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口呼吸成顏值殺手?這8個小動作危害才更大
聽說最近大家很關心“口呼吸”?
今天咱們不吃瓜,但想聊聊這類常被忽略,又十分影響顏值的小動作。

其實幾年前言言就有呼吁大家關注“口呼吸”。這個儀態問題一旦被長期忽略,容易導致上頜前突、牙列不齊、開唇露齒等面部發育異常,嚴重影響健康和美觀。
遺憾的是當大多數女生熱衷于通過美妝、穿搭、減肥尋求變美時,包括口呼吸在內的種種儀態問題卻總是被忽略。
如果說容貌是天生難以改變的,但優雅的體態和氣質卻可以通過后天修煉養成。

▲包括石原里美在內的很多女明星,就是通過表情、儀態、妝容等細節的注意,實現了從6分到10分的美女逆襲
好的儀態能決定氣質、撐起顏值,即便是我們普通人,只要能夠有意識的做好簡單的儀態管理,就能為顏值帶來不小的加分。
今天就跟著言言一起排雷,揪出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小動作吧!

薅頭發

有些人的發際線后移跟頭發沒關系,而跟閑不住的小手手有關。
美斗以前就有習慣性“薅頭發”的壞毛病,在思考問題、看文獻、寫文章,這些需要用腦時刻,美斗常用手撐頭思考,手指順便薅起發際線周圍的小絨毛來梳理思緒。
突然一天發現,產出沒增加多少,發際線的毛發卻開始參差不齊了。
長期同位置“拔毛”容易損傷毛囊,可能會造成永久損傷。
拔毛厲害的朋友,也有可能是“拔毛癖”,常跟心理壓力、焦慮有關,拔除毛發是應對不良情緒的一種表現。
如何改善:
喜歡做思考狀的朋友可以改為單根手指撐頭,思考困境時適當放松,放過自己,留下頭發。
不能自我矯正的嚴重拔毛癖情況,需要心理醫生的咨詢支持。
皺眉

雙眉緊蹙的表情是不開心、煩惱、痛苦時的情緒表達,但也有一些朋友常常會無意識地皺眉。
皺眉這個小動作是由三塊表情肌參與完成的:牽拉眉間部皮膚向下的降眉肌、降眉間肌、牽拉眉毛向內下側移動的皺眉肌。
雖然不同情緒的表達很重要,但是頻繁無意義的皺眉小動作可能會使皮膚在肌肉的牽拉下反復褶皺,過早形成在平靜狀態下也存在的眉間紋。
皺眉小習慣還是要及早改,不要等到出現靜態性皺紋才后悔莫及。
如何改善:
喜歡皺眉的朋友可以經常用手指放于眉間皮膚,用輕壓、按摩放松肌肉,代替習慣性肌肉收縮。
想快速糾正或不能自我糾正的朋友可以考慮用肉毒毒素放松皺眉相關肌肉,讓它們皺無可皺。
捏耳垂(牽拉、耳釘、拉扯)

我們的皮膚既堅韌又柔軟,耳垂處更能體現出這種柔韌,不少朋友會有捏耳垂的小習慣,但如果長期反復的摩擦、牽拉,不僅會讓皮膚角質層增厚,皮膚變粗糙,還會導致真皮層膠原纖維彈性降低,耳垂變松垂。
如何改善:
偶爾捏捏就行,別總拉、扯、搓。也不要總帶重的耳飾,減少被動牽拉。
舔嘴唇

唇部干燥有很多原因:水分或微量元素不足、外界環境溫濕度的變化、皮膚黏膜疾病等等。不良的唇部小習慣也很容易影響唇部的美觀和健康,譬如-舔嘴唇。
很多朋友覺得嘴唇干燥或緊張時會不自覺地舔嘴唇,但舔唇絕不能緩解干燥。
長期無意識舔唇會破壞唇部本身的保護層,而舔唇后表面液體的蒸發會帶走更多的水分流失,反而增加干燥情況,并有可能誘發唇炎。
如何改善:
規避刺激因素,唇部不適時飲食清淡,減少對唇部的刺激。
用正確方法做好唇部護理:補充水分及微量元素,選擇有溫和保濕滋潤作用的潤唇膏或唇甘油,日常涂抹。
撅嘴縮頦

不少人會有撅嘴的小習慣,有時候是主動的:撒嬌、可愛、賣萌、求關注。有時候則是無意識的:因為下頜前突,嘴唇覆蓋牙齒容易帶動口周肌肉及頦肌收縮。長期的口周肌肉收縮也容易過早產生口周皺紋,而下頦皺縮會增加局促感,并影響下巴的外形,讓下巴顯得短而后縮。
如何改善:
撅嘴可以,但不要太頻繁也不要太用力。如果比較難自我糾正,也可以選擇在頦肌處注射一點點肉毒毒素。
放松頦肌,頦部(下巴)會舒展一些,起到加長整體臉型、下巴翹挺的外觀效果。
張口呼吸

