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媒曝光鈴木正與長安“協議離婚”準備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與昌河結束長達23年的合作關系只是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第一步。
6月19日,據日本NHK新聞網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鈴木開始與中國長安汽車就解除合資關系進行談判。報道稱,鈴木從中國市場退出后,將把業務重心轉向該公司占據更高市場份額的印度。
隨即,有長安內部消息人士向記者確認,“已聽說該消息,雖然細節還沒有公布,但應該不會逆轉了。”

2011年,長安鈴木曾經達到22萬輛的銷量巔峰,但此后就開始一路下滑。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年長安鈴木全年銷量為86513輛,同比大減26%。進入2018年后,長安鈴木的下滑幅度加劇,今年1-5月長安鈴木累計銷量為2.1萬輛,同比下滑47%。
事實上,在持續的銷量低迷下,今年年初就傳出了鈴木將與長安解除合作的消息,長安鈴木因此在4月29日發布官方聲明“辟謠”,稱股東雙方對長安鈴木的發展進行積極討論,任何時候都對消費者負責,并將繼續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一并未否認“分手”的聲明已經給予外界雙方正在“協議離婚”的感覺。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鈴木對于中國市場的反應遲緩是導致其節節敗退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產品的嚴重老化:目前在售的維特拉是2016款;雨燕2013款、2015款、2016款三款同時在售賣;奧拓2013款,可見車型的老舊;與此同時,自2009年新奧拓上市,到2013年推出的鋒馭,4年多的時間里,長安鈴木沒有發布新車,這在合資車企中也實屬罕見。另一方面,鈴木在國內的營銷宣傳上幾乎毫無動作。
“在中國轎車市場發展的初期,由于轎車價格過高,消費者購買力有限,因此經濟型轎車在車市表現相對突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者收入持續提升,因此對中大型轎車的偏好也持續增長。“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雖然有09年到10年的1.6升購置稅補貼等國家刺激經濟政策的支持,但由于消費升級的購買力提升,中高端轎車的表現特別突出,而鈴木沒有跟上這種趨勢,因此在2011年后開始相對表現下滑。”
6年前,同樣是因為虧損不斷,鈴木黯然退出了美國市場,當時,正值這一日系品牌在東南亞擴大銷售。其中,印度市場開始逐步成為鈴木的主要利潤來源。
數據顯示,2017年,印度汽車銷量為401萬輛,僅次于中國、美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四大新車市場。而鈴木去年在印度總計銷售了165.4萬輛新車,占全球銷量百分比高達51.3%,這也是單一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了總量的一半;相比之下鈴木在日本本土市場的銷量為66.8萬輛,占比20.7%。

在退出了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后,鈴木無疑將“孤注一擲”押寶在印度市場身上。但在崔東樹看來,退出中國對于鈴木而言是一個危險的決定,因為微型車和經濟型車的電動化是不可阻擋的一個趨勢,如果鈴木等不加速產品電動化轉型的話,未來它的燃油車將在世界市場都面臨節能減排的壓力。在消耗了新興汽車消費市場的紅利之后,始終“慢上一拍”的鈴木能否繼續憑借“小車、低價”的策略延續優勢,答案恐怕不容樂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