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套娃式”收費被批,彩電廠商替視頻平臺“背鍋”?
[丁科技觀察] 因為“套娃式”收費,智能電視遭遇了中消協的點名批評。一時間,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對智能電視產業進行“口誅筆伐”,遭遇過不良體驗的用戶也在社交媒體上表達著對彩電廠商的各種不滿。

用戶體驗不好、收費不合理,智能電視產業和相關企業被批評,并不意外。畢竟,電視是內容和服務的入口,用戶的抱怨只能指向電視。不過,丁科技網認為,外界也不該把怒火都放在智能電視身上,實際上“套娃式”收費的根源,并不在彩電廠商身上,而在于視頻平臺。
基于軟硬一體的模式,以及滿足內容監管方面需求,主力彩電企業都會組建自己的OTT運營公司,比如海信旗下有聚好看,創維旗下有酷開,TCL旗下有雷鳥,長虹旗下有虹魔方,康佳旗下有易平方等。然而,這些OTT運營公司自己并不生產內容,大都采取的是聚合的模式。也就是說,用戶通過電視看到的互聯網視頻內容,其實都來自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等視頻平臺。
問題在于,上述視頻平臺本來就是獨立的私營企業,各自都有自己的賬號體系和會員系統,用戶在不同平臺觀看一些熱門視頻內容,需要在不同平臺充值成為會員VIP。割裂的狀況,讓用戶要想無障礙的觀看絕大多數視頻內容,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會員費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屏OTT運營公司并沒有特別好的辦法。
實際上,在智能手機上,在不同的視頻平臺觀看視頻,用戶也是需要在相應的平臺進行充值的,并沒有一次交付可以全平臺觀看的超級“會員”。
彩電廠商或者OTT運營公司,最大的可能是將聚合的視頻平臺內容進行會員體系的打通,這在技術上能實現,但收費標準會非常高,現階段相信多數智能電視用戶也未必可以接受。畢竟,很多人是習慣了互聯網免費的紅利,付費以及為熱門影視劇單獨付費的消費習慣并沒有建立起來。
丁科技網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智能電視套娃收費的問題,一方面需要推動彩電的高端化進程,讓彩電硬件有利可圖,這樣彩電企業就可以有“空間”去解決或者規避內容和服務體驗不好的問題;另一方面則需要視頻平臺加強自律和他律,或者通過并購競爭推動視頻行業的進一步整合,從而解決視頻平臺割裂存在影響內容消費的問題。
彩電廠商替視頻平臺“背鍋”,這其實是產業生態出了問題,而不能怪罪于某一個點。重構良好的大屏軟硬件生態體系,看起來已愈發緊迫了。(丁科技網原創,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丁科技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