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北京,去奧特萊斯掃貨的都是什么中產?

曾經,北京中產的消費階梯是朝陽大悅城<三里屯這幾個商場由低到高地展現著中產的馬斯洛需求:先滿足物質上的豐盛,再追求品牌和品質的精益求精,最后把達利的藝術品放在商場門口,讓消費體驗在精神追求中到達高潮。

圖源:僑福芳草地
可現在,中產已經活明白了。所謂松弛感,不僅要看上去松弛,最好買的時候也是松弛的,而為了這一套進階體驗支付越來越高的溢價的自己,恰恰是最不松弛的。

中產的錢不經花,但腔調是剛需,也由此衍生了中產面子學:如何花最少的錢,裝點最有格調的門面。奧義就是,既不能離時尚太近,顯得過于用力,也不能離時尚太遠,顯得寒酸不易。
于是,他們不在四環內的消費金字塔上費勁攀爬,而是掉頭去了六環郊外的奧特萊斯(outlets)。
奧萊,作為老牌折扣集散地,常年以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而聞名于江湖。說白了,在這里,你可以用不肉疼的錢,抄底牌子貨。

以往每個周末,北京各大奧萊的免費停車場,總是擠滿了陸續進園的大排量SUV。

這不是胸針或者發卡,而是一把實實在在的湯勺
這幾年,大動干戈舉家掃貨的家庭相對少了,有娃的中產,更享受在購物度假村消磨時間,消費只是次一級的需求。
熱衷牌子貨的新中產,成為了奧萊更活躍的一個群體。他們有個不算太鼓的錢包,主觀富有,追逐時髦,所以更愿意為向往的生活大手筆消費。
Denise就屬于這類人,她來八達嶺奧萊只消費中高奢,因為在這里的快感就是三折買大牌。“像Nike這類,你隨時可以去家周邊的商場購買。”

巴黎世家里的“巴黎宜家”
對Denise來說,牌子貨的必要性在于,一件普通的衣服只是好看,一件牌子貨是耐看,設計、剪裁和材質都可以成為話題。
六年前剛來北京的Denise,第一次見識到京城中產的購買力。

如今賽特奧萊,冷靜了許多
“從馬泉營B口出來,就是賽特奧萊,院內陸續有人提著大包小包裝車,我朋友說這就是馬泉營的門面,再往里走就是城鄉結合部,鄉是老鄉,城是馬場,北京的割裂感迎面而來。”就像理解不了村里大門緊閉的富人馬場一樣,Denise也理解不了有錢人花三四千買“地攤貨”的瘋狂。

牌子貨大賣場
“IT里的CDG啊A.P.C啊,像地攤貨一樣堆了老高,店員特別忙,根本沒時間搭理你,你得自己扒拉著找,又貴又皺巴,我心想,北京人可太有錢了。”
她已經進入了奧萊的消費梯隊,對當年視為垃圾的牌子也在逐年建立認知。“你對品牌有了預期定價,再去奧萊逛,就會覺得便宜了。”
比方說,前年之前,Denise對拉夫勞倫的印象還是老哥風,去年,從對一件亞麻色熱門襯衫的消費開始,她知道了拉夫勞倫還可以是老錢風,還能穿成“鄭秀晶”。
“現在很難抵御小馬標的誘惑,在專柜兩千買一件,在這里能買三件,這就是賺了。”Denise說。“八達嶺奧萊比賽特便宜,賽特現在太規整了,有了陳列溢價,碼全,價格能貴出二三百。”

Denise:真消費,才敢說真話
而那些還沒建立消費習慣的高奢品牌依舊在Denise的仰望區。
“巴黎世家的衛衣,打折后還得四千,摸著料子跟GAP差不多,我姐妹試穿了下就買了,我說這可太貴了,她反問我,貴嗎?”

Denise的這個姐妹叫Jenifer,不婚主義,年薪百萬,無車房貸款壓力。Denise說她是高凈值女性,“早就從中產升級到小富了。”
Jenifer會跟我強調衣柜都是奧萊貨來佐證自己足夠精打細算。“像我這種經濟水平的,還不至于為所欲為地花錢,畢竟是兩代人的積蓄,衣服這種消耗品,沒必要花那么多錢。”

八達嶺vs賽特陳列,對比下來,八達嶺的價格要優惠得多
在Jenifer眼里,奧萊已經沒有什么好東西了,她的樂趣在于姐妹約會逛街,用眼光和審美,在這里淘寶。“如果你把奧萊當成打折圣地,那就是撿破爛,說白了不就是花不便宜的錢,買一些過季奢侈品。如果你把它當成古著店,那就是淘寶,逛起來就順了,你會接受它的過時,也會享受討價還價。”

