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者|黑龍江監獄民警岳海:守護艾滋病犯十余載,醫病更醫心
從哈爾濱城區出發,驅車沿著前往阿城巨源鎮新豐村的城鄉公路一路北上,道路兩旁的高樓逐漸退去,一畝畝農田映入眼簾。行駛40公里后,車子抵達終點:黑龍江省新康監獄(下稱“新康監獄”)。在被高墻電網圍起的4棟建筑里,關押著全省近千名身患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的服刑人員。
過去十多年,黑龍江省原新康監獄獄政科科長、現松濱監獄紀委書記岳海幾乎每天都要重復這樣的行程。監獄人民警察(下稱“監獄民警”)的工作看似平凡卻也暗藏風險。9年前,岳海在制服一名襲警的艾滋病犯時被帶血的玻璃劃傷手指,險些感染。
2018年1月,岳海被司法部評選為“新時代最美監獄人民警察”,他說,這份榮耀同樣屬于堅守在一線的逾萬名黑龍江監獄民警。

在岳海和妻子顏輝的記憶中,2009年5月14日注定是一個繞不開的日子。
那是岳海調往新康監獄的第三年,這座落成于2007年的病犯監獄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集中收治關押身患艾滋病、肺結核等傳染病的服刑人員。為了拉近和服刑人員的心理距離,除非是面對窗口期的肺結核患者,岳海堅持在崗時不戴口罩。
對于丈夫的工作,顏輝嘴上雖不說,心卻一直懸著:“肺結核可以通過飛沫傳播,他咋還總不戴口罩呢?”岳海卻很堅持:“戴了口罩總覺得(和服刑人員)隔了一層似的”。
向來自信的岳海怎么都沒想到,有一天21歲的艾滋病犯彭立華會起身用頭撞破衛生間窗戶玻璃,拿起沾著血的碎玻璃徑直朝自己沖過來。
2018年6月1日,彭立華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他的老家遠在四川涼山,因犯盜竊罪在黑龍江被判刑入獄。彭立華進入新康監獄的時候已經全身潰爛,但此前他并不知道自己已身患艾滋。得知確診的消息后,他以為自己活不久了,每天都沉浸在“瀕死”的心情中。“我知道自己活不長了,就是想拉著他們同歸于盡。”彭立華回憶。
2009年5月14日,岳海和另兩名同事一起處理違紀犯人王某,此時,原本坐在一旁一聲不吭的彭立華忽然站起向衛生間窗戶沖了過去。
撞破頭的彭立華揮動著沾滿鮮血的碎玻璃,向岳海等人大吼:“誰敢過來,我就拉他一起死。”
“住手,你冷靜點!”身為監區負責人的岳海,第一個沖上前去抓住彭立華的雙手,將其按倒在地。掙扎中的彭立華試圖用玻璃捅向岳海腹部,被岳海用手擋住。這一擋,在岳海右手無名指上留下了一道近三厘米的傷口,至今還能看到疤痕。
彭立華被制服后,同事們這才發現岳海的手有兩處被刺傷,滲出的鮮血已跟彭立華的血液直接接觸。岳海隨即在同事陪同下前往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直到這時,岳海才意識到“這回問題有點大了”。
當天在場的新康監獄民警張樹雷向澎湃新聞回憶,岳海在同事們面前絲毫沒有流露焦慮,在疾控中心接受包扎和初步阻斷治療后,他又回到監獄進行突發事件的后續處理工作。
回家后,同為監獄民警的顏輝見到丈夫右手被厚厚的繃帶纏繞,心生疑惑,在她不斷追問下,岳海才告知了白天發生的事。那一夜,顏輝整夜都沒合眼。岳海對顏輝說,若真的不幸感染,他就一個人凈身出戶。說完這句,夫妻二人抱在一起,哭了。
那一年,他們的孩子才剛滿8歲。
接受阻斷治療的三個月里,岳海因為心理壓力和服用藥物產生的免疫反應,暴瘦了20斤,但即便如此,他也從未請過一天假。
在岳海被刺傷后的第90天,老同事嚴石知道這是岳海去拿艾滋病毒檢查結果的日子,特地給他去了一通電話,“想直接問結果,但又怕萬一是陽性可怎么辦”,猶豫許久后,嚴石開口問:“嘿,哥們,要不要一起去吃個燒烤?”
