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hatGPT“斷層式”火爆背后:焦慮、狂熱與希望

作者:墨鳴,編輯:小市妹
在子彈飛過一段時間后,ChatGPT開啟的人工智能狂潮仍沒有熄火的意思,反而引來了更多的關注和升級。
從資本市場,到產業界,又或是各路媒體,都如同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一樣,對ChatGPT的出現興奮不已。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ChatGPT作為一個聊天機器人的體驗,對此前的同類產品形成了降維打擊。你很難想象Siri可以幫你寫代碼、完成論文、制定完整的旅行計劃,但ChatGPT可以。
資料顯示,ChatGPT此前已通過了谷歌三級工程師面試,而這是一份年薪百萬的專業技術工作。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甚至普遍認為未來20年內,ChatGPT類型的人工智能將取代全球一半工作崗位。
自2016年AlphaGo戰勝人類棋手李世石后,在虛擬世界中不斷進化的人工智能似乎又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從AlphaGo到ChatGPT,其實也是人工智能越來越像人的一個過程,這一點不免讓人惶恐。
普通人焦慮的是自己的飯碗,但這或許只是ChatGPT達成目標的副產品而已。作為ChatGPT的開發商,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才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這一組織的目標則是推進人工智能的研究,旨在將先進的AI技術帶入競爭中,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它的普及和應用。從頭至尾都沒有提到替代人類工作的問題。這似乎暗合了三體中的那句經典臺詞,“消滅你與你無關”。
所以,相比普通人,沖在時代前沿的科技巨頭或許才是ChatGPT的真正目標。僅僅兩個月的時間,ChatGPT的用戶數便突破了1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此前這個紀錄屬于TikTok(抖音),但抖音完成同樣的突破用了9個月的時間。
作為一個聊天模型,ChatGPT良好的問答體驗,讓搜索巨頭Google率先感到了威脅。位居美股五大科技巨頭,谷歌甚至在公司內部發布了“紅色警報”稱ChatGPT可能對公司主營業務帶來巨大壓力。
就在ChatGPT火爆出圈的當周便向人工智能初創企業Anthropic投資近4億美元加固自己的護城河。一向穩健從容的谷歌甚至倉促推出了自家同類產品Bard,卻因不成熟出現錯誤慘遭翻車,引來公司內外一片批評。
由此看來,“販賣焦慮”到哪都是門好生意。
無獨有偶,國內一眾互聯網大廠中,對ChatGPT反應最為迅捷的也是以搜索為核心業務的百度。
據百度方面稱,其正在研發一項名為“文心一言”的AI對話式聊天機器人項目,正在作上線前的沖刺,預計三月份將面向公眾開放。
而就在百度搶發中國版“ChatGPT”的表態后,幾乎是一夜之間國內一線科技公司紛至沓來,華為、阿里、騰訊、京東、網易、字節自稱已涉足類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項目。
在這里不由得感嘆資本和商業巨頭的嗅覺靈敏。
就在市場瘋狂的追逐中,來自華爾街的消息顯示,OpenAI正談判出售現有股份,交易估值達到290億美元左右,這使其在沒有什么收入的情況下成為賬面上最值錢的美國初創公司之一。
回到A股市場,資本的狂熱同樣難以阻擋。
CHatGPT火爆出圈后,大量的軟件、信創概念公司都迫不及待的公告自己在相關方向上的進展和水平。作為A股較為“正宗”涉及人工智能業務的公司,科大訊飛股價近一月累計漲約60%,CHatGPT點石成金的能力可見一斑。
有趣的是,在經過近一周的發酵之后,單純的ChatGPT概念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期待。
2月14日,A股公司博瑞傳播因參股公司成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態合作伙伴突然跳漲。2月15日,一家名為超媒體控股的港股公司更是因為接入文心一言而一度暴漲200%。
回想之前,元宇宙、Web3.0、區塊鏈等在A股閃現過的新穎技術概念,在CHatGPT面前如今都只能算是匆匆過客。人工智能技術在提高生產力上的還尚未兌現,卻已經能在資本市場翻江倒海。
1950年,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圖靈首次提出“機器思維”的概念,從而引出了人工智能領域著名的“圖靈測試”。圖靈的觀點認為,如果一臺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而不被辨別出機器身份,那就可以說這臺機器具有智能。
漫漫長河七十余年,無數的計算機科學家都在這條路上不斷努力。ChatGPT作為聊天機器人模型其實并不讓人感到新鮮,但它確是人類至今為止在這條路上的集大成之者。
赫拉利曾在《人類簡史》中揭示了基于想象力的虛擬故事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力。如今,資本再次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了這股力量的強大。
更為關鍵的是,ChatGPT的火爆并非只是一個故事,它確實讓資本看到了人工智能商業化的一個具體方向。在一個技術革命相對乏味的空白期,ChapGPT的橫空出世,打開了人們的視野和想象空間,如同一個引爆點打破所有寂靜。
對于普通人而言,與其在是否會被智能所替代的焦慮中輾轉反側,或許加入這股時代的潮流會是個更好的選擇。
亨利福特曾說,在汽車沒被發明的年代,人類只想要一輛更快的馬車。我們應該可以相信技術的盡頭不會是取代人類,而是會讓人更好的生活,這一點也在此前的所有的技術革命中一一應驗。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