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返鄉大學生種鳳梨年銷2000萬,秘密都藏在這個海南小村里

菠蘿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鳳梨,相信你也知道,不就是菠蘿的別稱嗎?還真不是。

菠蘿(左)和鳳梨(右邊) 圖源/網絡
我承認,只看外觀,我是真分辨不出區別來!
菠蘿葉上,有很多鋸齒狀,像一把小刀放在上面,鳳梨葉的邊緣沒有鋸齒,用手觸摸時非常圓而厚。其次,菠蘿的齒眼形狀是凹凸的,鳳梨齒的顏色也是凹面的,但它的顏色是深綠色的;最后的分辨方法是買回家后把水果切成兩半,看看水果里面有沒有刺,水果里面沒有刺的是鳳梨。

鳳梨(左)和菠蘿(右) 圖源/網絡
如果眼神靠不住,當然也可以靠舌頭來辨別:菠蘿很澀,吃之前必須用鹽水或小蘇打水浸泡。鳳梨去皮后可以直接食用,鳳梨的澀味明顯小于菠蘿,多吃鳳梨不會讓你覺得澀。
照這樣一對比,肯定更多人愿意吃鳳梨。既然鳳梨的口感比菠蘿好,銷售自然也更好。這讓海南萬寧后安鎮的李儒超看到了商機。
最近一段時間,李儒超開始極力游說當地種植菠蘿的果農改種鳳梨。但遇到的種種困難卻超乎他的想象。
01
菠蘿改鳳梨,其實不容易
從事菠蘿種植將近30年的陳修德,是萬寧有名的菠蘿種植大戶,對鳳梨的種植難度也很了解。不論李儒超怎么苦口婆心地勸說,他都沒答應改種鳳梨。
原因是同樣的種植面積,盡管鳳梨的產值是菠蘿的幾倍,但所需投入的金錢和精力也同樣是菠蘿的幾倍。所以,早已習慣粗放型菠蘿種植的農戶,都不愿意改種鳳梨。

圖源/《三農群英匯》
其實,農戶們說得這些,李儒超也清楚。但是他還是堅持推廣種植鳳梨。
李儒超是萬寧返鄉創業大學生。2020年疫情期間,他和哥哥開始幫助當地農民,通過淘寶等電商平臺銷售滯銷的農產品。他們幫三亞農民賣芒果,幫海口農民賣荔枝,幫萬寧農民賣菠蘿。這期間,他們意識到只有發展現代化農業,才能真正幫助農民增加收入。
海南省萬寧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南,日照長,溫度高,雨量充沛。加之火山巖土壤肥沃深厚,尤其適合水果生長。其中,多格村更是被譽為海南菠蘿第一村。

圖源/《三農群英匯》
然而,近年來,這個遠近聞名的“菠蘿第一村”也遭遇了產業發展的困境。尤其是品種老化、單一,上市時間集中在2月到6月,品控不穩定,加工產業鏈不完善等瓶頸亟須解決。

萬寧菠蘿 圖源/《三農群英匯》
李儒超做了個決定,下決心推廣種植鳳梨,要讓農民更快增收致富。
其實,像陳修德這些菠蘿種植大戶,李儒超已經做了兩年工作。這一次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恰好有個菠蘿大戶因滯銷請他收購,他決定帶著陳修德一起去體驗和看看,菠蘿大戶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

李儒超(中)游說村民 圖源/《三農群英匯》
余明球也是萬寧的菠蘿種植戶,因為被鳳梨搶占了市場,他家幾十畝地的菠蘿滯銷了。余明球希望李儒超能夠收購自己的菠蘿。李儒超用改種鳳梨作為收購菠蘿的條件,但是余明球并沒有答應。
李儒超很清楚,大家不愿意改種鳳梨,還有一點重要原因,大家信不過他的種植技術。技術不過關,果農心里沒底。李儒超想試圖打破僵局。
曾能杰是海南農業領域的專家,尤其在菠蘿種植領域,更是權威。李儒超請到了曾能杰給余明球做工作。曾能杰通過土壤檢測等技術手段證明余明球家的土地很適合種鳳梨。余明球有些心動,但是他家里的菠蘿依然無人收購,再拖下去就有爛在地里的風險。李儒超擔心余明球損失太大,就再次找到他,無條件地收購了他家的菠蘿。

