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聽!人類看過的最后一只白鱀豚淇淇的故事

孫慧/“中科院水生所”微信公眾號
2018-06-12 16:13
科學湃 >
字號

大家好!我叫淇淇,我是一頭白鱀豚,一頭曾經做過明星的白鱀豚。但現在,我只是一個標本,靜靜地躺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的標本架上,16年了。6月2日,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中,當我的老朋友劉仁俊老先生深情地為我朗讀起林語堂的《大自然的享受》時,我再一次流淚了。而且我知道,屏幕前的你也流淚了。

于是,我的名字,我的故事,再一次被提及。

于是,我決定在這里說些什么。說給想了解我的你聽。

故事還得從38年前說起。

我叫淇淇

我不知道我的生日。也不記得我的父母。我的全部記憶,從1980年1月11日開始。

那天很冷,寒風凜冽,冷雨夾著雪花,淅淅瀝瀝到了地上就結成了冰。我因追逐魚兒誤入湖南省城陵磯江邊的淺水區,被漁民捕獲。我驚恐地掙扎,無助而絕望。我以為我和我的大多數同伴一樣,難逃厄運。沒曾想,我遇到了與我相伴一生的人類朋友,從此命運被改寫。

劉仁俊,水生所的研究員,他用一輛破吉普車,和同事一起把遍體鱗傷的我帶到了水生所。路上的顛簸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從下車開始,我就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來自人類的關愛。時任水生所所長的伍獻文院士給我取名“淇淇”。從此,我有了名字。

我痊愈了

我被捕獲時,已經傷痕累累。對于人類來說,生活在水中的我36.5千克的體重、1.47米身長太過龐大,而且皮膚光滑,漁民為了把我撈起,用一把專門抓魚的大鐵鉤深深地勾住了我的頸背部,以致我的背上留下了兩個直徑4厘米、深8厘米的血窟窿,再加上掙扎時的擦痕,驚恐和疲憊,我幾乎奄奄一息。

1980年1月22日,我來到水生所的第10天,傷口一直在發炎潰爛,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我覺得我快撐不住了。很快,有兩位北京動物園的獸醫被請來為我治療。但是,他們由于沒有為水生豚類動物治療的經驗,只能按照一般陸生動物的治療方法用雙氧水進行消毒處理,以至于我頸背部浸過雙氧水的皮膚都被腐蝕壞了,針刺般的疼痛。好在我終于退燒了,可以正?;顒樱o嬍?,但是,由于我生活在水里,皮膚一上藥就溶解掉了,傷口非但沒有好轉,甚至大面積潰爛。

感謝我的人類朋友沒有放棄我。

劉仁俊教授和他的同事們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為我精心配制了良藥,并給我特制了一個布背心,背心層敷上不易融水的油狀藥物,既可以維持藥效、防止感染,又不易脫落。5天之后,奇跡出現了,我頸背部腐爛的皮膚全好了,圓潤如初。

我是一頭2歲的健壯的雄性白鱀豚!

我是明星

當時,被稱為“白鱀豚媽媽”的陳佩薰教授去英國參加國際捕鯨委員會年會,帶去了我的影像資料,我第一次走出國門,在與會各國專家面前閃亮登場,一下子引起了轟動。我從此名揚四海。

先是各方領導關心。

同年(1980年),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鄧小平同志得知我被水生所人工飼養的消息后,特批10萬元經費,通過中國科學院轉水生所,解決了我生活的急需。之后不久,鄧小平夫人卓琳代表鄧小平專程來看望我。

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專門指示要照顧好我,同時對我們白鱀豚進行深入研究。

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的陳丕顯非常關心我,多次來看望我并幫忙解決了我生活上的很多實際困難。1980年7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等國家和湖北省領導,冒著大雨前來探望我。

再是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1980年2月11日,《人民日報》刊出“長江中捕獲1頭白鱀豚”的消息。

同年2月24日,《湖北日報》在“新春獲珍寶,喜事震中外”的報道中透露,“中央和省委領導同志對此十分重視。中央領導同志稱它是一九八〇年初的一件喜事,在科學上、國際上也是一件大事,要加強對白鱀豚的保護和研究工作。并指示立即加撥研究經費?!?/p>

還是1980年,我登上了國家名片。郵電部打破特種郵票至少要提前兩年列入計劃的發行慣例,于當年12月15日增加發行T57白鱀豚特種郵票,全套兩枚,發行量150萬套。該郵票是我國第一套水生哺乳動物題材郵票,第一套標注拉丁學名的動物題材郵票,第一套動物題材郵票小版張。

我還兩次入選小學語文教科書,也是各類科普讀物的主角,并擔任過許多重要活動的吉祥物。我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動物明星,伴隨了一代人類朋友幸福、難忘的童年。

我戀愛了

過了兩年多的單身漢生活,我也渴望成家立業了。尤其是當我形影相吊地劃水打轉時,想著就差一個女主人了。

我的科學家朋友們最了解我的心思,他們為尋找我的同伴而操碎了心。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在1986年3月31日,我要告別煢煢孑立的單身生活了。

由水生所主持的我國首次人工活體捕獲白鱀豚獲得成功,科學家們首創的“聲驅網捕”法,從湖北觀音洲江段安全帶回了我的兩個同伴。他們比我幸運得多,沒有經受顛簸之苦,而是乘坐武漢軍區專門執行運輸任務的直升飛機來到了武漢。他們是父女倆,父親叫“聯聯”,體長2.07米,體重110.75千克,女兒叫“珍珍”,當時還未成年,體長1.50米,體重59.5千克。在大家和我的熱烈歡迎下,他們與我團聚在水生所。

