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興安嶺一線撲火隊員:18歲生日歌還沒唱完就奔往火場

津云客戶端6月9日消息,一場燒了五天五夜的大火,使得內蒙古汗馬國家自然保護區約5100公頃原始森林被毀。大火發生后,內蒙古大興安嶺國家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林場工人和森林武警共投入3600多人參與撲救,于6日上午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目前轉入清理階段,部分撲火隊員陸續撤出。

“雷擊火”得到控制
1日下午18:30左右,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自然保護區發生林火。起火區域位于原始森林無人區,由于當時雷暴天氣頻繁,判斷林火系雷擊引發。

津云記者從火災聯合指揮部了解到,汗馬保護區火場于6日上午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目前,火場已全面進入清理和看守階段,最為關鍵的工作是防止死灰復燃。部分撲火隊員陸續外撤。
這是一場“意外”之火,也是對大興安嶺地區應急響應、人員調配、裝備配備、設施建設、科技含量等一系列防火滅火細節進行的一次大考。當下裝備的水平大幅提升、應急體制機制的全面完善成為此次成功撲滅林火的最大助力。
在這場大火背后,救火一線和“準一線”涌現出諸多感人的故事。

他經歷了一場別樣的成人禮
6月2日20:00,額爾古納市天還沒黑,在武警森林九中隊的宿舍里,正在進行一場聚會。這一天是隊里年齡最小的戰士馮天龍的18歲生日,戰友們給馮天龍買了生日蛋糕和一些零食。
正當馮天龍和戰友們一起唱起生日歌的時候,中隊突然響起緊急集合的鈴聲。“所有人保持二級戰備狀態!”命令很快就下達到了馮天龍的班級。生日歌還沒唱完,他們就開始整裝。

在收拾裝備的間隙,馮天龍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感覺自己慌了神,心里很緊張,所以想在出發前跟家里人說一聲。”電話里,媽媽鼓勵著馮天龍,囑咐他注意安全。電話剛剛掛斷,集合出發的命令就到了。
當天22:00,馮天龍和戰友乘運兵車向火場進發,在車里老兵們開始閉目養神,而馮天龍卻睜著眼睛望向車外漆黑的樹林,雙手也不由自主的來回搓動,頭上有點冒汗。經過16個小時跋涉,馮天龍所在的武警森林九中隊抵達了火場。

“剛看到大火的時候心里害怕了。雖然訓練過,老兵也說過火場的事,但這和自己親歷是兩種感覺。”還沒等馮天龍緩過神,旁邊的班長就開始安排任務,馮天龍的任務是使用風力滅火機滅火。
6月份的內蒙古大興安嶺,白天高溫,夜晚寒冷,這樣的環境對撲火戰士是一種考驗。“滅火的時候,雖然穿著防火服,但還是很烤,就像熱水灑在身上一樣。眼睛被熏得的生疼,鼻子被嗆得出不了氣,特別難受。火球從頭上’呼’的一聲竄過。好像電影里面的鏡頭。”馮天龍講到這里,情不自禁地回憶起撲火時的驚心動魄。
在火場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小溪,馮天龍和戰友們輪換著去用水桶提水滅火。十幾斤一桶水,在平時訓練的時候,提著奔跑并不是很困難。但是在深山密林里,特別是火場一帶,林茂樹密、山高坡陡,走路都困難。馮天龍和戰友們只好手腳并用。在休息吃飯的時候,馮天龍感覺腳疼,脫下鞋子,發現兩只腳被汗水泡得已經發白,后腳跟都被磨破。
“累了倚著大樹瞇一會,渴了就找個水坑喝口水……”經過5天奮斗,火情終于得到控制。經過這次磨煉的馮天龍也對武警森林部隊的職責有了更深的領悟。“對我來說,這個18歲生日很特殊,這是一場別樣的成人禮。雖然我也都知道,進入火場會面臨什么樣的危險,但作為武警官兵不能退縮,我愿意把汗水和淚水留在這里。”
6月7日,額爾古納市武警森林九中隊的宿舍桌子上,放著已經變質的蛋糕。剛剛撤回駐地,參與火場撲救的新兵馮天龍倒頭就睡著了。

