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實施健康老齡化?全國政協委員:醫防融合,發揮全科醫生作用
人口老齡化是今后我國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基本國情,據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我國或成為世界上最“老”的國家。近日,“預防先行——實踐健康老齡化的關鍵之舉”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就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進行分享。
我國老齡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會上,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趙耀輝分享了如下趨勢:根據聯合國最新的人口預測,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在不久的將來會超過美國、英國,2050年左右會超過德國,與日本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在人口大國里,中國將成為人口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國家。若分年齡段看,過去30年(1990-2020)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和中青年人口數量都在增加,但2020年到2050年的30年間,我國60歲以下所有年齡段人群的數量將凈減少。
趙耀輝認為,人口老齡化一方面直接帶來財政壓力,會導致國家出現財政赤字,另一方面帶來撫養壓力,也就是照料老年人的壓力。“面對雙重挑戰,健康老齡化是應對之道。只要積極應對,就可變挑戰為機會”,趙耀輝說,“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在于實現健康老齡化,即達到人的健康壽命約等于壽命的狀態,這樣我們就有充分的挪騰空間,把傳統意義上的老年人,從凈消費者變成生產者,從負擔變成積極的貢獻者。”
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給出了實施健康老齡化的一個具體路徑:發揮全科醫生職能、推進醫防融合。吳浩介紹,醫防融合就是將治病和防病結合起來,即醫療、預防相互滲透,融為一體,通過醫療服務與預防服務有效銜接,最大限度地減少健康問題的發生。
在我國,由于專科技術不斷發展、老百姓也更重醫療而非預防,導致“醫”“防”分裂已久,形成“醫”強“防”弱的局面。但面對老齡化進程加劇,要實現健康主動的老齡化,而非被動治療疾病。“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必然身體機能自然退化,慢病發病率增高帶來共病于一體,比如一個老年人可能同時患有高血壓、慢阻肺和糖尿病,平時維持治療和健康照護的情況下,要是看三個專科醫生,對患者和家屬的壓力都是巨大的,而三個專科掛三個號,也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吳浩認為,無論從衛生經濟學角度,還是從患者負擔角度,原有模式和資源均不可持續,人們更需要“可望而可及”的靠譜的醫療照護服務。
此時,能夠為患者提供方便、經濟有效、一體化全過程醫療保健服務的全科醫生就顯得尤為重要。吳浩介紹,老年人的生活圈大部分在社區當中,因此全科醫生提供以社區為導向的醫療服務在推進健康老齡化時就具有很大的優勢。“通過社區診斷,全科醫生可以確定社區的主要健康問題,重點有針對性學習和掌握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面面俱到,做有專長的全科醫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樣就能贏得老百姓的信賴,并制定解決群體健康問題的社區干預計劃。”吳浩說,全科醫生不僅照顧個人,更要關注社區全體居民的整體健康狀況。一般而言,一個全科醫生會管理2000人左右,即300-600個家庭,為他們提供健康服務、解決健康問題,并為社區公衛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此外,趙耀輝在政策建議中也提及,初級保健服務要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初級保健從老年人角度應是綜合性、全科的醫療服務。我國傳統醫療衛生體制圍繞“病”去建設,設立很多專業科室,但老年人大多患有共病,更需要全科醫療服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