雖然張口呼吸不少見,但這不算小動作,而是不可忽視的大問題。
正常呼吸時,空氣主要是通過鼻腔,到鼻咽,口咽,咽喉,再到肺。但是當正常通路受到阻擋時,只能此路不通,另辟蹊徑,自動變為張口呼吸了。
所以當發現張口呼吸這個問題時,除了糾正以外,更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排除腺樣體肥大、鼻咽結構異常、鼻炎等疾病。
如果張口呼吸問題被長期忽略,容易導致上頜前突、牙列不齊、開唇露齒等面部發育異常,嚴重影響健康和美觀。
如何改善:
不要等,快去找醫生(耳鼻喉科、口腔科),尋找藏在嘴巴后面的問題,及早進行正規糾正和治療。
托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美人都喜歡托腮,(寫這句話時,腦海中就浮現了好多經典照片)。
如果仔細看那些美好的圖片,不難發現,托腮這個小動作看似人人都會做,但托得好看需要小心思,托不好也會有破壞美顏的可能。
首先托腮不能真用力
手和面部輕輕接觸就可以,不能真的把頭壓在手上,這樣的力量會拉扯皮膚及皮下組織,長期也容易降低彈性,加快皺紋出現。
其次,托腮請先保證手干凈
我們的手是接觸外界最多的部位,手部的角質層厚,相對抵抗外界刺激力強,但當手帶著一些病原微生物或者致敏物、刺激物來到嬌嫩的臉上,這種傷害力則增加了。
尤其是目前特殊時期,更要注重手部清潔和防護,盡量減少手接觸面部的機會。
避免用手碰臉
除此之外,如果面部有一些皮膚問題,譬如痘痘、粉刺、扁平疣、皰疹類的,更加要避免手的接觸,手貼在皮膚上汗液的刺激,手的摩擦刺激,以及手上微生物都可能會加重本來的皮膚問題,而且可能造成繼發感染。
如何改善:
勤洗手,少觸碰,不用力,手與臉盡量保持在一定的距離。
擠痘

不少朋友可能有過疑問,醫生總強調不讓我擠痘痘,卻給我開針清治療,莫不是在忽悠我?
當然不是忽悠你,自己手擠和醫院清痘看似動作相似,其中差別卻很大。
首先是無菌差別
痘痘處的局部皮膚本來就有損傷,自己擠痘時,容易不小心把手指(特別是指甲)里的病原微生物帶到受損傷的皮膚,不僅會加重痘痘,運氣不好還可能會導致繼發感染。
那些“危險三角區”(有豐富的血管竇)處擠痘險釀險情的新聞,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哦。
其次是專業技術差別
自己的隨緣擠法,看哪個痘痘不順眼就擠哪個,還常常拿捏不好力度,甚至有些朋友的擠痘標準就是擠到擠不出并感到慘痛為止。
這些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痘痘里面的角栓、膿頭是走了,痘印、痘坑很快要來了。
針清雖然是簡單的基本操作,但針挑的角度、深度、既能清痘又不破壞毛囊的力度、清楚判斷哪些痘痘可以針清哪些不能的專業度,這些都很重要。
如何改善:
克制克制克制,一定要克制住。實在克制不住就去醫院針清。
搔抓

沒撓過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撓多了也會影響美觀。
皮膚癢,第一反應常常是撓它,當瘙癢和疼痛神經元被同時激活時,疼痛感覺占主導,暫時控制瘙癢。
但搔抓又可以增加炎性介質釋放和刺激神經c纖維,后續產生更多的癢感,陷入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惡性循環。
除了陷入抓-癢-抓的惡性循環,抓撓皮膚會破壞皮膚屏障,不利于皮膚健康恢復,甚至可能引發繼發感染;
一些皮膚病,譬如扁平疣、傳染性軟疣、銀屑病等還可能因為搔抓而蔓延;反復長期搔抓同一處皮膚,還容易導致皮膚增厚、紋理和色素的改變。
如何改善:
用輕拍、冷敷代替搔抓,或備一些爐甘石洗劑、含樟腦、薄荷的止癢軟膏癢時外涂,對于頻繁或持續的皮膚瘙癢應該醫院就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表情 、儀態管理不只是偷偷學習有魅力、吸引人的小動作,更要發現、糾正可能影響顏值的小動作。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認為加分或減分的小習慣。

監制:Phyllis
排版:Cathy
審稿:言安堂研究院
本文由言安堂內容團隊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支持原創,抄襲可恥,轉載請聯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