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押注儲能新秀釩電池,“釩鈦之都”要造“中國釩電之都”
在儲能時代加速到來、全釩液流電池備受關注的背景下,國內最大的氧化釩(V2O5)提供商——攀鋼集團釩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釩鈦股份”,000629)披露公司在該領域的最新動作。
2月13日,攀鋼集團釩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釩鈦股份”,000629)公告,公司近日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大連融科儲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連融科”)在遼寧省大連市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各方就提高攀枝花“釩鈦之都”釩產業引領能力,建設世界級釩產業基地和釩產業關鍵技術創新中心,提升攀枝花市釩資源在非鋼領域的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推動全釩液流電池產業化、商業化快速發展,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同意建立更加緊密、深入、廣泛的戰略合作關系。
實際上,在儲能釩電池的東風下,釩鈦股份近兩年來動作頻頻。甚至在上市26年之后,將此前的證券簡稱“攀鋼釩鈦”變更為“釩鈦股份”,意在準確體現公司主營業務,改善資本市場對公司的行業定位認知。

圖 “攀枝花發布”公眾號
打造“中國釩電之都”
具體來看,此次合作內容包括,第一是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全產業鏈建設。三分同意充分依托攀枝花市釩資源和工業基礎優勢,在攀枝花市合作打造包括電解液規模化生產、電堆和電池儲能裝備制造等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全產業鏈基地。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依法依規在政策支持、示范試點項目建設、市場推廣應用、釩資源保障等方面為產業項目落地提供良好經營環境。大連融科和釩鈦股份發揮資源和技術優勢,在攀枝花市建設全釩液流電池用釩電解液產線,實現釩電解液規模化生產。大連融科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優先選擇在攀枝花市投資設立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裝備智能制造基地,并協助引導上下游企業進駐攀枝花市,打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產業園,實現區域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產業聚集效應。
第二是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示范試點項目建設與推廣應用。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依法依規支持大連融科、釩鈦股份參與攀枝花市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示范試點項目建設,開展“新能源+儲能”示范,推進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多場景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市場機制建立,推動清潔能源開發與產業鏈上下游融合互補互促發展。
大連融科、釩鈦股份則分別為相關項目建設提供儲能裝備和釩電解液保障,同時按照市場化方式承接相關項目,助力攀枝花打造“中國釩電之都”。
第三是金融模式與商業模式創新。三方同意合作探索助力全釩液流電池產業健康發展的釩保供機制、融資租賃等金融模式和商業模式,為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提供釩資源保障的同時,穩定儲能用釩市場價格波動,提升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市場競爭力。攀枝花市所屬國有企業依法依規與大連融科、釩鈦股份開展合作,充分發揮各方專業領域及資源優勢,實現各方資本與技術的有機結合,開創全釩液流電池產業發展全新模式。
第四是全釩液電池儲能關鍵技術開發。攀枝花市支持大連融科、釩鈦股份在攀枝花開展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領域技術創新,依法依規給予科技創新重大專項政策支持。大連融科、釩鈦股份在攀枝花市打造高端研發平臺,加速低成本、高性能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關鍵技術開發,加速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推進釩產業高質量發展。
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于2月11日簽訂。據“攀枝花發布”公眾號發布消息,2月11日,攀枝花市委書記張正紅率隊前往大連融科考察,出席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與釩鈦股份、大連融科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并講話。
張正紅當天表示,攀枝花市聚力實現“產業興”,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緊抓國家“雙碳”戰略,大力推進“水風光氫儲”五位一體、多能互補、協調發展,建設全國重要清潔能源基地,必將為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張正紅說,期待三方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在釩電解液規模化生產、電堆和電池儲能裝備制造、示范試點項目建設等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全產業鏈領域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全產業鏈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釩鈦磁鐵礦儲量集中分布在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區和河北承德地區。其中,四川攀西地區已探明釩鈦磁鐵礦儲量在100億噸以上,居全國之首。該地區鈦儲量世界第一,釩儲量世界第三。
攀枝花的釩產業可追溯至半個世紀前。1971年2月10日,攀鋼集團吹出了第一爐符合國家標準的釩渣,經過51年發展,攀枝花市釩產業已逐漸成長為全國乃至全球的優勢產業。數據顯示,2021年攀枝花市釩鈦產業總產值374.36億元,形成了全世界產業鏈最完整的全流程釩鈦資源綜合開發體系。

