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證券日報頭版刊文:降準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證券日報6月11日刊文,盡管降準并沒有在預期中到來,但各界堅信,當下實體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以及金融市場生態環境的改善都需要央行在貨幣政策層面給予適時適度的支持。也就是說,降準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高企的存款準備金率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但央行下調的過程將是謹慎的。
首先,未來流動性將會繼續注入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
近年來,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更加傾向于小微企業、綠色經濟、普惠金融等領域。今年第一次降準面向的就是普惠金融。第二次降準主要用于置換MLF,超出的近4000億元流動性則是用于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并且有關落實情況將納入今年后三個季度的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MLF擔保品范圍的擴大,也是為了強化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進一步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央行今年出臺的三項政策,包括兩次定向降準和一次流動性管理創新工具的升級,也將施策方向聚焦于這三個領域。因為這是經濟最有活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地方,把有限的流動性用在這里可以進一步夯實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仍會偏向于這些領域。
其次,在金融防風險和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的形勢下,流動性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
今年4月25日的降準就是用于置換9000億元MLF。為什么要采取這種措施呢?央行的解釋是為了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同時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MLF的創設確實解決了金融機構中長期流動性的補給問題,但也成為金融機構的負累。所以,通過各種形式削減MLF余額將是央行今后政策施力的主要方向之一。6月份MLF到期規模為4980億元。假如央行繼續維持每月一次的MLF操作,即便有了6月6日的超額續作,MLF余額仍會有所減少。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MLF余額為40170億元。
用降準置換MLF不會改變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不會改變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只是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因此,為了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支持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健發展,后續央行仍有可能繼續采取用降準置換MLF的方法來解決流動性困難。
第三,今年以來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波動加大,也需要貨幣政策給予必要的支持。
關于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今年以來的表現,大家都有切身感受,筆者就不再贅述了。但貨幣政策目標之一就是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這里講的流動性也應該包括資本市場的流動性。當然了,貨幣政策釋放的流動性會以間接的形勢表現在資本市場上。所以,貨幣政策在穩健中性的基礎上有必要提高靈活性和針對性。
最后,在全國經濟一盤棋、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聯動的大框架下,貨幣政策應該更敏感一些,反應更快速一些。
(原題《降準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