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哉靈峰:“內外兼修”十年家風建設,文明之花開滿地

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橋街道靈峰村是蘇州城區最北的行政村,從2014年起,該村積極打造“靈峰家風”精神文明建設品牌,有力促進了村民文明素養和鄉風文明程度的提升。
眾所周知,家庭是鄉村的基本單位,家風是家庭文化的集中體現,與鄉風文明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家風好則民風淳,民風淳則鄉風正。鄉風文明建設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十年來,靈峰村持續開展家風、鄉風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深入其中,能夠近距離感受“內外兼修”的鄉村新貌,文明之花在廣袤土地上處處盛開。
凝練家風,匯聚靈峰精氣神
走進靈峰村,一幢幢粉墻黛瓦的農舍和聯排別墅掩隱在綠樹叢中,寬闊的柏油路和兩側盛開的鮮花通向千家萬戶,村民公園里小橋、流水、亭臺、書場、影視廳、圖書館、棋牌室、乒乓室、籃球場、村民大舞臺一應俱全。走在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村落里,猶如走進一幅歷史畫卷,亮麗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幸福文明的鄉村生活也不斷提升著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2014年以來,靈峰村以建立新時期好家風為切入點,創新思路,把握重點,開展了以“靈峰家風聚文明村風”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積極有效地引導村民傳承家庭傳統美德、弘揚文明和諧新風,在全村營造健康、和諧、文明、進步的良好氛圍。
當年,該村發動全體村民參與征集、挖掘和完善家風家訓,形成以好家訓、好家風為榮的良好風尚。通過不斷篩選、總結和提煉,整理出了愛國愛黨遵紀守法、做人正氣抵制邪氣、耕讀傳家積極向上、相敬相愛家庭和睦、鄰里互助友愛團結、熱心公益扶老濟困、包容謙讓和諧是寶、明晰事理注重公德、節儉持家杜絕鋪張、移風易俗生活文明等十條“靈峰家風”,指導和鼓舞村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和信心。
此后多年,靈峰村黨委通過搭載多種平臺、結合傳統節日、擴大活動對象,切實將家風建設融入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以十條“靈峰家風”為基準,靈峰村先后制作靈峰家風動畫片、系列兒童繪本和《百年家訓·文明靈峰》讀本,以學校為紐帶,幫助流動兒童系好“第一粒扣子”。靈峰喜洋洋文藝表演隊自編自演《代代相傳》《一家人》等家風主題小戲小品,搭載大型文藝活動和“道德講堂”等平臺,走進村莊、深入企業,激發強烈共鳴,達到以文化人的效果。
為進一步弘揚家庭美德、倡揚文明新風,擴大文明家庭典型示范作用和影響力,該村持續開展文明家風評選活動,以戶為單位參選,再經過集體投票,公推公選家風典范。評選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推動了全體村民好學上進的風氣,增強了村民的奉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強化了家庭美德的傳承。
同時,大力營造濃厚的家風文化氛圍,建設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家風傳承宣傳欄等陣地,將鄉風民俗、好家規好家訓以圖文形式進行展示,使家風教育變得更為直觀,更易接受,讓全體村民耳濡目染。
通過家風傳承專題宣傳欄,展示鄉風民俗、家風家訓,以榜樣的作用推動社會公德心的宣傳,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的榜樣引領作用,在全村推行形成知榮辱、講道德、促和諧的文明風尚,用榜樣的力量凝聚起全村百姓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創新建設,提升文明軟實力
“靈峰家風十標準”從村民中來,是村民智慧的結晶,而推動文明家風評選,挖掘和提煉家訓家風,評選優秀家規家訓,使家風融于生活、融于血脈,讓好家風永續接力、蔚然成風,經過十年凝練,靈峰家風建設正在不斷彰顯出靈峰人的精氣神。
十年來,村黨委通過搭載多種平臺、結合傳統節日、擴大活動對象,切實將家風建設融入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并將家風家訓相關內容及時修訂到《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中,“靈峰家風”品牌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流動人口大量涌入,在為當地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地方治理帶來嚴峻挑戰。
面對這一挑戰,靈峰村因勢利導,積極轉變重戶籍人口、輕外來人口的服務理念,公正平等對待戶籍人口和外來人口。
以“有文化載體、有文體團隊、有村規民約、有長效機制”為核心,著力打造“靈峰家風”品牌,奮力唱響“家在靈峰 志愿有我”,聚力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
靈峰村重視鄉村群眾的多元需求,不斷完善“菜單式”文化配送體系,制定與農村群眾需求相匹配的文化服務菜單,提升文化服務的針對性,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通過建立健全群眾文化需求跟蹤反饋機制,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提供更多為群眾喜聞樂見、充滿正能量的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
與此同時,建立文化活動群眾意向反饋機制,定期征求村民的意見和建議,根據農民群眾需求和評價,及時調整充實各類服務項目內容。
在此基礎上,準確掌握外來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學習就業、婚喪嫁娶、身體健康、興趣愛好和矛盾糾紛等動態信息,細心體察他們的愿望需求,為加強和改善服務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客觀參考。滿足外來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社會服務、治安保衛、醫療衛生和文體娛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不斷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幫助他們盡快、全身心地融入所在地的生產生活環境中。
十年磨一劍,靈峰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

家風建設,取于民造福社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開上好車子”,還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滿足其精神需求。
靈峰村家風、鄉風文明反映的既是國家現代化過程中同鄉村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樣的五項標準之一,也是農民自身提高素質、增強幸福感的需要。同時,它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
在持續的宣傳教育、引導落實的過程中,靈峰村不斷地將家風建設真正滲透到群眾意識中去,融入到群眾生活中去,切實將“靈峰家風”品牌做大做實。
“靈峰家風”品牌建設,重在突出群眾主體作用,通過將無形的家風標準化、形象化、故事化,讓看似“高大上”的它變得更親切,同時將活動對象擴展到每一戶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采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自己推”“大家選”等方式,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心,提高其主動性。
家風建設,歸根結底還是個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樹立一批先進家庭及個人,充分發揮其模范作用,以點帶面,有利于促進家風建設更好地開枝散葉。“靈峰家風”品牌建設,堅持努力樹典型、大力賞典型、全力頌典型,刷爆榮譽感和成就感,讓周邊群眾有本可參,亦觸動他們的羨慕、向往之心,轉而自覺地開始培育起好家風。

培育良好家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在于點滴的累積和長期的教育熏陶,它任重而道遠。要爭朝夕,卻要切忌只爭朝夕,要把家風理念源源不得地灌輸到群眾的思想中去,打一場長期的、持續的“硬仗”。在擴大“靈峰家風”品牌效應的過程中,該村通過與傳統節日、文化平臺、志愿服務、校外輔導活動等載體相融合,同時有效利用宣傳陣地,讓群眾始終沉浸在培育和踐行好家風的良好氛圍中,接受家風文化的洗禮。
十年家風凝練之路,讓靈峰村切身感受到,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渴望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風氣,希望生活在和諧安定、協調有序的社會環境,盼望享受到現代化文明成果,這是農民群體的一致追求和愿望。
只有促進鄉風文明,才能順應農民群眾的愿望,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增強他們的精神力量,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促進作為農村主體的農民素質的提高和鄉村的全面發展。(應志剛 茅一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