“走啊!”聽到電話那頭的回復,嚴石心里的石頭落地了。
三個月的阻斷治療后,岳海幸運地與艾滋病擦身而過。說起9年前的挺身而出,岳海坦言:“真沒多想,只是身后還有其他同事,如果我往后退,別人怎么辦?”

“再十惡不赦的人也有軟肋”
這或許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感。
在岳海的家族譜系中,三代人里已經出了8名監獄民警。
1974年8月,岳海出生于黑龍江訥河市一個普通的監獄民警家庭,童年記憶里,穿制服的父親是岳海崇拜的偶像,“長大后也能像爸爸一樣當個穿制服的人,那可就威風啦!”
1994年,20歲的岳海報考了黑龍江省司法警官學校會計專業,1996年畢業后被分配到哈爾濱市郊的黑龍江松濱監獄。
警校會計專業出身的岳海并沒有系統地學過法律,從事監獄民警工作只能算是半個科班,這讓他感到捉襟見肘。彼時,監獄的條件也比現在艱苦得多,監獄民警們大都是剛畢業的愣頭青。“那時候年輕啊,下班都不愿意回去”,因老家不在哈爾濱,岳海就長住在監獄旁邊的宿舍里,每天7點不到就走路去上班,下班吃過晚飯后又重新回到辦公室里啃資料。
在松濱監獄,岳海目睹了各種未見過的場面:初入監獄的服刑人員因不服從管教而打鬧生事被關禁閉,也有人因思念家人而絕食、割腕,更有甚者出獄后又屢次“進宮”。究竟如何改造一個人?這讓岳海陷入了困惑。
“犯人也是人,只有知道并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才有可能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去糾正、改造他們。”岳海說,他找出自己管轄的服刑人員名冊,逐一翻看家庭背景和案底,并把他們的姓名、年齡、身高、相貌特征、身體狀況、學歷、籍貫、罪名、服刑時間和家庭成員等信息全部背了下來。每當有服刑人員從他面前經過,岳海就能在腦海里快速檢索出幾個最重要的關鍵詞,為進一步的談話教育做準備。
2018年6月1日,澎湃新聞在新康監獄內見到了現年40歲的服刑人員張杰,還有三年他即將刑滿釋放。張杰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17年前他犯下一樁搶劫案后逃亡他鄉,2011年在天津落網時距離案發已整整十年。在這十年間,張杰已結婚生女。
兩年前,張杰在監獄內得知父母相繼離世的消息,一度情緒低落,整夜失眠,既不愿意參加勞動,也不主動跟其他人說話。岳海發現張杰的異樣后,抽空就單獨約張杰談心,寬慰他失去至親的痛苦,還特別安排同監舍的服刑人員照顧張杰的情緒。
張杰告訴澎湃新聞,女兒是他堅持改造唯一的盼頭。鋃鐺入獄那年,女兒還未滿周歲,至今她還以為“爸爸是在國外打工”。為鼓勵張杰,岳海時常安排他跟家里通親情電話,好讓他聽聽女兒的聲音。
“再十惡不赦的人也有軟肋。”用真心換取真心是岳海這些年奉為圭臬的信條。
從不說“再見”
久而久之,很多其他監獄民警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癥”到岳海手中總能輕易化解。
2015年,新康監獄里來了一名特殊的罪犯——上海籍男子趙勇因行賄罪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畢業于武漢大學的趙勇甫入監獄就堅稱自己無罪,時任后勤監區教導員嚴石在了解情況后得知,趙勇是在單位上級指使下將裝有現金的公文包提到案發酒店,但趙本人對包內是何物品確實不知情。“嚴警官,上級指派的任務我難道不執行嘛?我能提出打開看一眼?”趙勇的反問竟讓嚴石噎得說不出話來。
隨后,嚴石找到了當時已調任獄政科科長的岳海。岳海仔細研究后,輾轉聯系上了趙勇在黑龍江從事法律工作的一名遠親,說服他前往監獄打“親情牌”勸導趙勇認罪服法。那段時間里,岳海和嚴石也接連找趙勇談心,但擁有高學歷的趙勇遠比一般服刑人員更難打動。“你說什么他都能辯論兩句,要不就是表面上接受轉頭就忘,依舊不愿接受改造。”嚴石對澎湃新聞坦言。
