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嘉陵江索道往事:“接盤”攀枝花索道設備,跨江鋪架全城動員



攀枝花建索道缺錢下馬
重慶買回全套設備
據市客運索道公司的老人們介紹,當初嘉陵江索道能建成,還有一段奇妙的緣分。
1980年初,重慶市科委意外從同行處了解到,四川攀枝花市借鑒國外旅游索道經驗,準備修一條跨江索道,該市已經引進技術生產出索道工程設備,但因為缺錢,項目難以上馬。
市科委把消息透露給市公用事業局,公用局對此產生極大興趣。該局與市科委立即派人一同趕往攀枝花。大家到現場一打聽,這個消息是可靠的,機械工業部機械運輸研究所、鞍山黑色冶金設計院、長江冶金設計院等五家單位已完成前期索道準備工作,只等隨時架設索道。
前去考察的人士同時得知,如果有誰愿意出錢,那一整套設備可以轉手。而當時,國內還沒有跨江客運索道。考察人員當即返回重慶,市科委和市公用事業局馬上給市委、市政府打了緊急報告,極力推薦此索道項目,得到首肯。
不久,以副市長王秀峰任組長,公用事業局局長和市科委主任為副組長的重慶市人民政府客運索道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出于慎重考慮,市政府把在攀枝花的五個設計單位的專家也請到重慶,現場勘察。
7只小船排江中
承重15噸鋼繩過江
最初,專家們準備在長江上修建索道,由于長江跨度大,地址難選。而當時江北城和朝天門之間的嘉陵江上,一天有2萬多人次乘坐渡船,索道的市場需求比較大,于是大家決定先修建嘉陵江索道。
經過多次篩選,專家們最后在江北城金沙街和臨江門滄白路各選了一個站點。工人把鋼繩、卷揚機、車廂等設備從攀枝花運回重慶,經過緊鑼密鼓地籌備,1980年12月15日,嘉陵江跨江客運索道破土動工。
“工期用了一年左右,拆遷安置和土建都比較輕松。真正難度大的是橫跨嘉陵江鋪架索道。”當時任施工單位川煤12處技術主管的龍通全告訴記者,龍通全是國內索道建設的專家,現享受國務院津貼。
“從當時的西德進口、跨度為740米的鋼繩重達15噸,轎廂重3噸。兩個站點附近人煙密集,滄白路有一條公路,高空中還有高壓電線,放鋼繩時,我們小心又小心,生怕出什么意外。”龍通全說。
當年修建嘉陵江索道幾乎到了全城動員的地步。1981年的秋天,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到了江邊,幾百上千的民警到現場維持秩序,他們將兩個站點附近的居民臨時疏散,嘉陵江上斷航12小時,輪渡公司和航管站的船只在江上巡邏,嚴防其他船只通過。
為避免鋼繩掉在水中無法拖起,建設方叫了七只駁殼船,每隔一段距離擺放一只,一字形排在江面承托鋼繩。一艘拖輪用一根直徑為21.5毫米的拖繩拖著索道鋼繩,挨著駁船,從市中區(現渝中區)駛向對岸江北。每經過一只駁船,拖輪上的工人就將索道鋼繩拖上駁船。當拖輪到岸時,索道鋼繩躺在了駁船上,在駁船與駁船之間的那一部分鋼繩泡在水中。
當時的安裝工人朱傳義回憶,市中區滄白路站點和江北區金沙街站點的落差為29.9米。鋼繩自重15噸,加上張力,共重75噸。江北站需要兩個分別重43噸的重錘,用來調節鋼繩的松緊和高度。
“那時沒有承重那么多的起重設備,我們只有用土辦法,將裝重錘的貨車停在斜坡地帶,用千斤頂和滾木卸貨。從頭天早上9點到第二天早上9點,才把重錘搬到地面。到最后把它們拖進站房并到位,足足用了一周多。”朱傳義說。
索道空中走一趟
江北到渝中只要2分30秒
1982年1月1日,單承載單牽引的客運索道建設一切就緒。曾經坐過貨運纜車的龍通全第一個走進車廂,2分30秒,他完成了從市中區到江北區的空中旅行。之后,膽大的市民在驚喜與猶豫之間也坐了上去。從那一天起,市中區和江北區的交通壓力大為減輕,客運索道成為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中國第一條客運跨江索道的建成,在國內引起轟動。當年,海外的《國際旅游》雜志國際版將嘉陵江客運索道的外觀圖景作為封面。
該索道最初由重慶市輪渡公司管理,1989年7月1日后,索道交由重慶市客運索道公司管理,保持了10年無事故的紀錄。1999年,索道公司將產自西德的鋼繩換成了奧地利出產的鋼繩,每年對承載繩探傷一次,牽引繩探傷兩次,并且每月對其進行目測,客運索道的運行更加安全。
牽引索斷裂
驚心動魄的空中救援
當年居住在江北城的市民回憶,嘉陵江索道剛開通時,它的票價才1角錢,站在轎廂里面可以看到下面的江面,索道開動后,感覺像在江面上、城市上飛一般。
由于往來于江北和渝中區的人多,嘉陵索道的票價也慢慢從1角變為5角、1元,一路漲到5元,還可以辦理月票。
嘉陵江索道雖然一直運行平穩,但也曾經發生過故障,1984年的那次空中救援事故最為著名——1984年9月16日上午9時許,嘉陵江客運索道在運行中發生牽引索拉斷事故,由北站行向南站的轎廂行至距離南站50米處時,因為索道牽引索錨固端被酸銹斷,導致車上的承載索制動器(即安全卡)沒有動作,使得轎廂懸吊嘉陵江上空長達6個多小時。
家住江北城的陳女士當年正在讀小學,每天兩次乘坐嘉陵江索道到渝中區的學校讀書。事發當天,正好是一個周日,陳女士正在江北嘴的家中陽臺上做作業,目睹了此次事故救援的全過程。
陳女士介紹,轎廂牽引繩斷裂后,鋼繩在空中亂舞,打到旁邊樹上,樹椏都被打斷了。失去牽引的轎廂沖向江心,巨大的慣性下,又朝對岸站臺方向甩過去,然后又蕩回江北方向,往復三四個回合才在江心過江纜繩最低處停下。每次轎廂甩近江北站臺時,她都聽得到轎廂里面傳來的一片哭喊聲,轎廂門也被打開了,所幸沒有人被甩出來。
轎廂牽引索斷裂事故發生后,由于當時通訊工具不發達,為了安慰轎廂里的30多名乘客,輪渡公司不得不動用兩岸的高音喇叭對乘客們喊話,讓他們穩定情緒,不要跳江,耐心等待救援。
由于無法用牽引索將轎廂拉回索道站,救援的工人不得不用檢修索道的小車人工滑到江心的轎廂,一次只能救援兩三個人返回。如此往返多次,直到天黑了,終于將被困的乘客全部救出。此次事故雖然沒有造成人員死亡,但還是有多人輕傷。這次救援事件也成為當時轟動全城的新聞事件。
(原標題:“接盤”攀枝花索道設備,15噸鋼繩過江由7艘船“接力”完成;嘉陵江索道往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