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星云大師:怎樣的人生,才能幸福安樂

據(jù)新華社臺北2月6日電,2月6日清晨,臺灣佛光山宣布,開山宗長星云大師5日下午在位于高雄的佛光山傳燈樓開山寮圓寂。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我們都會以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方式走到終點,但無論怎樣的方式,只要堅持走到終點,都值得喝彩。”這是星云大師日記中的一句話。
星云大師俗名李國深,1927年8月出生于江蘇江都,12歲在南京棲霞寺出家,1947年從焦山佛學院畢業(yè),1949年遷居臺灣,1967年在高雄開創(chuàng)佛光山。他畢生情系中華,傾心于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熱心倡行社會公益、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他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我一以貫之的心愿就是兩岸和平。我想對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十年前,“2013星云大師海南行”活動舉行,星云大師在海南省廣播電視總臺演播廳進行了主題為“幸福與安樂”的演講,接著與作家韓少功暢談“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復興”。大師妙語連珠,頗具禪意,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重溫這場精彩的演講和對話,懷念這位遠行的智者。
星云大師:怎樣才能幸福安樂
主持人、各位嘉賓,大家好!當我們的生命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就是希望,就是平安。怎樣的人生才能幸福安樂?我有幾個意見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第一,做自己的貴人。我們所求的貴人在哪里?真正的貴人就是自己。做自己的貴人,必須要有道德,有人格,把自己變得更好。你自己健全了,不僅是自己的貴人,也是別人的貴人。所以,做人先要求自己,不斷地把自己的缺點改正了,自我健全,自然就是自己的貴人,這樣自然就會幸福的。

第二,享有就好。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不能什么東西都想擁有,我要有大德,要有財富,什么最好的都得給我,這需要有福德因緣,該是自己的會來找你,不是自己的,人家說煮熟的鴨子也會飛了。所以,不一定要占有,享有就好。你建大樓,我可以在走廊上躲雨;你有電視,我在旁沾光一下;公園我可以去散步,可以安樂和自由;太陽給我們溫暖,月亮給我們清涼,享受空氣。世間沒有窮人,樹木、花草、大河、大地并不貧窮,只要你和他人共存共榮,不嫉妒別人,就可以享有幸福和安樂的人生。
第三,不要過于執(zhí)著。執(zhí)著不能沒有原則,要合乎道德,合乎法律,合乎大眾福樂。天堂和地獄有什么不同?如果帶你去天堂、地獄參觀一下,就會看到,同樣是穿衣吃飯,但是在地獄的人不快樂。為什么呢?從吃飯來說,吃飯的筷子有三尺長,送不到自己的嘴里,大家互相抱怨責罵,感覺不到快樂。在天堂里,也是吃飯,這里的人們很快樂,夾了一口菜,不送到自己的嘴里,而是給別人。所以,互相幫助別人,就是天堂。若執(zhí)著不能放下,則痛苦無比。有一個年輕人爬山,爬到山腰處有一棵小樹,他就站在那里往下一看不得了,他趕快喊救命,找誰啊?找上帝找佛祖救命,佛祖來了。佛主說:“我要救你,就是怕你不聽話。”他說:“佛祖我能不聽你的話嗎?”佛祖說:“好,你聽我的話,你把手放開不要執(zhí)著。”這位年輕人聽完后,反而抓得更緊。佛祖就說:“你抓得那么緊,不放下,我怎么好救你呢!”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要像皮箱,用的時候可以提起,不用的時候可以放下。出去旅行需要提一個皮箱,如果你在家里面吃飯時,你也拿著皮箱;睡覺時,也拿著,這沒有必要。所以,人人要幸福和安樂,當然得放下,要合乎時宜。

