,甚至成了一種比較冒險的選擇。
在這種大背景下,智利的相關政策還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1884年到2004年的120年內,智利都禁止離婚,讓結婚成為了一件成本很高的事。而1998年修改的《親子法》明確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權利,促使智利非婚生育的比例進一步上升。
浪漫奔放的法國則是在1999年推出了民事互助契約(PACS)制度,締結契約者能享受與婚姻同等的稅收和福利待遇,而少了許多婚姻里的義務,這些民事伴侶的孩子也屬于非婚生子女。
PACS制度的初衷為保障同性情侶的權益,但到2017年,高達96.2%的民事伴侶都是異性情侶,與之對應的是結婚人數不斷下降,在2020年已低于前者,法國的非婚生子女比例也持續上升,如今超過六成。
這些國家非婚生子女占比高的前提是,無論孩子的身份如何,法律和社會地位都是平等的。哪怕沒有婚姻契約存在,親生父母同樣有義務向非婚生子女支付撫養費,社會的各項福利也會幫助孩子成長。
當北歐國家的非婚生育占比普遍超過或接近一半時,在中日韓等亞洲國家,結婚生子仍然是主流選項,在婚姻之外出生的孩子可能會面臨歧視。
日韓的非婚生子女占比至今停留在3%以下,至于中國,根據北京大學2016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1980~1989年間出生的人口婚前生育占比為6.1%,未婚生育(生育后始終未婚)占比為1.2%。
那么,類似四川等地的政策修改,會讓中國的非婚生育率上升么,會不會真如網友擔心的那樣“利好小三”?
其實,四川放寬生育登記限制的做法其實算不上什么新政,而是基于現行法規打的補丁。我國《民法典》早有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而生育登記也并不等于上戶口,它更偏向于人口監測、孕產婦服務等功能。
成為焦點之后,四川省衛健委也通過媒體回應,此次修改是為了保證未婚生育人群的權益,而非鼓勵不結婚生孩子。例如,目前多地仍將生育登記作為領取生育保險、申請津貼的前置條件,未登記者可能無法獲得保障。
至于出軌生子的情況,非但不被鼓勵,反而會觸犯法律。據媒體報道,2023年2月,江西一名男子在婚后與其他女子同居并育有1兒1女,因涉嫌重婚罪被警方依法刑拘。而在一些非婚生子女占比高的國家,哪怕沒有重婚罪,高昂的撫養費也會讓部分有意出軌生子的男性望而卻步。
歸根究底,生育權是女性的基本權利,隨著女性經濟地位和社會角色的變化,非婚生育已成為跳出婚姻模式的另一種可能,但在更完備的兒童福利保障體系建立之前,它依然會是相當冷門的選項。
原標題:《38國非婚生育統計 這地非婚生子女已超7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