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請抱緊你身邊商販的大腿,說不定他就是下一個大佬


最近全民被《狂飆》迷了眼。劇中一位賣魚的小商販能夠翻身成為黑社會老大,雖然沒走正道,但是這種咸魚翻大身的故事真的大快人心。歷史上,還真有位與高啟強有著相似成長背景的人。從小父母早逝,靠賣水果為生,之后成為了民國江湖上的大佬,杜月笙。
賣水果起家的“上海皇帝”

“上海皇帝”杜月笙,可以說是民國時期叱咤風云的人物。他是青幫頭目,但卻在多個領域交際廣泛。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紛紛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期待他能加入到各自的陣營中去。
由此可見,杜月笙在上海的地位不亞于一名政客。
不過就這樣一位黑白兩道通吃的大佬,從小出生貧寒,四歲時父母就相繼離世,被寄養在舅父家。由于從小寄人籬下,他十分懂得察言觀色,與不同人建立人際關系,這為他以后的經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杜月笙的三碗面”體面、場面、情面“插畫
杜月笙很早就輟了學,十幾歲從老家高橋流浪到上海十六鋪,一開始投靠在一家名為“鴻元盛”的水果店里做學徒,只管吃住,沒有薪水。1904年,杜月笙17歲,這一年日俄在中國東北開戰,滬上震動;同時,黃興組織的華興會在湖南起義失敗,消息傳到上海,民眾為之熱血沸騰,上海街頭常常有人示威游行。杜月笙年少心浮,也混在游行隊伍里跟著喊口號,水果店老板便以“惹麻煩”為由炒了杜月笙。
但天無絕人之路,與其一同在水果店工作的同事王國生出了師,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叫“潘源盛”的水果行,邀請杜月笙入職幫忙。就這樣,20歲的杜月笙,有了人生中第一份按時支領薪水的正式工作。由于業務出色,杜月笙受到王國生的器重,一年三節還可以得到不少花紅銀錢。

杜家祠堂落成盛景
上海的夜晚隨處可見燈紅酒綠的場所,四處充滿了誘惑。這樣的環境讓杜月笙不甘平庸,充滿了對金錢與權力的欲望。不過好賭,常讓杜月笙錢包虧空,當欲望與饑餓攻心但又兩手空空的時候,激發了他繼續在這“染缸”里找到屬于自己一席之地的動力。而后,上海黑社會組織青幫“通”子輩頭目陳世昌,就成了杜月笙費盡心思想要巴結的人物,以此幫助自己擠進青幫行列。

上海灘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
加入青幫、拜師陳世昌,是杜月笙逆襲之路上的重大選擇。受到陳世昌重用后,杜月笙成功進入了上海灘大流氓頭子、時任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長黃金榮公館做事,開始了真正的權利斗爭。

通過幾次漂亮的出手,杜月笙不但獲得了黃金榮的賞識,隨后更是取代了黃金榮的位置。長袖善舞,縱橫捭闔,他不僅將傳統的煙土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且大步進軍工商界,成了令人咋舌的商界大佬,社會地位急劇上升。就這樣,這位無名小販變成了黑白兩道都不敢惹的社會名流。
尊重文化,子女無一走黑道

出身黑道,少不了打打殺殺,但是杜月笙從來不以勇武為榮,更沒有瞧不起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相反,他對知識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感。他深愛文學,尤其喜歡通俗小說中的江湖義氣,快意恩仇,因為自己讀書少,他就想辦法聘請一些說書先生為他說書,從中來汲取知識營養。國學大師章太炎親自為他改名的事情,一時傳為美談。

章太炎舊照
久而久之,他從這些三俠五義中汲取營養,規范自身的行為,在江湖上贏得了信守諾言,義薄云天的好口碑。之后杜月笙聽國內的演義小說厭煩了,甚至還請說書先生講一講外國有意思的名著,開闊視野。

杜月笙兒子杜維善
他深知讀書的重要性,所以他對子女的教育要求也相當嚴格,無論男女統一要求他們讀書識字。他的子女有時不想學習而逃課,每當被杜月笙發現之后,便會狠狠責罰。因此,他的孩子們從小便刻苦學習。

杜月笙全家福
去世之前,他再三叮囑自己的子女,千萬不要走黑道,要選擇一條正路,平凡過完自己的一生。而他的子女們,也一直謹遵父親的教誨。

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善在其父親去世后,選擇前往澳洲留學,學習地質學,后來,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地質學家,并且榮獲上海市白玉蘭獎。其女杜美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外交官,杜美霞則成為了一位京劇大師。其它人也都成就非凡,無一人走黑道。唯有幼子杜維嵩由于無法接受身份地位的轉變,在家中自殺,享年29歲。
空白支票隨便填
杜月笙雖然身處黑道,但他一直善待落魄的人。正是他這種真誠待人的態度,才讓他真正獲得了外人的友情,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錢財用得光,交情用不完”。也正因為如此,才讓他在晚年落魄的時候獲得了真正的幫助。

杜月笙舊宅
日本成功占領上海之后,杜月笙打算逃亡香港,他找到黃金榮希望他跟著自己一起走,但黃金榮選擇了拒絕,對黃金榮來說,大半生都在上海度過,他不想晚年離開上海。
因此,逃亡香港的只有杜月笙,在香港的杜月笙傾家蕩產幫助政府搞抗日,當然他支持的主要是國民政府,抗日戰爭勝利之后,杜月笙曾回到上海,但他的資產其實已經嚴重縮水。解放之后,他的生意更是再也搞不起來了,但一大家子都需要靠他養著,晚年的時候他沒有辦法,便找到劉航琛,希望劉航琛可以借錢給他。

劉航琛
久未聯絡,本以為會遭到拒絕,但沒想到劉航琛拿出空白支票說道:“杜先生,150萬以下,你隨便填。”其實兩人的交情并非有多深,只不過劉航琛在上海遇難的時候,杜月笙曾幫助過他幾次。


有過金錢之交的未必是真朋友,但是雪中送炭的一定是。杜月笙曾經風光一時,被譽為“上海皇帝”。他在頂端的時候,自然有很多人打著朋友的名義爭相和他結交,但是在他落魄的時候,伸出雙手的劉航琛才真正的經受了友情的考驗,這也是杜月笙一輩子幫助別人的福報。

杜月笙一生經手的錢財無數,但臨終前留下的遺產卻只有區區10萬美金。即使落到這樣寒酸的境地,臨終前,他還是堅持燒掉了多年來別人寫給他的所有欠條。對此杜月笙淡然回應:“現在是亂世,欠錢的人流落四方,生死未卜,你們上哪里找?再者說,能夠記著我的好的人,即使沒有欠條,見到你們落難,自然會伸手幫一把;我最擔心的是,如果不記得我的好的人,就算他是欠了最多錢的那個人,你們找到他,不但要不回錢,反而可能引來殺身之禍。”最后,杜月笙用了一句古語作了總結:“大恩如大仇啊。”

杜月笙墓碑上方是蔣介石題“義節聿昭”
和張群題“譽聞永彰”金色挽額
毛澤東曾用6個字評價杜月笙的一生:“有本事,沒脾氣。”作為黑幫大佬,杜月笙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享年63歲。去世后2年,其妻子姚玉蘭將他的骨灰帶到臺灣,安葬于臺北縣汐止“秀峰國小”的后山上,墓地坐東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也就是說杜月笙墓碑朝向大陸的上海,其用意不言自明。

“終其一生有本事,沒脾氣”
撰文 | Jane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