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尋親70年,川籍臺灣老兵后代與大陸親人端午團聚

羅田怡、楊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2018-06-16 07:28
直擊現場 >
字號

跨越海峽,一家人70年后在成都相見。本文圖片 華西都市報

鄒紹云長女鄒如敏(左二)與大陸親人相見。
招待臺灣親人的家鄉菜。

華西都市報6月16日消息,異鄉漂泊,葉落思歸。

多年來,身在臺灣的鄒岱庭一直有一樁心愿:幫助爺爺鄒紹云找到四川的親人。

1949年,老家位于四川仁壽縣朱家橋的鄒紹云隨部隊遠赴臺灣,其后結婚生子。1968年,鄒紹云因病離世后,唯一心愿是與故土的親人再見一面。

為了完成鄒紹云的心愿,大女兒鄒如敏曾三次到四川尋親,均無功而返。孫女鄒岱庭從長輩手中接過這項任務,2018年3月15日,她通過網絡發布尋親消息,在網友與熱心民警幫助下,僅過一天,她便找到了親人。至此,三代人掛念近70年的夙愿,終于得以實現。

6月15日晚,鄒岱庭一行4人到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迎接他們的,是近70年來翹首以盼的四川親人。

機場相見,兩岸親人互述殷殷之情

6月15日晚,雙流機場,前來接機的鄒燕蓉姐妹三人站在出口處,手握鮮花,目光緊緊追隨每一位出來的乘客。

按照輩分,鄒燕蓉是鄒紹云的侄孫女,與鄒岱庭同輩。此次臺灣來的親人除了鄒岱庭,還有鄒燕蓉的兩位姑姑和一位表妹。

晚上10點過,臺灣親人出現在視野內,鄒燕蓉很快迎了上去,緊緊握住大姑鄒如敏的手,無需任何言語,兩人緊緊相擁在一起,眼角都已濕潤。

明明從未見過,七人卻仿佛相識已久。親情,在眉眼顧盼間,也在淺淺的笑里。

自鄒燕蓉懂事起,父親對她說:“你有一位長輩叫做鄒紹云,年輕時到了臺灣。”因為無任何線索可查,家人都對尋找臺灣親人沒報任何希望。

而從鄒岱庭發布信息到成功尋親,時間不超過2天,這在鄒燕蓉看來,堪比電影劇情,“從未想過事情能這么順利。”

端午佳節臨近,面對遠道而來的臺灣親人,鄒燕蓉準備了粽子,“有鮮肉粽,怕他們吃不慣,還特意準備了甜味粽。”而鄒岱庭一行同樣給四川親人準備了高粱酒、阿里山茶葉等當地特產作為禮物。

讓人感動的是,此次返回仁壽老家,鄒如敏還帶回父親穿過的一件衣物,“父親的遺愿,就是回到家鄉。”父親去世多年,她希望能以這種方式,代替父親重回故土,滿足其生前愿望。

不忘遺愿,孝順孫女接力尋親任務

近70年光陰流轉,足以讓垂髫小兒成長為古稀老人,但割舍不斷的永遠是血脈相連。

鄒岱庭介紹,1949年,鄒紹云隨部隊遠赴臺灣。在臺灣,他與妻子養育了兩兒三女。1968年,鄒紹云因病離世。臨走時留下心愿,期望后代能找到遠在仁壽的親人。

根據鄒紹云遺留的信息,老家位于四川仁壽縣朱家橋,在大陸最后留的地址是四川省成都市桂王橋東街51號。

大女兒鄒如敏跟隨旅行團來到成都后,曾尋找到桂王橋東街,但原來的環境物是人非。此后,她又兩次到四川尋親,均無功而返。幾年前,鄒如敏將這項任務交給了侄女鄒岱庭,希望她能接力尋找。

“最開始通過網絡發起提問,網友建議我到仁壽縣當地詢問。”由于操作難度較大,鄒岱庭就將這個計劃擱置了。今年3月,她意外得知大陸有“兩岸尋親”的網絡平臺,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幫助找尋老家親人。

3月15日,鄒岱庭發出尋親消息不到一天,就有網友陸續提供其親人在成都的信息。而在熱心民警隋永輝的幫助下,很快就找到了鄒紹云在仁壽老家的親人。鄒紹云的侄兒鄒國良,目前居住在仁壽縣盤龍村。鄒國良的兒女們獲知情況后,便將這個好消息轉告了父親。由此,失散近70年的兩地親人終于建立了聯系。

端午團聚,老家親人準備橫幅與宴席

6月15日下午,在盤龍村鄒國良家中,雖然距離第二天見面還有半天時間,但這個樸實的農村小院已忙碌起來。

磚頭搭起的土灶上,滾滾熱油正在沸騰,大家正緊鑼密鼓地準備第二天的壩壩宴食材。此外,鄒國良還托人準備了橫幅和彩旗掛在大門口,歡迎即將到來的臺灣親人。

“準備的都是農村壩壩宴的家常菜。”鄒國良笑聲爽朗,對第二天的見面有說不出的期待。根據行程安排,鄒岱庭一行將在16日上午到達仁壽縣,尋根祭祖。

顯然,對待這場期待已久的會面,兩方都顯得期待滿滿。鄒岱庭說,他們從4月初就決定了這場探親之旅,“其實應該更早些,由于外婆(鄒紹云妻子)已98歲高齡,需要先將她安頓好,才延后了兩個月。”

不再抱憾,兩岸多領域交流推動尋親路

在生命的洪流里,他們是遠航的一葉扁舟,最怕故鄉是永遠回不去的遠方。

隨著時代變遷,通信交通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海峽對岸的親人開啟了漫漫尋親路。

幸運的如已年過九旬的胡定遠,2017年通過網絡尋親平臺找到了四川瀘州的親人;更多的如祖籍南充、1949年赴臺的秦光全,抱憾離世。但在其兒子秦鈺勛到四川尋找投資的機緣巧合下,意外尋根。

從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后,不少赴臺老兵踏上了歸途。探親潮的出現,客觀上推動了兩岸關系的破冰與回暖,以及“大三通”(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的實現。如今,兩岸互動越來越頻繁,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越來越深入,再加上信息技術優勢,依靠互聯網技術精準推送尋親信息,通過準確定位尋親者的故鄉,快速有效撒開尋親大網,讓尋根不再難。

(原題為《尋親70年 三代人了卻夙愿》)

    責任編輯:薛冬霞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湘潭市| 宜宾县| 尼玛县| 潜江市| 陵水| 湖州市| 电白县| 敦煌市| 宜宾县| 杭州市| 含山县| 浑源县| 错那县| 哈尔滨市| 岱山县| 石家庄市| 河津市| 正安县| 顺昌县| 手机| 莱西市| 绥芬河市| 马公市| 玛沁县| 南雄市| 同心县| 开阳县| 岱山县| 海晏县| 石景山区| 伊吾县| 大洼县| 凌源市| 青冈县| 庄河市| 朝阳区| 晴隆县| 瑞安市| 屯昌县|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