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問答|70歲以上黃斑變性超三成,如何挽救視力?
問:黃斑變性有沒有辦法治療?
答:隨著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VEGF)的問世,黃斑變性可以通過眼底注射藥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據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視覺復明臨床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孫曉東教授介紹,中國目前黃斑變性患者總數超過400萬,和年齡增長呈現明顯的相關性,5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5.5%,70歲以上人群可達到36.7%。
“老年黃斑變性分干性和濕性兩種類型,其中濕性老年黃斑變性占老年黃斑變性引起嚴重視力損害的90%。”孫曉東教授告訴記者,“濕性老年黃斑變性發展很快,未經治療的患者一年內即可發展成低視甚至致盲。一旦發病,患者必須堅持長期治療。”
在21世紀以前,人類對黃斑變性的治療幾乎束手無策,一旦患病就相當于對視力判了“死刑”。不過,隨著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VEGF)的問世,黃斑變性可以通過眼底注射藥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黃斑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所以黃斑一旦出現問題,視力就會受到影響。正常情況下,眼底的血管起到為黃斑提供營養、改善缺氧和新陳代謝的作用。但是人體一旦發生代謝障礙以后,眼底的黃斑就可能出現缺氧,新生血管因子會靠高表達來為黃斑補充養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新生血管長進黃斑這個位置。而黃斑區原本是沒有血管的,新長出的血管就容易反復出血、破裂、結疤,引起視網膜黃斑部位的出血、水腫、滲出,損傷感光細胞功能,引起視力嚴重下降。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注入玻璃體后,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因子-A,不讓它和受體結合產生新生血管,這類藥物還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滲漏,使得水腫和滲出可以很快吸收。如果是初發病的患者,注射后第二天視力就能獲得明顯改善。
正是因為這類藥物效果明顯,不少患者在注射一兩次,視力得以改善后就覺得“沒事了”,甚至不聽醫囑,自行決定停藥。對此,孫曉東教授解釋道,黃斑變性是一種年齡相關性疾病,本質上無法逆轉,藥物只能起到延緩和控制發展的作用,如果自行停藥,病情很容易反復甚至加重,一旦波及到黃斑中心凹的區域,再治療的效果就很不理想。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推薦:抗新生血管治療需先行每一個月1次,連續3個月的初始治療。初始3次治療后,是否需要再次治療要根據眼底病變情況而定,如果病變有改善但仍持續存在或又出現新的病變,應進行再次治療。
目前,老年性黃斑變性發生的確切原因不清,但是主要的危險因素有年齡、吸煙、女性、種族、遺傳家族史、長期暴露于陽光、部分營養的缺乏等等。其中吸煙者發生老年性黃斑變性的危險度是非吸煙者的6.6倍,而人種也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白種人較黑種人和黃種人更容易患病。
【相關鏈接】
老年性黃斑變性的癥狀和預防
老年黃斑變性的主要癥狀是中心視力下降,視野中心有黑影遮擋,雙眼視物時可能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用單眼時,就會在視野中出現黑影。此外,視物會變形、直線變彎、水平線變波浪形等;看東西的對比度也會下降,眼前不再是鮮艷、清晰的畫面,而變成灰蒙蒙的難以辨別的圖像。
近年來的臨床實驗證明,攝取大量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減少罹患老年性黃斑部退行性病變的風險。葉黃素是一種類胡蘿卜素,它存在于許多的蔬菜與水果中,和胡蘿卜素一樣,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但是葉黃素不能在體內產生,它存在于菠菜等綠葉蔬菜和蛋黃中。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