可惜的是,聯聯由于年紀較大,對新的人工環境很難適應,一直不肯好好吃東西,在我們相處了短短76天之后,他不幸離開了我們。珍珍傷心欲絕,那段時間是我一直默默陪在她身邊,關心她愛護她,也慢慢贏得了她的芳心。

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我和珍珍相濡以沫、琴瑟和鳴,人類常說的“歲月靜好”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搬新家了

我的新家也開始籌建了。那是我的人類朋友為我們準備的婚房,我和珍珍都無比期待。

1986年,在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方毅同志的特批(200萬)和中國科學院領導的關心下(380萬),給我籌建新家的專項經費很快到位。同年,時任國務委員兼中國銀行行長陳慕華來看望我后,組織中國銀行向國外駐華金融機構和我國駐外銀行發起募捐,共募集50萬9千美元,作為建設我新家的儀器設備專項費用。

由于當時中國還沒有具有設計此類場館相關經驗的專門機構,我的新家由劉仁俊教授和他的同事們親自設計,不僅滿足了我的生活之需,而且還為我提供了展示風采的舞臺。新家寬敞明亮,大家不但可以看到我漂亮出水,還可以在地下大廳通過水下觀察窗欣賞我曼妙的身軀及在水下優美的舞姿。新家有3個飼養池,我還可以招待我的同伴們。

然而,珍珍沒能等到我們的新房。1989年9月27日,得了間質性肺炎的珍珍永遠離開了我。

1992年11月10日,水生所舉行了白鱀豚館開館儀式。我告別了生活12年的露天簡易的老房子,搬進了我的“小洋房”。新家配有當時最先進的水質過濾、冷卻、消毒設備,是中國首次建設的設施齊備的鯨類動物飼養館,當時在世界上也屬最先進的。方毅同志還專門為我的新家題寫了“白鱀豚館”4個大字。

從此,我過上了衣食無憂、冷暖不愁的小康生活。

我和我的朋友劉仁俊

我和我水生所的科學家朋友(左起:陳佩薰、劉仁俊、王丁、張先鋒)

我的孤獨晚年

我多希望的我故事能有一個圓滿大結局,像人類童話一樣,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我不是王子,我只是一頭白鱀豚,注定孤獨的白鱀豚。

從此,我的新居再也沒有同伴到來。

我和我的朋友劉仁俊

我和我水生所的科學家朋友(左起:陳佩薰、劉仁俊、王丁、張先鋒)

我的人類朋友把我照顧的很好,但是,我依然孤獨。他們并沒有放棄為我尋找伴侶的念頭,然而,長江里要找到一頭白鱀豚太難、太難了。

每每聽到我野外同伴的消息,都是壞消息,漸漸地,連壞消息也沒有了。我,成了人類能看到的最后一只活著的白鱀豚。

我再也回不去長江了。我只能在這里孤獨而悲壯地活著。陪伴我安度晚年的是我的人類朋友。諷刺的是,我們在長江中的最大的敵人,也是人類。

避之不及的環境污染、“斷子絕孫”式的酷漁濫捕、無序的建閘建壩,還有無休止的水下噪聲……我們生活了2500萬年的幸福家園,那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長江,怎么變得如此危機四伏?!我真擔心啊,除了我們白鱀豚,我的那些長江中的伙伴們,他們的命運會怎樣???會步我們白鱀豚家族的后塵嗎?

讓我又愛又恨的人類呵!

我是標本

2002年7月14日,我與這個世界告別,依依難舍。我走的很安詳。25歲的我在同類中已算高壽。

后來,我變成了一具沒有生氣的標本,永遠留在我生活了22年的水生所白鱀豚館,不時提醒著人類,我是白鱀豚,我曾經來過。

2006年,由水生所聯合七國科學家在長江進行了40多天大規??疾旌?,未發現一頭白鱀豚。我們家族被悲傷地宣布為功能性滅絕。

至此,人類再也沒有見過我們矯健、優美的身影。

“長江女神”的稱號,連同我的名字“淇淇”,一起成為了傳說。雖然,一些關心我們的朋友還在執著地尋找。

在《朗讀者》中,董卿說,“每一個物種的滅絕,也是生物進化論的自然規律,但原本它應該是個非常非常緩慢的過程,只是今天,物種滅絕的速度是以前的1000倍。”

長江,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也是我們白鱀豚的母親河。而6300公里的浩蕩長江,已經容不下一頭白鱀豚。

但愿我們是最后一個從長江中、從人類的視野中消失的物種。

比我們幸運的是長江江豚,我們倆都是僅分布在長江中下游的水生哺乳動物。雖然長江水生態環境的變化也給江豚帶來致命的影響,但是他們趕上了長江大保護的好時候,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經被人類擺在壓倒性位置,正在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先后建立了9個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頻頻傳出小江豚出生的好消息,遷地保護取得成功。

我生前的“小洋房”也入住了一群活潑可愛的江豚,他們有同伴有父母兒女,其樂融融。

方毅題寫的“白鱀豚館”4個大字在陽光下依然耀眼,閃著希望的光。

(原標題:聽!白鱀豚淇淇的故事)

    責任編輯:虞涵棋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枞阳县| 德格县| 嵊泗县| 安塞县| 葫芦岛市| 苍梧县| 霍州市| 滕州市| 绿春县| 金秀| 德保县| 格尔木市| 巍山| 赤峰市| 九台市| 深泽县| 军事| 汪清县| 南康市| 乐陵市| 旬邑县| 柞水县| 哈巴河县| 广灵县| 长子县| 沙湾县| 洛浦县| 靖远县| 巴楚县| 车致| 乌什县| 兴安县| 当涂县| 桦川县| 太谷县| 三都| 大关县| 禄丰县| 叙永县| 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