“我們的突擊隊是第一批進入火場的”
6月1日下午19:00左右,內蒙古航空護林局局長閆志剛接到了林火情況通報。如果當時從他負責的機場調直升機去救援,能加快滅火速度。然而,當時天色已晚,加上氣象條件不允許,直升機無法起降。
閆志剛立即組織內蒙古航空護林特勤突擊隊30名隊員準備待命,隨時開赴火場。這支突擊隊組建于2017年4月,是國內第一支航空護林特勤突擊隊。隊員全部是退伍軍人,平均年齡25歲。
2日早晨4時許,氣象條件轉好,突擊隊員立即登機。他們的首要任務是開辟供米-26大型直升機降落的機降場地。直升機到達火場附近的上空時,地面全都是密集的植被,只能懸停在30米高空。突擊隊員全部索降到地面。有多年飛行經驗的閆志剛雖然在塔臺指揮,但手心里直冒汗。
索降對機組的要求非常高,每位突擊隊員都負重30多公斤的裝備。每個人索降都會改變直升機的載重和平衡,運動中的直升機很難把控。1個多小時后,5000平方米的機降場地開辟完畢。30名突擊隊員立即投入滅火行動。“我們的突擊隊是第一批進入火場的。”閆志剛說。
閆志剛的老搭檔沈顯成,是特技飛行觀察員,汗馬火場前線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都依仗著沈顯成的雙眼。從2日開始,沈顯成每天都要往火場飛四、五個小時,最長的一次飛了8個多小時,大大超出了飛行觀察員的單次飛行時限。
作為飛行觀察員,首先要具備領航員的資質。帶領直升機到達火場上空后,沈顯成要測算火場的風向風速,火線方向,火場面積大小,位置,撲火人員和車輛的分布情況等。所有數據信息都要繪制成圖傳給前線指揮部。指揮部根據沈顯成的圖紙布置救援任務。
有時候火場下雨,機場晴空,有時候航路中途遇到雨云和雷電,即便有氣象雷達,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還是會出乎意料。4日和5日,飛機都遇到了半路返航的情況。“當時能見度不到1公里,飛行員就像蒙著眼睛飛。飛機數次躲避雨云才返回機場,一旦遇到雷暴,后果不堪設想。”

沒有丈夫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48歲的劉俊芬是金河鎮林業局防火處職工,從6月2日以來她的任務就是蒸饅頭。6日當天,僅10個小時,她和同事們就蒸了4000多個饅頭,這幾乎是她家10年的用量。雖然和面有機器,但扛面袋、團饅頭、切饅頭都得人工完成。三天下來,劉俊芬的手腕、胳膊、腰都貼上了止疼膏藥。
只有上廁所的時候才能短暫的休息,劉俊芬會拿出手機和丈夫微信聊天。兩人的聊天記錄還停留在2號早晨,2號中午丈夫作為第二批救火隊員前往一線火場。
火場沒有信號,手機只能當手表使用。雖然丈夫已經數次參與救火,但劉俊芬還是非常擔心。這次的火場是原始森林,以前沒有人去過。里面的蜱蟲特別多,雖然丈夫注射過疫苗,但被蜱蟲咬傷還是有中毒的可能。
劉俊芬通過炊事班領導向前線指揮部打聽過丈夫的消息,至今一線火場沒有傳回丈夫的音訊。這對劉俊芬來說是最好的消息。因為一旦一線火場有受傷或者生病的隊員,指揮部會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并安排救治,沒有消息就證明丈夫沒有受傷和生病。
劉俊芬不知道自己蒸的饅頭,丈夫是否能吃到。在一籠饅頭即將下鍋前,她特地團了幾個大號饅頭,希望丈夫能吃到。

采購給養就像是“搶劫”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次前往一線火場的隊員們自帶3天的干糧。火災發生后余濤接到趕赴金河鎮準備給養的命令。
2日凌晨3點,根河菜市場剛一開門,他就沖了進去。“說是買,就和搶差不多,時間太緊了。”余濤說。肉類、蔬菜全都要新鮮的,稱重過后直接裝車。

短短一兩個小時內補給數千人的口糧,對于并不大的根河市來說,幾乎所有的商店和菜市場都被搶空了。采購完給養,余濤必須立即趕往直升機場裝機,送往一線。
每天的給養采購清單必須要調整。前幾天以高蛋白的肉類為主,后面幾天補充蔬菜和防暑的綠豆湯,水果。每天十幾個品種,給撲火隊員最充分的保障。
7日中午,余濤帶領隊員將8噸給養往一架米-26運輸機內裝載。短短20分鐘,8噸給養裝機完畢。但何時能起飛,還要看天。直到7日下午5點,仍然不具備起降條件。但此時余濤卻接到了命令,有30多名隊員和大部隊脫離,有隊員出現拉肚子的情況,需要緊急送給養和藥品。
余濤和閆志剛緊急聯系各方,在雷暴間隙駕駛一架小型直升機快速前往一線。閆志剛告訴記者,返航途中飛機繞過了四、五處雨云才飛回來。而回到機場時已經超過了規定降落時間。
9日8點,天氣好轉,米-26機組立即升空,8噸給養奔赴一線。
截止8日下午,閆志剛和同事累計飛行227.22小時,152架次。機降人員3302人,吊桶灑水350噸,投送物資給養41噸。
國家將投入450億用于森林防火
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了解到,聯合指揮部將火場清理工作責任落實到段、片,明確各個火場清理責任人、責任隊伍,并派火場清理督察組對火場清理全面督導,保證火場實現無煙、無火、無氣、無垃圾。
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實施新一期《全國森林防火規劃》,規劃明確未來10年我國將投入450億元用于森林防火,重點實施林火預警監測系統、通信和信息指揮系統、森林消防隊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林火阻隔系統、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六大建設任務。
這項規劃擬充分利用國家開放低空和加快通用航空發展的契機,采用租賃或購買等方式,新增租用森林航空消防飛機100架,改造升級航站17個,新建全功能航站25個,實現全國森林航空消防覆蓋率由54.1%提高到90%。
(原題為《津云對話大興安嶺火場一線隊員:累了倚樹瞇會兒,渴了水坑喝口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