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輯丨秦淮燈彩 流光溢彩
原創 熬夜冠軍小組 新潮

圖文 | 南大新傳“未來編輯部”課程學員
張子婧 冀思宇 張慧鳳 李夏妍 劉蕾岑
指導老師 | 白凈
頭圖 | 劉蕾岑
編輯 | 劉蕾岑
秦淮燈彩甲天下
小巷里密布頭頂的兔子燈,與樓房等高的巨型鯉魚燈,擠擠挨挨的紅燈籠......元宵夜晚,老門東人潮川流不息。
2023年1月14日至2月8日,南京舉行第37屆秦淮燈會,在老門東、夫子廟、十里秦淮水上游覽線等地設置玉兔、鯉魚、荷花等各類燈組170組。現場,街道兩旁樹上高掛的一簇簇花燈,照亮了樹枝、人流和金陵的夜空。

攝影/ SZZ
在南京人程濤的記憶里,每年元宵節,一家人都會逛夫子廟燈會。只有挑選一盞寓意團圓和美的荷花燈,新年才算開啟。秦淮燈會上,荷花燈各有千秋,模板、框架、細節、內部結構的比例和尺寸各異。孩童時期的程濤坐在父親肩膀上,看街邊陳列著的荷花燈、宮燈、金魚燈、兔子燈、三足金烏燈等多種燈彩樣式。
實際上,在南北朝時期,梁簡文帝蕭綱《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征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寫當時宮廷張燈結彩的燈會盛況。明朝,朱元璋遷都南京,延長燈會至十夜;朱棣“賜百官上元節假日十日”以備燈會。秦淮河畔掛花燈的燈船逐漸流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傳開。

攝影/ SZZ
秦淮燈彩的歷史超過一千八百年。傳統秦淮燈彩取材自大自然。制作一盞燈彩,需要手藝人掌握木工、紙扎、漆工、彩繪、雕飾、泥塑、編結等多種技藝;還要有足夠耐心,以完成搭骨架、裱糊、裝飾、組裝、平衡等步驟。為使作品脫穎而出,很多手藝人還擅長書法、彩繪、剪紙、紙扎等藝術。

2023年1月 南京舉辦第37屆秦淮燈會/ 圖源網絡
燈彩世家
80歲的曹真榮出生在秦淮燈彩世家,年輕時曾是一名電工,在工廠上班的日子,他對祖傳的花燈手藝念念不忘:剪花瓣、劈毛竹、繪燈面……1982年,他離開工廠,決意成為一名專職秦淮燈彩的手藝人。
曹紅是曹真榮的女兒,童年大半時間都在幫助父親制作秦淮燈彩。曹紅坦言,由于接觸太多,一度對這門手藝感到乏味和厭煩。20世紀90年代,剛剛大學畢業的曹紅為追逐理想選擇去公司工作。
兜兜轉轉,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手藝人可以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曹紅決定追隨父親的燈彩事業。經過努力,她成為江蘇秦淮燈彩省級傳承人,如今在南京小西湖堆草巷和秦淮非遺館的秦淮燈彩工作室工作。

曹紅的工作室/ 攝影 冀思宇

今年秦淮燈會,新推出的兔子燈樣式比起其他樣式銷量更佳/ 圖源網絡
復原三足金蟾
三足金蟾是秦淮燈彩的經典樣式,取自“劉海戲金蟾”的民間傳說。在造型上,金蟾嘴里含著小元寶或金幣,關節可以活動。程濤回憶,過去,不僅小朋友們喜歡玩,大人們也會買它“討個招財的好彩頭”。
2010年,程濤在南京林業大學讀家居設計專業,他注意到包括三足金蟾在內的多種經典燈彩樣式已逐漸淡出市場,無從購入。

程濤網店售賣的三足金蟾款式的燈彩/ 程濤供圖
兒時逛燈會的記憶浮現在腦海,程濤決定拜師學藝:不為謀生,只是抱著“老手藝如果丟了很可惜”的想法。
拜師之路并不容易。程濤回憶,當時秦淮區政府為保護秦淮燈彩,曾組織大學生作為學徒跟隨老師傅們學習燈彩制作手藝。不少學徒“學兩天就走了”,老師傅們很失望,程濤也因此吃了不少閉門羹。好不容易,一位名叫鄭峰的師傅被程濤的誠心打動,二人很投機,決定在淘寶開一家名叫“秦淮花燈”的網店,以打通銷路。

程濤開的“秦淮花燈”網店
為拯救失傳的樣式,除了復原三足金蟾燈彩,程濤還特地聯系了五位老手藝人,每年給他們“分些訂單”,署上師傅們的姓名。哪怕庫存積壓,程濤仍會收購他們的花燈,鼓勵他們“不要閑下制作燈彩的手”,因為程濤認為,秦淮燈彩的魅力正在于“一家師傅一個做法”。
但是,程濤的努力,抵擋不住秦淮燈彩的難題。
現代工藝和材料技術的進步,可以大批量生產燈彩。程濤稱,過去老南京人對秦淮燈彩的工藝、材質的挑剔眼光,倒逼著手藝人不斷磨練制燈技藝。但如今,隨著工業化生產下燈彩樣式同質化,只有老師傅或行家才能看出門道。
燈彩無法折疊,儲存成本高,也是手藝人面臨的一道難題。傳統花燈的骨架采用竹篾編織,遇上南京的黃梅天,竹篾容易受潮發霉、收縮,甚至次年會開裂。淋雨后花燈紙上的顏料和紙張的褶皺就會消失。保存花燈需要恒溫恒濕的環境,但成本較高,很多手藝人負擔不起。
程濤算了一筆賬:如果投資十萬元制作花燈,哪怕毛利率有50%,由于一年銷售旺季只在春節,除去各種開銷,最終到手的年收益也只有五千元左右。他經營淘寶店的頭幾年,收入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攝影/ SZZ
燈彩突圍
傳統燈彩的短板,也是運用現代工藝技術突圍的商機。南京秦淮燈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將秦淮燈彩與全息投影技術結合,提升大型燈彩的觀賞性和故事性。公司還開發了一款兔子球燈,將小兔子燈放在透明塑料球里,并運用創新技術“讓小兔子的眼睛亮起來”,幾千個燈全部賣完了。
據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顏清介紹,公司曾與互聯網平臺推出的大型游戲合作,制作了游戲角色大型燈組,受到年輕人喜愛。公司還致力將秦淮燈彩推向國際舞臺,2022年荷蘭GLOW埃因霍溫國際燈光節,就出現了采用秦淮燈彩技術制作的蝴蝶燈。


荷蘭GLOW埃因霍溫國際燈光節/ 顏清供圖
近年來,曹紅推動燈彩技藝進校園,她受邀在南京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與實踐》課程上介紹秦淮燈彩并指導學生制作。同學們利用老師分發的細鐵絲、彩紙、流蘇、米漿等材料,學習制作宮燈和荷花燈。有同學表示,做花燈是一種讓人“逐漸心平氣和的過程”,甚至開玩笑稱“治好了精神內耗”。

南大同學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與實踐》課程上跟隨曹紅制作的宮燈(左)和荷花燈(右)
曹紅2014年受邀前往澳洲悉尼大學介紹傳統手工藝,在悉尼大學,隨處可見學生制作的藝術作品,她說,“這些作品出自學生,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這正是她對中國非遺傳承保護行動的期許:讓燈彩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到博物館才能看見”。
參考:
[1]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https://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4066
[2]南京發布:https://mp.weixin.qq.com/s/7X4FnWrXChj61wapbRzCPw
原標題:《特輯丨秦淮燈彩 流光溢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