幾個回合之后,岳海的一句話徹底擊垮了趙勇的心理防線:“你的行為合理,但不合法!”嚴石對當時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趙勇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再沒有還擊之力。岳海繼續趁熱打鐵,跟趙勇聊起其家中妻子孩子的近況,勸他好好改造爭取減刑,早日出獄和家人團聚。這一回,趙勇聽進去了。
因表現良好,趙勇爭取到減刑9個月,于2018年初提前刑滿釋放。走出監獄大門后,他還特地借嚴石的手機給岳海打了一個電話,表達感謝。回歸社會的趙勇目前已進入一家企業工作,岳海說這是令他感到最高興的事。
監獄的環境特殊,服刑人員刑滿釋放時跟監獄民警們告別,岳海和同事們往往都默契地從不說“再見”。“監獄生涯對于服刑人員而言終究是不美好不光彩的回憶,離開以后我也盡量減少跟他們聯系,更不愿意再見到他們回來。”岳海說。
可理想與現實終究存在差距。僅在新康監獄,岳海接觸過的“回爐重造”案例就不勝枚舉。在談心過程中,岳海從這批人員身上發現了共性:學歷較低缺乏一技之長、家庭支離破碎陷入孤立無援、回歸社會時遭遇就業歧視等等。
岳海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怎樣能夠讓一批批出去的人不再回來?他對澎湃新聞坦言:“這個問題太大了,并非監獄單個環節可以解決”。
新康監獄副監獄長宋殿斌則向澎湃新聞介紹,在培養服刑人員就業技能方面,目前已經開展了許多工作,例如:每天安排服刑人員通過報紙電視等方式獲取新聞、與企業聯系安排有意愿的服刑人員學習假睫毛、車船模型制作等。刑滿釋放前一個月,服刑人員也會被集中安排接受求職面試等“回歸”課程的學習。
“更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到監獄真實的樣子”
2018年1月,當了22年監獄民警的岳海第一次走向舞臺,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接受國家級榮譽表彰。在此前由司法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守望初心—新時代最美法律服務人”評選中,岳海獲得“新時代最美監獄人民警察”稱號。
“成名”之后,常有媒體蜂擁到岳海單位或家里采訪,他卻總說這份榮譽并不屬于他個人,“事實上,監獄系統內還有無數跟我一樣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的監獄民警,我只是做了分內該做的事”。
岳海覺得,榮譽對他個人來說是一種鞭策和鼓勵,但他更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到監獄現在真實的樣子。“過去一談到監獄,老百姓第一印象就是陰暗潮濕,這種誤會到現在仍然存在”,新康監獄監獄長左潤清對澎湃新聞說,岳海身上展現出的是新時代監獄民警的陽光形象,而站在岳海背后的還有千千萬萬奮戰在一線的獄警。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新康監獄的多名監獄民警也說道,他們不需要榮譽和獎章,更期待的是理解和包容。已經在一線奮戰第十年的張樹雷坦言,別說普通人,即便是自己的家人最開始也不能接受這份高危又辛苦的工作,“可回頭想想,這么多老干警不都是這么走過來的嗎?”
現在,岳海已調任黑龍江松濱監獄紀委書記,工作需要時他還會到新康監獄走走。在他心里,最想念的還是那些和兄弟們一起擠在宿舍里探討工作的青蔥歲月。
(文中彭立華、趙勇、張杰均為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