第四,接受別人。有的人沒有職業(yè),本領(lǐng)不高,人家不要他,工作很難找,所以我們要自我健全。如果我有能力,能夠融入大眾之中,尊重別人,我還勤勞,這樣的人工作能找不到嗎?所以,要人家接受自己,必須自我要健全。自我健全了,就感覺到幸福和快樂。一個幸福安樂的家庭要共同營造,互相贊美。男士要覺得我妻子是最好的女人,女人覺得自己的丈夫是最能干的男人,這樣夫妻才能相親相愛,白頭偕老,幸福安樂。我們家里養(yǎng)的小狗,常常在那里打轉(zhuǎn)、搖尾巴,大家問為什么這樣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的?據(jù)說,小狗感到幸福安樂時就搖尾巴。我們要再向前努力,幸福安樂就會在那里等著我們。所以,幸福安樂處處有,只要我們肯下工夫。第一點做自己的貴人,第二點享有就好,第三不要過于執(zhí)著,第四接受別人。我想,這些是幸福安樂必備的。
居家要幸福安樂,你要對人家負責,你也要對人贊美,接受別人。我們有很多自己的理想,但是世界上無論什么東西,你最重要的是一個家庭幸福安樂,所以我倡導“五和”人生。
第一,為自己創(chuàng)造內(nèi)心的和悅。自己的心就像一個工廠,我不能創(chuàng)造我心里的歡喜歡樂,就沒有好的生活狀態(tài),所以,應當為自己創(chuàng)造內(nèi)心的和悅。
第二,要創(chuàng)造家庭和睦。家里的兄弟不和,夫妻不和,母女不和,這個還是什么家啊!家是一個溫暖的窩,家是最溫暖、最安全和最幸福的地方,放假回到家,父母幫兒女,兒女來幫父母,父慈子孝,上下相親相愛。

第三,人與人之間和為貴,我們要尊重、原諒、包容別人。我們的存在都是依靠別人,我們讓工人出工,我走到哪里都有司機給我駕駛,我穿衣吃飯有多少人在給我?guī)椭淠疽闪植拍軌汛螅艘彩且粯樱侨壕由睢K裕瑧撛谶@個群體里面相親相愛。
第四,社會和諧。和諧不一定都相同,只要和諧就美麗。顏色有黃的有紅的,沒有關(guān)系,和諧就漂亮了;吃飯各有各的口味,沒有關(guān)系,腸胃和諧就健康。
第五,世界和平。如果這個世界天天有戰(zhàn)爭就不和平了,幸福快樂得包容,太計較就不能幸福和安樂。
生老病死,這種人生的痛苦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呢?我不叫生老病死,把它改成老病死生。老了有病,病了要死,死了又有另外一個希望和未來。
星云大師對話韓少功
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復興
韓少功:各位朋友好!星云大師您好!我們2012年7月份到臺灣訪問的時候,有幸地跟星云大師有一次很珍貴的會見,剛才聽了您關(guān)于幸福和安樂的演講,我非常歡喜,也非常感動。據(jù)我所知,大師一生中為弘揚佛法、造福人間作了很大的貢獻。
我非常仰慕星云大師,讀過他的很多書。2012年7月,我到臺灣佛光山實地看了之后很驚訝,感覺到星云大師不光是一個宗教的杰出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偉大的慈善家,而且是一個很務實的改革家。他提倡的人間佛教,使佛教變得更加親和,更加活潑,更加包容,也更加務實。據(jù)我所知,在星云大師以及他的整個團隊的努力之下,他們辦了很多的學校,很多的博物館,很多的醫(yī)院,辦了各種各樣的慈善事業(yè)。不知道在座各位去過佛光山?jīng)]有,如果去了,我相信不管老人還是青年人,不論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都會在那里得到教育,也會感到身心的愉悅,這非常了不起。在這里首先對星云大師表示我個人非常崇敬的心情,也代表這里的朋友對于您為了促進中華文化的復興,作出的偉大貢獻表示致敬。

星云大師(左)和作家韓少功
星云大師:剛才說到人間佛教,主要是對中華文化作出的貢獻。因為人類除了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外,心靈還需要一個東西,那就是我們佛教界常說的佛祖。人不是神創(chuàng)造的,神是人創(chuàng)造的,佛教是跟人有關(guān),佛是人而不是神。說到人間佛教,我就是想把佛教變成人間的幸福和快樂。因此,我所做的就是服務的貢獻,所有的佛教成就、各種事業(yè)都不是我的,我什么都沒有,一介窮苦的僧侶是大家的集合創(chuàng)作,是大家的愿望集合。
韓少功:到佛光山那個佛堂里,走進去之后可以不燒香,為了保護生態(tài),您要求不一定要搞得那么煙火繚繞。您的很多的改革思想,體現(xiàn)在很多細節(jié)上,讓人心變得安定和安樂,變得純凈和自然,走進一種真正的佛的境界,所以我覺得星云大師對佛教有很大的意義和巨大的貢獻。
星云大師:你要去燒香我們沒有香,你要拜佛我們也沒有佛殿,但是你到了我們的那個地方,你自己心中有佛。這佛不是在外面,而是在內(nèi)心,我們?nèi)巳硕际欠稹,F(xiàn)在有一句話,我是佛,佛不是供著的,而是自己成長的。假如你們跟我說我是佛,等一下你回家晚了,你家里人罵你,為什么這么晚才回來,你就不會跟他計較了,你就想我剛才認定我是佛,我不跟你吵架了。所以,佛祖講:我是佛我是好人,我要說好話,我要做好事,我要存好心,立刻自己就不一樣了。