圖源/《三農群英匯》
也許是感激李儒超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也許是意識到鳳梨對菠蘿市場的沖擊,余明球終于答應了李儒超的要求,打算接下來改種鳳梨。李儒超聽后很開心,主動提出自己花錢,請人幫他耕地。
通過一系列的辛苦工作,從事菠蘿種植將近30年的大戶陳修德也終于有些心動了!李儒超的鳳梨推廣有實質進展!
02
打造智慧農業系統
事實上,李儒超的夢想并不只是推廣鳳梨這么簡單!他還有一個智慧農業的愿望!
李儒超投資了500萬,打造了一套智慧農業系統。有了這套系統的幫助,可以對鳳梨生長的全周期進行實時監控,而且是遠程監控。不同時候的農事操作是不一樣的,土壤的檢測,也可以用數據分析土壤的優劣。
這套智慧農業系統,可以采集菠蘿地的土壤信息,再綜合周邊的氣候環境等情況,對菠蘿生長的需要,進行分析、指導。

李儒超的數字化鳳梨基地 圖源/《三農群英匯》
可是,李儒超很快就面臨一個巨大的困難,設備還處在收集數據、分析信息的階段,500萬元的投資就用完了。設備暫時也處于停更的狀態,得盡快想辦法恢復,不然前面的投入就都打水漂了。
李儒超面臨的困難,遠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多。
銷售是整個鳳梨產業鏈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尤其是創業之初,李儒超需要事無巨細地親自負責。除了跟農戶對接采摘時間,李儒超還要找人采摘、安排貨車拉貨,馬不停蹄。

采摘鳳梨 圖源/《三農群英匯》
但是,讓李儒超擔心的事情一直都在上演,鳳梨銷售并沒有達到預期。面對銷售壓力,李儒超必須想辦法解決。
其實,在李儒超返鄉之前,曾經在杭州從事電商銷售工作。他帶領的團隊曾經取得了一天銷售4萬單的驕人成績?;氐饺f寧后,李儒超也想把鳳梨通過電商銷售到全國各地。

李儒超和他的電商團隊 圖源/《三農群英匯》
2022年,經過不斷的努力,在農產品的渠道創新工作上,李儒超注冊了品牌,推動共享數字倉,幫助全國產區主要優質生鮮產品銷往華東地區,助力更多的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李儒超最自豪的就是自己搭建起來的這套電商銷售體系,把每個鄉鎮的快遞網點發展成自己的銷售終端,通過各種電商平臺、直播軟件銷售自己的產品。
目前,李儒超合作種植面積1000畝,通過線上平臺銷售生鮮水果年銷售額高達上2000千余萬元。

村里的鳳梨豐收了 圖源/《三農群英匯》
然而,這里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一些鄉鎮的快遞網點類似電腦設備網頁打不開的事情時有發生。李儒超了解到,主要是因為賣鳳梨的利潤沒有滿足員工的期待。李儒超想要通過培訓,讓他們知道,只要做好電商,鳳梨一定可以賣出可觀的收入。他的想法最終得到了當地各鎮政府的大力支持。
作為萬寧本地人,李儒超期望不斷貢獻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盡最大的努力把家鄉建設得更好。未來將持續投資,同時將扎根三農工作、推進當地鄉村振興的相關工作。
也和眾多的青年一樣,李儒超有著對美麗生活的遐想、美好事業的憧憬和燦爛的人生構想?,F在對他來說扎根家鄉,攻堅克難,將夢想撒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他的初心和信仰。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三農群英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