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型舉國體制在商業航天發展中的邏輯演進和實踐路徑(之一)
以商業火箭為例,美國通過政策調整、資源調度,技術支持,項目與訂單扶持等創新激勵和政策法規措施,大力扶持商業火箭創業種子企業,培育具有全球影響的領軍企業,加速商業航天的發展步伐,并以此保持在全球航天競爭中的領先位置。SpaceX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由此而來的是在運載火箭領域,火箭能力、效率、成本等綜合指標呈現出快速的代際提升趨勢。
混合所有制模式:新型舉國體制在商業航天發展中的邏輯演進和實踐路徑(之一)
作者:《衛星與網絡》雜志原總編劉雨菲
本文從以下四個層面來闡述:
新型舉國體制:高科技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根本性的制度設計
新型舉國體制的“新”在哪里?
新型舉國體制對于商業航天的發展將有著怎樣的影響?
新型舉國體制:商業航天跨越式突破的制度手段
新型舉國體制:高科技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根本性的制度設計
對于中國航天業來說,舉國體制這一概念并不陌生。事實上,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正是傳統舉國體制成功實踐的典范。
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傳統舉國體制在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背景下,基于理論和實踐的雙重邏輯,演進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新型舉國體制。而航天業,也在近年來興起了以市場機制為主導的商業航天發展大潮。
所謂新型舉國體制,是集中全國各方人力、物力、財力,以國家發展和國家利益為根本旨歸,以攻克重大項目或完成重要任務為主要目標,以實現突破性發展和跨越式進步為外在表現的體制設計。新型舉國體制的核心是強調舉國體制要在市場經濟和市場機制條件下展開創新與探索,擺脫傳統舉國體制中國家重大科技領域的技術進步難以有效實現轉移轉化,與產業科技發展“兩張皮”的弊端。
早在2011年7月,《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新型舉國體制”。新型舉國體制正式進入我國科技發展的制度設計框架中。
2018年以來,在美對華發起高烈度科技戰后,以芯片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卡脖子”問題日益凸顯,新型舉國體制的建立和實施更加成為中國在科技戰中破局突圍的關鍵所在。
隨后,在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2021年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都強調要構建、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
至此,新型舉國體制正式確立為我國高科技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一個根本性的制度設計。
新型舉國體制的“新”在哪里?
從其內涵演變來看,新型舉國體制有著全新的時代特征和發展邏輯,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是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強調舉國體制主體結構的優化升級,旨在通過政府與市場的有效協作實現技術突破,形成“有為政府主導、有效市場協同”的科技創新局面。
其次是產業技術創新成為主戰場。傳統舉國體制下科技突破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現象突出,缺乏靈活性和經濟性,新型舉國體制力求發揮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推動研發要素向產業鏈上具有更高生產率的企業與部門流動,強化關鍵研發成果的轉化應用,形成核心技術與產業發展的緊密關系。
第三是企業成為創新主力軍。企業成為打通技術與市場的節點,實現產學研閉環的關鍵,既是新型舉國體制中重要的研發攻關主體,也是實現市場經濟與舉國體制更好結合的樞紐。
第四是呈現新的組織形式和參與者。傳統舉國體制實際上是中央政府主導的創新模式,在新型舉國體制框架下,掌握創新資源的地方政府和擁有科研實力的民營企業,將成為重大科技創新和重大項目建設的有力參與者和重要變量,這也使新型舉國體制呈現出新的組織形式。
新型舉國體制對于商業航天的發展將有著怎樣的影響?
航天是關乎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進步、國防建設和綜合競爭力的國家戰略性力量。無論是從全球還是中國的維度來看,都是大融合大聯動的創新活動,始終需要集智攻關、協同創新,這也使中國航天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成為體現舉國體制優勢的成功典范。在新的時代背景、新的重點領域、新的主體結構和新的技術支撐的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對航天發展的意義尤為重大。
而商業航天作為航天發展的重要一極,對于新型舉國體制具有更緊迫的現實需要、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豐富的運作方式和更深遠的戰略影響。
當前,我國商業航天在發展時間和發展水平上較國家航天都有著較大的差距,處于相對割裂和發展不平衡的狀態,難以把航天科技成果、戰略資源,及其所構成的戰略支撐轉化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驅動。國家航天和商業航天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支撐的有機整體,新型舉國體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推進,有利于市場機制在航天業中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等一系列目標的達成,既發揮政府統籌與引導作用,又體現市場和企業的主導作用,建立高效的“聯合+競爭”的協作機制,形成政、產、學、研有效參與的創新聯合體。
更為緊迫的是,中美已經成為航天領域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面對中國航天近年來取得的重大進展,在航天領域,美國對中國的主要優勢逐漸集中在商業航天上,美國瞄準了中國商業航天發展不足的軟肋,試圖以商業航天作為主要的太空戰略力量獲取競爭優勢,進而壓制中國航天的整體發展。事實上,在商業航天的發展上,中美之間的差距是相當明顯的。
以商業火箭為例,美國通過政策調整、資源調度,技術支持,項目與訂單扶持等創新激勵和政策法規措施,大力扶持商業火箭創業種子企業,培育具有全球影響的領軍企業,加速商業航天的發展步伐,并以此保持在全球航天競爭中的領先位置。伴隨著SpaceX等商業航天公司的崛起,其火箭運載能力、效率、成本等綜合指標呈現出快速的代際提升趨勢。其中,SpaceX研發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起飛重量為1566噸,可以提供高達2488多噸的起飛推力。如果以其近地軌道有效載荷63.8噸計算,運載系數高達4.07%。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系數高達1.7%。
與之相較,盡管中國航天2021年以55次發射居世界首位,發射載荷115個,載荷總質量191.19噸,但在運載能力方面,完成51次航天發射的美國在發射次數上雖屈居第二,但發射載荷1335個,載荷質量總質量達到403.34噸,超過其他各國發射航天器質量總和。其中,SpaceX占據了一半以上,是中美在運載能力差距上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美國還加大商業航天領域對探索性、前瞻性和顛覆性技術的支持力度,推進天地往返、水平起降組合動力、航班式進出太空新技術的探索研究,將技術領先優勢快速轉化為新的“代差”優勢。
這種差距要求我們在商業航天這一競爭主戰場以新型舉國體制為制度保障,迅速攻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追趕和超越,推動我國航天強國建設的步伐。
新型舉國體制:商業航天跨越式突破的制度手段
更為重要的是,新型舉國體制的推進,可以有效地克服當前我國商業航天發展中出現的“小、散、亂”,各自為政,低水平重復,技術突破乏力,生態成長遲緩,市場發育不暢的等諸多弊端,集合各方力量,聚焦關鍵技術,優化行業資源,實現商業航天的整體突破。
因此,就商業航天而言,對于新型舉國體制,具有更緊迫的現實需要、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豐富的運作方式和更深遠的戰略影響。而新型舉國體制,也能夠成為商業航天跨越式突破的重要制度手段。
事實上,只有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激發高效的創新動力、創新能力與創新活力,在現有基礎上更好地整合全國、全民的資源與創造力,贏得創新發展的戰略主動,才能可持續地提升我國航天科技水與產業發展水平。
當今世界,高科技競爭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的制高點,而市場和創新,是推動高科技產業持續發展和快速迭代的兩大要素。對于航天領域這一高科技聚集地而言,商業航天是將市場與創新兩大要素緊密連接的橋梁樞紐。因此,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市場與創新相統一的新型舉國體制必然也應當成為商業航天跨越式突破的重要制度手段。
>End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