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迎兩會看發展|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周燕芳代表持續關注普惠保險發展

周燕芳 澎湃新聞資料圖
普惠保險、長護險、養老保險、健康管理……推動與社會民生保障息息相關的保險與健康業務加快發展,為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努力,一直是來自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周燕芳關心的事。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周燕芳也曾提出延長男性帶薪育兒假的建議,縮小就業中因產假的巨大差異導致的性別歧視。
“我長期在保險業工作,很關注保險領域的政策,尤其是跟社會民生保障相關的一些業務的發展。”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太平洋醫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周燕芳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全國兩會時間臨近,她正忙著調研、收集材料,撰寫建議和議案。
2023年,周燕芳將持續關注和推動惠民保險、普惠保險發展。“保險+健康管理服務”業務是周燕芳2023年關注的重點之一,她希望在健康中國的戰略下,更好地推動保險與健康管理有機結合,推動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疾病篩查等治療前端的保障和服務愈加完善。
為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努力
中國正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2022年9月國家衛健委相關數據,預計“十四五”時期,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傳統的養老主要依靠子女贍養、退休金、社保金等,但在社會老齡化背景下,社會的養老負擔將越來越重,原有的養老理念和方式難以滿足社會的養老需求。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周燕芳就曾提交建議,希望加快推進商業養老保險參與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2021年12月和2022年2月,相繼出臺的《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和《“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都明確要加快發展個人養老金作為養老保險的“第三支柱”。2022年,這一條還被寫進了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中。
“作為一名保險行業從業者,我從專業角度出發,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建議,比如優化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稅收政策、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立法、推動‘惠民保’高質量發展、深化健康醫療數據共享、創新變額年金和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等等。”周燕芳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為《解放日報》撰寫的“代表手記”中寫道。
近年來,周燕芳的不少代表建議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采納,有條不紊地推進。比如,長期護理保險和惠民保的保險制度在更多的城市地區落地,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和低收入群體的專屬養老保險啟動試點,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創新發展在加速。
“看到自己的建議逐步落到實處,高興之余,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大代表’四個字的分量。”周燕芳說。
曾提出延長男性帶薪育兒假至30天等建議
“我國康復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偏少,與社會對康復醫療服務需求增加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2022年的全國兩會上,周燕芳關注到康復治療人才的發展問題。
在周燕芳看來,康復醫療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建設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內容和有力保障,但目前中國康復治療師人才短缺,嚴重制約了行業發展。
為此她建議,將康復治療師錄入新版國家執業大典,完善康復治療人員的職業分類,納入國家執業分類統一框架。從國家層面建立康復治療師執業資格準入制度,推動康復服務體系規范建設。同時,她建議完善暢通康復治療師職稱晉升渠道。
解決育兒領域的男女不平等現象,也是如今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周燕芳也曾就此提出建議,如,延長男性帶薪育兒假,并強制執行分擔女性的育兒壓力,縮小就業中因產假的巨大差異導致的性別歧視。
“女性的生育期與職業發展期高度重疊。因此建議將男性的帶薪育兒假延長至30天并強制執行,強化父親的育兒責任,降低產假的差異帶來的女性就業困難。”周燕芳說。
每次會場發言、每次提交建議與議案,周燕芳都“慎之又慎”,總是反復打磨、再打磨。“只有講到點子上、關鍵處,才能更好推進問題解決。”她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