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繼大小雁塔、大明宮后,西安再啟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

新華網西安6月18日消息,8日,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在西安正式啟動。明德門遺址保護展示區將成為繼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宮遺址之后,西安又一展示唐長安城遺址的重要地標。
根據規劃,保護工程將以明德門遺址保護展示區為核心,依托隋唐長安城歷史格局形成城市開放空間,結合長安城安義坊的內涵,闡釋里坊形制,在講述唐代生活的同時融入當代生活。遺址本體展示設計結合明德門遺址及相關環境,包括明德門城門、城墻、城壕、朱雀大街、御溝、坊墻及路溝等。
據了解,明德門遺址于1972年至1973年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陜西第一工作隊發掘,城門墩臺平面呈長方形,五個門道,門墩東西長55.5米,南北寬17.5米。此次遺址保護工程將對明德門城門墩臺本體采取原址覆土覆蓋保護,城臺形制標識、城門異地立面標識的展示方式,局部可視性較強的遺跡部位采取室外玻璃覆罩并模擬展示的方式。地面標識明德門五個門道,門址東側設置明德門遺址保護展示廳,展示明德門數字化復原研究成果及門址演變歷程。
依照國家文物局將明德門遺址區域作為城市文化公園建設的要求,西安市將遺址周邊30畝土地性質調整為文物保護用地,并將此項目列為2018年西安市重點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項目。即將建設的明德門文化藝術創意小鎮,將由明德門遺址保護區、文化藝術創意區、文化藝術教育區、中華老字號民俗文化旅游體驗區、唐城墻遺址公園旅游文化體驗區及天壇國際文化商務交流區六部分構成。
明德門始建于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是唐長安城的正南門,與皇城朱雀門、宮城承天門構成長安城南北中軸線。隋初創時,杰出的建筑家宇文愷在建筑形制上已對此門采取了罕見的五門道設計,而其余八座城門都是三個門道。明德門遺址對于研究唐代城門形制、唐代建筑制度、唐代禮儀制度、交通制度等都有重要價值。
(原題為《西安啟動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