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中村變長租公寓,誰來填平“租不起”的現實
資本逐利的鷹眼,拿著放大鏡俯視,哪些還是低成本空間?城中村無疑是最誘人的那塊肉。
剛剛,網紅城市深圳因高調推出“二次房改”而備受推崇,現在出岔子了。大肆改造城中村的長租公寓,原來不僅僅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它還帶來租不起的現實困境,這是連政府座上賓的富士康的員工們都無法承受的。好在,輿論鋪天蓋地的倒逼下,政府將富士康員工住房問題納入人才安居,在廠區附近城中村改造項目中辟出一塊,員工可以市場價約6折的價格申請房源。
底層吶喊,輿論發酵,公司回應,員工不答應,政府回應,這樣幾個周折后,員工安然躲進了“小樓”里?!蔼毥谦F”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尚且費這么大勁來影響政府決策,保護自己的員工,800萬居住在城中村里的其他市民們,估計沒有富士康員工這樣的運氣了。敲著鑼、打著鼓的各路資本,浩浩蕩蕩地開進城中村,漲租金是鐵定的事情。
培育規模化租賃,這是房改頂層設計?!笆濉逼陂g,深圳要將100萬套(間)城中村住房改造為長租公寓,這已白紙黑字地寫進了政府的紅頭文件。城中村臟亂差、居住體驗不好,這是培育租賃市場的大敵,改造或在情理之中。但試想,不管是補上消防衛生等安全的短板,還是配上小清新的體驗,都是真金白銀投入,難道不漲租金嗎?再說市場租金也在每年上漲??!
邏輯沒錯,但富士康員工的傾訴告訴了我們,底層廣大居民的實際需求是什么。“單間每月租金700元-800元,占工資的三分之一”。這么說,富士康員工的月收入在2100元-2400元。筆者查了一下,2017年深圳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52938元,月均收入4411元。按收入分配“二八定律”,中位數估計就在2500元左右。不影響生活的話,租金不超過可支配收入的1/3,這是國際慣例。
誰都想住好房子,但需要往往被現實“打臉”。政府不提供保障,市場就會自發解決。于是,深圳產生了占總住房面積51%的城中村。2010年左右,商品房價已高高在上,但城中村單間租金僅200元-500元,孔雀東南飛源源不斷。
2010年以后,深圳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本來說好的拆除重建和綜合整治并行,但拆除重建的利益更大,占了主導。顯然,拆除城中村,既改善城市形象,又能提供政府需要的空間,還能做大固投。但拆除成本要靠房價和租金上漲買單,接受不了的租戶,不得不遷往外圍租金低的地方。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何多數居民連城中村一套房都租不起了,因為低租金的,改造成本也低,都被消滅了,取而代之的是價格以萬元為單位逐年累加的、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高檔商品房。目前,特區內的城中村,一套60平米的房子租金要2000元-3000元,租單間、合租、打隔斷已是常態。反思來看,2008年開啟的城市更新,本質上就是資本角逐城市空間價值洼地的過程。
現在,容易拆除的都拆除了,全市商品房價高達每平方米5-6萬元的情況下,剩下的都是改造成本奇高無比的硬骨頭,再加上新房被限價,市場化主導的城市更新搞不下去了。怎么辦?天上下紅包雨,政策鼓勵規?;赓U、長租公寓。于是,短短2年內,深圳涌現出300多家長租公寓公司。資本逐利的鷹眼,拿著放大鏡俯視,哪些還是低成本空間?城中村無疑是最誘人的那塊肉。
就像巴西和印度,你不給外來人口提供住房保障,就得容忍貧民窟的存在。深圳大體量城中村的存在,一樣的道理。現在,深圳新房改送來福音,未來60%的新增供應是政策性住房,以租為主,來了就是深圳人,一個都不能少,租金低至市場價的10%-30%。問題是,洼地逐一填平,騰挪任何一步都得付出巨大成本的情況下,怎么來安放投奔你而來、嗷嗷待哺的子民們?誰來大體量供應租金低至市場價10%-30%的房子?要賺錢企業不會進入,國企參與,可持續嗎?
(作者系資深地產研究人士)
(原標題為《“租不起”的現實 好生活的訴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