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紅酸辣粉,帶火一座城


說到“酸辣粉”,你腦海中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出現這樣一個畫面:
狹小、擁擠的店鋪內,能從半開放的廚房看到,一口大鍋的鍋沿掛著四五支粉籬,店家一手拿粉籬,一手拿長筷子熟練地攪動著,不到兩分鐘,一支粉籬順利出鍋,粉條倒進了旁邊桌上一字排開的調好配料的紙盒內,然后被推至排隊已久的顧客面前;
只見紅薯粉和幾顆青菜不太安分地躺在紅油辣子的湯中,榨菜、蔥花、炸黃豆從碗底被沖了上來,仔細看,可能還會看到一些些肉沫夾雜其中;
拿著這滿滿一盒的人,小心地找地方坐下,在周圍吞咽口水的人群中自在地呲溜呲溜起來……

中國人自古就對食物有著不一樣的情結。酸甜苦辣咸,任何一味都是我們對生活的理解。
一碗熱氣騰騰的酸辣粉,撫慰了我們許多個寒冷的冬日。
去年年底的一場明星離婚家事風波,更使得酸辣粉攀上了囤貨的頂峰。
“瓜沒吃明白,酸辣粉囤了不少?!?/p>
可你知道嗎?出身川渝的酸辣粉,第二故鄉卻在中原——河南省通許縣。
繼辣條和方便面之后,酸辣粉成功帶領河南省再次出圈,扎扎實實地在人們心里烙下了印。
01
好原料,出好粉絲
河南人愛吃面,對做面也相當拿手。有著“天下糧倉”的底氣,包攬了中國人近3成的方便面,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川渝大放異彩的酸辣粉,何以會在河南通許縣落地生根?
“紅薯湯、紅薯饃,離開紅薯不能活;一年甘薯半年糧,栽上甘薯心不慌?!边@是在河南流傳頗為廣泛的一句俗話,可以看出河南人對紅薯的感情之深。
河南種植紅薯的歷史由來已久。清朝乾隆年間的一次自然災害,又使得紅薯種植得到大力推廣。有史料記載,當時在河南“凡有隙地數尺,目可仰見天日者,皆栽種紅薯”。
這也得益于紅薯“命賤好養活”。它不像水稻,需要精心耕種,從插秧到收割的每一步都不能大意。而紅薯呢,隨意地將塊莖或藤蔓插在地里,任它風餐露宿,待到秋季也有不少收成。這大概也是動蕩時期里,紅薯給予人們的安心。
200多年過去,如今,河南的紅薯種植面積多達400萬畝,位居全國第三。

圖源/通許融媒號 趙健 攝
通許縣,作為河南知名的紅薯產地,目前種植規模超過3萬畝。
數字聽起來雖然不多,但通許縣擁有的不僅僅是紅薯?;ㄉ⒗苯?、蘿卜、番茄,這些我們吃完酸辣粉還要撈一撈湯底的配料,通許縣也有。
酸辣粉的原料、配料,輕輕松松在通許縣實現一站式取材。
另外,生于速食制造大省,方便產品需要用到包裝袋、紙桶、紙箱等,以及加工生產線,通許縣不用再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可以直接拿來用。
就這樣,在多種優勢的加持下,通許縣順理成章地把酸辣粉收入囊中。
02
從紅薯到酸辣粉,總共需要幾步?
在食品工業出現之前,智慧的勞動人民憑借著自己對農作物特有的感情,創造出了許多奇跡,紅薯粉絲也不例外。
第一個把紅薯制作成紅薯淀粉的天才,已無從查證,但好在這門手藝流傳了下來,如今手工制作的紅薯粉大致遵循了“古法六藝”的制作過程。
第一步,磨漿。將洗干凈的紅薯丟進磨漿機,濃郁的紅薯漿液便緩緩流出。
第二步,洗漿、曬干。
磨出來的紅薯漿液倒入大紗布袋中,一個人揉,另一個人慢慢加水,反復揉搓、過濾。靜置一夜,等待淀粉沉淀、凝固,第二天再將凝固好的淀粉塊刮成粉狀,曬干。

接下來的三、四、五、六步,就和做面條有些類似了。
在紅薯淀粉中加入適量的水,揉成面團:

將面團放入特制的漏勺中,由人捶打壓出粉絲,落入滾燙的鍋里,稱為“燙粉”:

然后過涼:

最后晾曬:

最好的曬粉季節是冬季。氣溫低加上干燥,粉絲會被凍得根根分明,不容易結塊。
現如今,在通許縣的生產車間里,早已不靠手工,全部實現了自動化。
成噸的紅薯被運送到生產車間,在高壓水槍沖洗后,進入淀粉提取車間;
滿滿的淀粉漿液,會順著管道流入“鋪漿”的機器中,隨著轉軸的轉動,漿液就均勻地鋪上了;

通過蒸汽“蒸煮”和冷卻,一張張“粉布”新鮮出爐;


有序地進入冷庫冷凍,成型;

接下來,粉布便會被豎切成粗細一致的粉絲;

最后,再切割為長短一致的粉絲,就是我們最常見的紅薯粉絲的樣子了:

這就是,麗星食品首創的“涂布蒸煮”工藝。
整條生產線看不到想象中熙熙攘攘的車間場景,而是干凈、有序地高度自動化,和負責值守的幾名工人。
不僅自動化程度高,“涂布蒸煮”還讓紅薯粉絲的生產徹底告別了明礬,真正實現了0添加,人們吃得更健康了。
經過“涂布蒸煮”生產出來的粉絲,烘烤之后再進行分裝和包裝,一盒盒令人垂涎欲滴的酸辣粉就正式踏上了旅途。
在通許縣,一條飛速、有序運轉的生產線,年產值可達一億元。
目前,通許縣一共擁有23條方便粉絲的生產線,一年產出的酸辣粉高達7.2億桶。
“10桶酸辣粉,8桶在河南?!蹦阍谏钜谷滩蛔∨蓍_的那一桶,可能就來自通許縣。
03
10桶酸辣粉,8桶在河南,6桶在通許
坐上一壺水,等待的同時撕開配料包倒入碗中,水開后即刻倒入,醋香和辛辣的味道被沖得肆意飄散,忍著口水等上兩分鐘,用筷子挑起第一口粉絲,呲溜入嘴,舌尖生香……
1997年,第一桶速食酸辣粉在四川誕生。
“一泡即食,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粉絲只能煮著吃的習慣……”
一開始,速食酸辣粉還只是在川渝老家風靡。直到2015年左右,幾家大型速食食品企業也開始涉足桶裝酸辣粉。河南省,也是在此時加入賽道。

圖源/大河財立方
2018年,大概可以稱之為酸辣粉爆火元年。這一年,全世界范圍內酸辣粉的市場的增長速度高達113%,繼方便面之后,酸辣粉所向披靡,毫無懸念地成為了網紅。
也是在這個時候,河南省的酸辣粉產業漸入佳境。
據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統計,目前全國80%以上的速食酸辣粉是“河南造”,而兩大頭部品牌嗨吃家和食族人,都是河南通許縣戶口。

圖源/網絡
它們在市場上有多火呢?
嗨吃家酸辣粉僅去年一年的銷售額,就超過了10億元;食族人也緊追其后,日出貨量達到十幾萬箱。
在他們的背后,是通許縣麗星食品——酸辣粉界的“富士康”,手握淀粉加工、氣流烘干、蔬菜脫水等40多個品牌專利設備,其自主和代工的產品在全國酸辣粉市場里占了60%,這才是真正的霸主。

圖源/大河財立方
卷完產量,卷工藝。麗星食品首創的“涂布蒸煮”工藝,被同行們廣泛認可,市面上80%采用這一工藝的廠家買的都是麗星食品的設備。
通許縣酸辣粉龍頭老大的位置,越來越穩。
現在,隨便在某個電商平臺搜索酸辣粉,你都能看到通許縣的名字。
那一盒盒滿載著辣、酸、香、鮮、麻的酸辣粉,在泡開后飄起的氤氳之氣中,撫慰了每一位把它捧在手心的人。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方便面之后,河南酸辣粉如何打天下
[2]全國酸辣粉八成“河南造”,背后的功臣是誰?
[3]直擊全國最大酸辣粉生產基地:你嗦的那碗粉,是如何做出來的
[4]網紅酸辣粉,帶火一座城
[5]年產7億桶,中國60%的酸辣粉,都來自這個河南小縣城
[6]河南速食產業發展觀察:小吃“吃”出大產業
[7]酸辣粉賣爆了,但它的產地你可能想不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