主持人:您剛才給我們講了什么叫幸福、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等等,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的轉(zhuǎn)型期,各行各業(yè)競爭非常激烈,面臨壓力的時候,有些人承受不了,很困惑和疑慮,甚至有些人得了抑郁癥、強迫癥,這一切把我們的幸福給淹沒了,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壓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
星云大師:壓力的問題,要看你有沒有力量。一個球里面的氣就是力量,氣很重要,人也是一口氣,如果沒有氣,你就軟綿綿的,越有氣,它就越跳得高。海南這里漁民很多,日本可以吃生魚片,不夠吃就從俄羅斯空運到日本,但是路途很遠,運到日本,魚也死了。后來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往魚籠里面放幾只螃蟹,魚很怕螃蟹,見到就躲避,一會兒到這里一會兒到那里,就這樣魚活了下來。螃蟹跟魚的關(guān)系即是壓力。有壓力就更加讓我們堅強地往前走,如果沒有壓力,我們不會振奮,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向前向上發(fā)展。
韓少功:中國人在“五四”運動的時候,利用美育來代替宗教。這個美育當然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它涵蓋我們的文化、教育、藝術(shù)等等方面。剛才星云大師說佛不是神,我們不是神創(chuàng)造的,這個跟西方宗教已經(jīng)拉開很大的距離,因佛教從佛光山理論到實踐越來越多,其中有一定的廣義的文化的品德。真正好的文藝家需要有一種剛才大師所說,要推行一種純凈,推行一種崇高,他要為社會來追求一種安定、祥和、幸福目標的時候,實際上需要某種信仰。我覺得在很多有識之士的努力之下,廣義的美育也好,廣義的宗教也好,其實在向著未來的一個共同的目標,其實這個目標也很簡單,如果說得通俗一點的話,就是大師剛才所說的,讓我們中華民族每個成員都有一種文化建設(shè)極高的境界。
當然,我們離這一點還比較遠,為什么文化建設(shè)、文化復興變成一個熱門的話題?因為從我們的日常生活的感受來說,從大的環(huán)境來說,現(xiàn)在還有很多問題,這不是用金錢可以解決的。
中國有很強的購買力,奢侈品有多少要多少,這是因為我們經(jīng)濟發(fā)展后腰包里面有一點錢了。剛才大師也說到了,一個女孩子找對象,她要找一個有幽默感的男人,找了半天找不到。這個幽默感就是文化,要有了富而樂、富而安、富而康。比方說富而貴,也就是說給自己當貴人,自己覺得有尊嚴,讓我們不光是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做一個有尊嚴的人,這個富之外的康、樂等等,總的來說是我們文化建設(shè)中的應有之義。所以從這一點上面來說,我感覺到剛才大師雖然沒有更多地講到中國文化,實際上所涉及的都是文化復興。

星云大師:韓先生講到中華文化有好的,也有缺陷的,我覺得好的我們要提升,過去有孔子、莊子、老子,真的是人類的圣賢模范。孔子是圣人,有覺悟的人,這個覺悟你們各位以后不要說不懂,人人都能夠開悟的,我們要明白了解,我們?nèi)松鞔_的目標、未來究竟怎么樣。
臺灣和海南島,這兩個地方是中國的兩只眼睛,可以看到無邊的未來,可以作為中華民族未來的海上長城。我們的文化在不斷地交流,文化講究合作,海南島可以讓我這樣一個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出家人在這里高談闊論,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就是我對祖國大陸的向往,所以在兩岸的構(gòu)架文化交流,世界上的科學發(fā)展,最了不起的是大家共同交流,共同進步,民間的老百姓來來往往、往往來來,到最后大家就是一家人。
原標題:《星云大師:怎樣的人生,才能幸福安樂 | 此刻夜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