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獨家|國美承認部分地區發貨退款不及時,稱正加快推進內部流程

近日,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國美電器線上線下的發貨拖時間,客服無反應、退款慢等情況。
2月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一位國美內部人士方面獨家獲悉,國美部分地區存在發貨、退貨、退款不及時的情況,但大部分門店都是正常運行。
“國美正在積極解決以上運營方面的問題,近日大股東黃光裕連續注資就是要充盈現金流,確保門店正常運營。國美正在陸續關閉不盈利的門店,通過直播轉型和‘全員推手’等舉措盤活銷售。關于消費者的退款不及時等問題正在加快推進內部審批流程,盡快解決各類退款事項。”該上述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2月7日,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上海部分國美電器門店,有部分品牌工作人員向記者提及無法發貨,主要由于品牌方與國美正在談判貨款結算,也有稱雙方公司將于近期洽談新年供貨銷售合同。
國美由黃光裕于1987年創立,已發展成為集零售、互聯網、金融、研發制造、地產、投資等業務板塊于一體的綜合性產品加服務的提供商。國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為國美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于2004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
截至2月8日記者發稿,國美零售(00493.HK)報0.155港元,跌7.19%。
有門店品牌方人員證實部分品牌無法發貨
究竟國美電器線下門店與線上APP發貨存在哪些問題?是否面臨發貨難、退款難等挑戰?
“廠家現在一律不發貨,說貨款沒結到。正在和國美談判中。”某國美門店一個熱水氣品牌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由于貨款問題,公司在跟國美談,談好了、能運作了就能發貨了,現在沒法銷售。具體什么時間談好,誰也不知道,大家只有等。
該品牌工作人員還表示,“我做了20年家電,應該就這一次,以前基本上都是賣得斷貨發不出來,現在談判弄得誰都搞不清楚。不過現在門店其他有幾個品牌已經談好了,我們品牌基本上還在談。”
一位空調品牌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目前其品牌的空調也還不能發貨,公司和國美將于近期洽談新年的供貨銷售合同。“大概在2月10日,公司會有人到國美北京總部去開會,等開好會以后,會把最新的通知發給我們,我們才知道具體什么時候開始進行銷售或者發貨,現在還沒有銷售方案和具體的價格,所以不能成交。”
該工作人員表示,“今年供貨合同的洽談稍微晚了一點,本來基本都是春節前談好,但多年前像今年這樣年后談也有過先例。”
此外,記者還以消費者的身份詢問多個門店不同品牌的工作人員,部分表示品牌還有庫存,能發貨,基本一周內都能送到。
“國美大庫送貨現在有限制的,不是每天都在送。”其中一位灶具品牌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國美物流派送在春節期間及這段時間人手有些不足。“假設3月家裝節買的人多了,可能送貨的人也多,那送貨速度可能會更快,如果消費者要求急的話,我們也可以試著幫忙安排一下。”
還有一位門店品牌工作人員表示,不是每個品牌都存在無法送貨的問題,每個品牌不一樣,廠家可能結了款沒送貨,也有沒結款送不了貨等,都有可能。
2月7日晚間,記者從一位接近國美的知情人士獨家獲悉,目前國美確實有拖欠部分供應商的錢,也有部分地區的門店部分關停,背后原因主要是經營承壓,資金鏈、現金流緊張導致的貨款支付不及時。目前多方都在積極妥善應對,公司層面包括大股東黃光裕不斷注資以保證門店的正常運營。
該知情人士還表示,國美對供應商以及顧客的欠款、退款等能承諾一定會還,但的確需要走流程。“內部對于各個款項的審批比較嚴格,因此退款時間會有一個周期,目前正在加速協調解決。”
今年將繼續砍店瘦身
“生存的問題再一次擺到國美面前,活下去成為了公司發展的核心要務。”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在2023國美電器新模式戰略實施策略研討會的講話中提及,“全球經濟下行,長達3年的大疫讓實體零售元氣大傷,各種危機讓我們險些倒下。再加上銀行斷貸、供應商欠款、員工欠薪,現金流的緊縮讓我們在經營發展中捉襟見肘,網絡上各種負面輿情也讓我們的士氣降到了低谷。”
去年上半年,國美零售實現營收121.09億元,同比下降53.46%;歸屬母公司凈虧損29.6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50.24%。公司預計2022年全年歸屬于母公司擁有者應占經營虧損將比去年同期擴大35%至65%之間。
而“瘦身”成為2023年國美的重要方向。黃秀虹在上述研討上講話中提及,今年將在全國30個區域砍掉不盈利的小店,僅保留276家左右,用更多的資金打造成“精”店,聚焦地域性店面。
黃秀虹也提及了2023年的幾個重點方向。例如國美零售的發展戰略將會以電器產品為核心全面聚焦,打造垂類電商平臺。未來,國美布局將是線上線下并重,各占50%。除“瘦身”外,“擴容”方面將打造“推手供應鏈”和社群。
此外,為償還集團債務,節約現金資源,國美零售近期已多次開啟債務資本化。為緩解運營壓力,黃光裕還向國美零售多次貸款輸血,用作集團一般營運資金。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間累計向國美零售輸血7.8億港元免息無抵押貸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