BV的錢包,讓購物變成進貨
在奧萊,便宜就是硬道理,所有的對話都在圍繞折扣展開。如果你在一件衣服面前駐足超過一分鐘,SA(銷售)會告訴你,這一排都是三折的,如果你猶豫,他們會強調“XX節還有折上折。”

“在折扣面前你對價格會變得異常敏感,到底值不值這個價兒,你得琢磨琢磨,拿不住的話,手機搜圖查價格,SA看到也不會說什么,習慣了。”Jenifer說。

打折后5000+的巴黎世家,鞋底的瑕疵成了理所當然,不然干嘛打折
我和Denise還有Jenifer去奧萊那天,人不多,大部分都是遛娃的。Denise先是帶我到SKP SELECT,介紹說,這是SKP奧萊店,品牌夠多夠雜,能淘到好東西。
她所說的好東西,就是在中高奢品牌里找到那些,設計看上去還不錯、有明顯品牌符號或者曾經的熱門款。
第一次進來,你可能會像我一樣,被店里80年代百貨商場一樣的架勢勸退,誰能想到,擁擠在龍骨架上的都曾是專柜里原價七八千的牌子貨。

過季牌子貨
打折后一千多的褲衩和四百多用皮筋捆的襪子,是牌子貨才有的降價底氣——

我本想順手買雙襪子
這是Denise消費后,SA給的水——
本來我還挺開心,直到看到這個評論,才明白我的格局還是小了——

Jenifer指著面前的一排告訴我,你敢信,三折的Maison Margiela,你竟然挑不出一件想買的。“這就是淘寶的樂趣,翻到好東西快樂加倍。”
SA的臉就是奧萊繁榮與否的晴雨表。以前,顧客吐槽SA冷臉,向來都是慣常戲碼。如今奧萊的人氣開始回暖,SA也開始變得和藹了。
“Marni的大姐太熱情了,大的叫姐,小的叫寶。寶,這件你拿在手里但凡猶豫了咱就不要。寶,這是咱的鎮店之寶,專柜還賣呢,專門運過來兩件,7800,咱這里就三千多。寶,這就是為你私人訂制的!”
此時,Denise拿著一件衣服對著鏡子比劃著說,“過完年,有一種食欲被過度滿足的富貴感,穿啥都不好看。”

隨后她若有所思地說道,你可別把我們寫成拜金女,我來這里圖的就是性價比,而且你不覺得,牌子貨在奧萊才算是正常買賣狀態,討價還價貨比三家怎么了?

曾經,奧萊的偏遠,養活了一批代購。他們通常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常年游蕩在奧萊,通過直播在線掃貨,據說,作為副業,月入過萬都是常有的事兒。
不過,這幾年代購越來越不好做了,除了需求量減少,越來越多的人把奧萊當成城郊度假村,情愿開車幾十公里親自來消費。
“可能是因為不能出國,反正得找地方玩一玩,離城市幾十公里的奧萊,就成為了目的地。都說這幾年沒錢賺,但是大家購買低價奢侈品的勁頭還是很足的,有些老顧客把代購當導購,看到好東西,開車自己就去買了,都不怕麻煩了。”曾經的奧萊代購小A告訴我。

在消費低迷的時候,奧萊的人氣,也可以在往年的財報數據中獲得一定的佐證。據《新周刊》報道,2021年中國奧特萊斯年度銷售榜單顯示,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奧特萊斯達46家。
并且從今年1月份開始,北京各大奧萊迅速迎來不錯的業績——

圖源:中國商報
而在過去三年,在網上搜索奧萊,從來都不缺討論熱帖。熱衷總結分享打折套路和奧萊體驗,是中產們,在消費之余,衍生出的另一種快感。

ENDING:
Denise告訴我,每次來奧萊都會花超過預期的錢。“開車跑這么遠,總覺得得買點什么,在城里逛街可以只看不買,奧萊,來都來了。”

說到底,在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下,中產們依舊需要裝點門面去守住生活的體面。精品專柜里,龍骨架上稀疏昂貴的限量版和當季款,是老錢們的日常。
對于中產們來說,在消耗品上一擲千金,恰恰是最沒有必要的。與其費勁卷進消費中心,不如換個思路,去奧萊抄底牌子貨。
【今日話題】
你去過奧萊嗎?
作者 ? 巴黎宜家
編輯 ? CAICAI
圖源 ? 自己拍的、網友授權、互聯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