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貧困大學生被騙貸負債16萬,檢方為他們爭取十萬司法救助金
原本打算兼職減輕家庭負擔,12名在校貧困大學生卻掉進貸款陷阱,被騙16萬余元。為減少大學生們的損失,陜西西安市未央區檢察院爭取了10萬余元司法救助金,連同未央區法院追回的4.5萬元,全部發放給受騙學生。

以提成騙學生刷單
獲刑4年半
金某在大學畢業后無正當工作,做生意失敗,父母也患重病,負債累累的她有了冒充網絡借貸平臺工作人員詐騙借貸大學生錢財的念頭。
后來,她在QQ上認識了江蘇大學生馬某,冒充是借貸平臺的工作人員,謊稱可以介紹人刷單并返給其10%的提成,然后在后臺取消賬單。騙取馬某信任后,她讓馬某先后用身份證在網上下載兩個借貸平臺,注冊賬號,分別申請貸款3000元和800元,并要了馬某的賬號和登錄密碼,稱幫其從后臺取消訂單。當馬某把貸款3800元提現到了自己的儲蓄卡內,再通過支付寶轉到了金某的銀行卡,金某給馬某發了380元的紅包,稱是貸款提成。
用這樣的手段,金某共騙了江蘇大學8名學生、長安大學4名學生,總金額16萬余元,用于還欠款、買手機和化妝品等。接警后,公安機關將金某抓獲。經未央區檢察院公訴,法院以詐騙罪判處金某有期徒刑4年6個月。
受騙學生代表發言時泣不成聲
雖然金某得到了法律的懲處,但12名被騙學生仍然無法輕松起來。
未央區檢察院控申業務部門的檢察官通過詢問和到學校走訪了解到,12名學生大部分來自甘肅、青海、新疆等地,父母大多務農或在外打工,家庭生活貧困,被騙后更是雪上加霜。為了償還貸款,學生們有的勤工儉學,有的向親屬借款……
為幫助受騙學生走出困境,檢察官依據國家司法救助相關法律法規,與區委政法委、區財政局積極溝通后,爭取到10萬余元司法救助款。經過法院工作,金某父母也退賠了4.5萬元。
6月14日,未央區檢察院和未央區法院的檢察官、法官們來到長安大學,為4名受騙學生發放司法救助金1.2萬余元和退贓款。
據了解,4名被騙學生被騙金額在3400余元至6600余元不等,共兩萬余元。受騙學生小艾(化名)說,這次她能領到司法救助金3300元,占到被騙5500元的60%,連同退贓部分,可以彌補近90%的損失。在代表受騙學生發言時,她泣不成聲,對檢察院、法院及偵破案件的公安機關表示感謝。
這次發放前,未央區檢察院和法院的工作人員已前往江蘇,將救助款項和追回的退贓款發給受害的江蘇大學生。
未央區檢察院檢察官介紹,今年4月至12月,全國檢察機關統一開展“深入推進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專項活動,最高檢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強化主動救助意識,將貧困戶等四類人群作為重點救助對象,實現主動關懷,對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困難群眾提供有效司法救助。
(原標題:12名貧困大學生被騙16萬,未央區檢察院爭取到10萬余元司法救助金發放給受騙學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