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復雜脊柱手術也能微創治療,這項創新技術將向全球推廣
脊柱內鏡技術是脊柱微創外科創傷最小、最具代表性的技術,但脊柱內鏡手術部位緊鄰脊髓、神經根,難度很高,目前大多用于簡單疾病的治療。如何將內鏡微創技術用于復雜脊柱疾病的治療,是脊柱外科最前沿的熱點和難點之一。

V形雙通道脊柱內鏡手術系統,這是一種全新的單孔雙通道模式內鏡。本文圖片均為 受訪者 供圖
2月20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骨科主任賀石生團隊聯合國內醫療器械公司共同研發出“V形雙通道脊柱內鏡手術系統”,這是一種全新的單孔雙通道模式內鏡,由中國完全自主研發,經過13次改版,不斷調整內鏡的結構、清晰度等,最終將其應用于臨床,被簡稱為VBE技術。這項技術使得一部分原本需要開放性手術治療的復雜脊柱疾病患者能通過微創手術治療,不但減少對身體的創傷、手術出血少,且恢復時間更短。
賀石生表示,目前其專家團隊已聯合國內20余位脊柱微創專家編寫《V形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V-Shape Bichannel Spinal Endoscopy: Technique and Practice,簡稱VBE技術)英文版專著,已經于2023年2月2日由法國EDP Science出版社向全球正式出版發行。而中文版本書籍此前也在2021年出版發行。另外,該團隊還開設了培訓班,首批來自廣州、重慶等地的5家醫院醫生加入培訓行列,共同推廣這項技術,未來還將有更多國內外醫院開展這項技術的應用。
歷經5年多,創新研發脊柱內鏡技術
2004年,賀石生在德國和英國進行為期一年的脊柱微創技術學習。回國后,他成為了華東地區第一個開展脊柱微創手術醫生。
“當時,脊柱微創可以做簡單的手術,比如腰椎間盤突出,但像腰椎椎管狹窄、腰椎滑脫、椎間融合這類的復雜手術,只能通過傳統的‘開大刀’來解決,開放手術創口大、恢復慢,對患者的肌肉、骨頭的損傷都比較大。”從醫三十多年來,賀石生一直致力于脊柱微創手術的創新推廣。
2015年,賀石生團隊提出了空氣、水介質兼容的雙介質脊柱內鏡理念,“雙介質”可以使得手術中不論是否出血,都可以看清,方便醫生手術中做出精準判斷。2016年,他提出了單孔雙通道脊柱內鏡的設計理念,這兩點成為V形雙通道脊柱內鏡系統研發成功的理論基石。
歷經5年多時間,經過13次改版,賀石生團隊聯合國內醫療器械公司不斷創新嘗試,最終使得VBE技術最終落地。
已有患者受益,擴大培訓向全球推廣VBE技術
唐先生是這項技術的體驗者之一。他的體重超過110公斤,因為腰椎滑脫,唐先生的腿部疼痛發麻,無法正常行走,平時只能躺在床上。
“這個病人體重超高,脂肪層很厚,如果采用傳統手術方法,需要開二三十厘米的刀口,幾乎是整個背部都是創口,屬于巨創手術,手術過程中風險極高。此外,即便手術成功了,傷口也可能因為脂肪液化難以愈合,很容易遇到術后感染等問題,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生命。”賀石生告訴記者,在過去,這樣復雜的脊柱病人只能接受開放手術治療,患者所承受的創傷和風險非常高。

賀石生團隊為復雜脊柱疾病患者進行微創手術。
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和臨床摸索,賀石生團隊為唐先生采用V形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治療,“這種全新的微創手術技術可以在不增加創傷的前提下保證治療效果,通過開4個1厘米左右的小口,病人創傷大幅減小,只出了幾十毫升血,手術時間跟傳統方法相當,病人很快就做完了手術,術后兩三天就能下地,恢復時間大大縮短。”賀石生說。
賀石生進一步透露,我們團隊此前已經在全國建了多個培訓中心,有多家醫院聯系我們想要學習這一術式,2023年計劃增加應用醫院50-100家,“下一步,我們希望把這個技術推廣到國際上,和國外醫院建立聯合培養中心,同時也開設了網站介紹這項技術,并已經出版了中英文書籍,擴大VBE技術的國際影響力,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