圖 “攀枝花發布”公眾號
攀枝花市的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初步建成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釩鈦產業產值突破650億元,占工業的比重提升到25%左右。
釩鈦股份則是目前釩電池賽道的上游材料龍頭。公司系央企鞍鋼集團旗下釩鈦產業上市公司,成立于1993年,總部位于被譽為攀枝花市,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目前國家批準設立的唯一一個資源開發綜合利用試驗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龍頭企業。
從產能上看,釩鈦股份具備4萬噸釩制品產能(以氧化釩計,含托管企業),其和河北國有鋼企河鋼集團旗下河鋼股份(000709)兩者合計占近半國內市場。
目前主流提釩工藝是鋼渣提釩,而國內釩產品行業90%以上產品尚應用于鋼鐵領域。據釩鈦股份最新披露的數據,公司2022年有約5000噸左右的釩產品直接應用于儲能領域,根據公司與大連融科簽訂的《2023年釩電池儲能原料合作年度框架協議》,若交易得以全部順利執行,2023年預計將有8000噸左右的釩產品應用于儲能,應用于儲能領域的釩產品占比將接近20%。
此前的2022年12月14日,釩鈦股份公告披露,公司全資子公司攀鋼集團成都釩鈦資源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成都釩鈦貿易”)與大連融科簽訂《2023年釩電池儲能原料合作年度框架協議》。成都釩鈦貿易承諾優先保證大連融科的產品均衡供應,確保大連融科生產需要。大連融科承諾所有原料均用于釩儲能領域,將成都釩鈦貿易作為主供渠道,所需原料優先穩定地向成都釩鈦貿易采購。
供貨量則折五氧化二釩8000噸,不含雙方合資組建的四川釩融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專項重大儲能項目所需原料。按照協議簽訂之際釩產品市場價格,交易總金額約為10億元。
而在2022年10月,釩鈦股份與大連融科共同投資成立四川釩融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釩融儲能”),計劃在2022年內在攀枝花市建設電解液產線,實現產能2000立方米/年,預計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產。后續雙方還將根據市場情況協商建設更大規模產線。
作為此次合作三方中的一員,大連融科成立于2008年。同年,國內全釩液流電池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力量、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大連融科共同組建大連融科儲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融科儲能”),前者將技術轉入融科儲能并開始進行產業化推廣。
截至目前,大連融科是國內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高性能釩制品以及全釩液流電池儲能介質的企業,可年產各類釩材料近萬噸,建成世界首條GWh/年級大規模工業化釩電解液生產線。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12月,大連融科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該輪由金鼎資本、龍磁科技、新特電氣、江蘇北人等投資人參與融資,融資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升級、產能擴充、團隊擴充以及補充運營資金。更受關注的是,大連融科已正式開啟IPO沖擊之路。
百兆瓦級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已并網發電
儲能技術創新被認為是踐行和落實能源革命的關鍵環節。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已有200多年歷史,但直至本世紀才開始大放異彩。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研究員李先鋒等人此前在一篇撰文中指出,電化學儲能技術共有上百種,根據其技術特點,適用的場合也不盡相同。其中,鋰離子電池一經問世,就以其高能量密度的優勢席卷整個消費類電子市場,并迅速進入交通領域,成為支撐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支柱技術。與此同時,全釩液流電池、鉛炭電池等技術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正以其突出的安全性能和成本優勢,在大規模固定式儲能領域快速拓展應用。
液流電池概念最早由日本科學家Ashimura和Miyake于1971年提出,1974年NASA科學家L.H.Thaller以FeCl2和CrCl3作為正負極活性物質構建了全球第一款具有實際意義的液流電池模型。這是一類較獨特的電化學儲能技術,通過電解液內離子的價態變化實現電能存儲和釋放。
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則利用不同價態的釩離子作為活性物質,基于正負極電解液中釩離子發生的氧化或還原反應,實現電能和化學能的相互轉換,進而實現電能的大規模儲存和釋放。
基于技術安全性高、可靠性好、輸出功率和儲能容量規模大、壽命長、性價比高、電解液可循環利用、對環境友好等有利因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頗具應用前景。全釩液流電池也是目前技術最為成熟、產業化程度最高的液流電池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國家能源局批復了第一個百兆瓦級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使用的即為大連化物所自主開發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規模為200兆瓦(MW)/800 兆瓦時(MWh),也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液流電池儲能電站,用于商業化運行示范。2022年5月已實現并網,本次并網的是一期工程,規模為100兆瓦(MW)/400兆瓦時(MWh)。2022年10月底實現滿負荷充放電,最多可存放40萬度電。

百兆瓦級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航拍圖(左);百兆瓦級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中控室(右)。圖 中科院官網
該儲能調峰電站被稱為相當于大連市的“電力銀行”,實現電網系統的削峰填谷。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當時發布的文章中寫道,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將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網率、平衡電網穩定性并提高電網可靠性,對加快推進我國大規模儲能在電力調峰及可再生能源并網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而自2022年9月以來,國內數個吉瓦時(GWh)級大型全釩液流電池項目啟動。光大證券團隊在去年1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2022年以來,在儲能整個市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全釩液流電池項目發展的進度也大幅超預期。2022年1-10月期間,包括備案、開工、在建、中標、招標等的全釩液流電池項目規模合計已達1.3GW/5.4GWh。其中,已經開工、中標和在建的項目合計超過2.0GWh,預計將于2023年逐步落地。
不過,李先鋒等人在前述撰文中也提到,目前,全釩液流儲能電池依然存在能量密度較低、初次投資成本高的問題,正在通過市場模式和技術創新予以完善。在未來,還需要開發具有更低成本的長壽命液流電池技術,以實現技術的迭代發展。
就在今年春節期間,據央視網消息,李先鋒等組成的科研團隊正在開展全釩液流電池60千瓦電堆研發。相較于上一代已經在電站投入使用的30千瓦電堆,同樣體積其功率可提高一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