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醫藥股是否還能持有?三大維度論證行情不會結束
“吃藥”行情自2018年以來持續走高,在經歷了5月底的一波回調之后,6月5日,醫藥生物板塊強勁反彈2.87%,6月6日續漲0.79%。不過,6月7日,醫藥生物板塊再度陷入低迷,收跌1.25%。
龍頭股恒瑞醫藥(600276)在6月6日報收82.41元,創下收盤歷史新高后,6月7日微跌0.49%,市值仍維持在3000億元上方,成為首只市值超3000億元醫藥股。同日,該股現身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滬股通港資成交額第2位,港資總計成交7.32億。其中,買入4.12億,賣出3.20億,凈買入9223.86萬,凈買入額占該股當日總成交量的4.72%。
數據顯示,機構對于醫藥板塊青睞有加,且將醫藥股配置比例高居各板塊之首。
持續走高的行情也讓不少人擔憂是否已到風險拐點,興業證券醫藥分析師徐佳熹從三個維度分析認為醫藥行情不會就此結束。中金公司則建議相對收益投資者繼續持有醫藥板塊標的,絕對收益投資者可以適當降低配置,鎖定收益。

三大基石奠定醫藥股牛市
2018年至今,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醫藥生物指數已經上漲了11.91%,僅次于年內漲幅15.98%的休閑服務板塊。醫藥生物板塊也是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僅有的4個年內上漲的行業之一。
顯然,醫藥行業個股也備受機構關注。
Wind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共有77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被調研,其中華東醫藥(000963)被266家機構分4次調研,在今年以來被調研的機構調研的1133家公司中位列第二。而被調研次數最多的是開立醫療(300633),共被85家機構調研12次。
與此同時,機構對于醫藥板塊的配置也在上升。據川財證券統計,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醫藥板塊成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最愛,配置比例高達13.77%。排在醫藥之后的是基金重倉板塊還有食品飲料、電子元器件,持股比例分別為9.74%、9.39%。
中泰證券發布的行業研報分析稱,這輪醫藥結構牛的三大基石,在于結構性基本面強勁、持續事件催化、增量資金。
結構性基本面強勁表現在對醫療持續增長的強勁需求;輔助用藥受限為創新藥、高品質仿制藥騰出空間;進入醫保放量周期;流感的季節性因素;兩票制帶來渠道去庫存后回歸正常周期。
持續的事件催化在于國家頻頻出臺利好創新藥、國產藥品健康發展的政策,以及企業的研發持續取得進展等。
增量資金,一部分來源于醫藥結構牛市啟動時醫藥處于標配水平,公募基金持倉基本接近歷史最低水平,隨著基本面好轉及趨勢形成有加配的資金流入;一部分源于醫藥在行業比較中處于優勢地位,過去兩年醫藥指數下跌了10%左右,上市公司扣非凈利潤兩年增長了約35%,估值消化、不少股票處于底部。
醫藥板塊有望繼續走強
有不少觀點認為,隨著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醫藥、白酒、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白馬股和新能源汽車板塊有望受益于增量資金入場,因此醫藥行情還將繼續。
招商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吳斌認為,由于一季報的超預期表現,醫藥股將進入新一輪業績預期向上提升的行情中,且由于醫藥行業短期沒有明顯利空因素,周期股的反彈又缺乏持續性,因此至少在中報出來之前,醫藥行情還將繼續。
有私募基金人士也認為,醫藥板塊的牛市還有至少三年,有八成的品種還沒有漲起來,未來會逐步往二三線醫藥股擴散。
2017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醫藥生物行業第一名,興業證券醫藥分析師徐佳熹從三個維度分析認為醫藥行情不會就此結束。
首先,從投資者追求確定性的角度而言,醫藥行情并沒有結束。
徐佳熹分析稱,2018年,消費類板塊成為為數不多的資金“避風港”,在沒有出現重大邏輯變化的情況下,始終會是機構投資者“抱團取暖”的理想板塊。而在這其中,根據統計,過去10年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每年均為正值的醫藥企業有19個,食品飲料為1個, 家電為2個。可以說,在宏觀經濟政策沒有重大變化、其他大體量消費類板塊2017年累計漲幅較大的背景下,很難找出性價比明顯高于醫藥的板塊。
其次,從估值業績匹配性角度而言,醫藥行情并沒有結束。
從估值來看,從2017年初至今,醫藥板塊漲幅約為18%,而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增速在過去5個季度中卻提升了超過 30%。因此,雖然部分公司的估值處在歷史較高水平,但板塊整體的估值中樞卻是不升反降,從醫藥板塊整體來看,板塊還遠遠稱不上估值“泡沫化”。
最后,從機構持倉的角度來看,醫藥行情也沒有結束。雖然 2018年Q1投資者已經“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加倉醫藥,但與歷史高峰(16-17%)相比依然差距甚遠,考慮到近期醫藥基金的申購和發行,配置比例仍有提升空間。
不過中金公司強調,由于此前醫藥板塊的持續上漲,目前板塊核心標的估值均已在歷史高位。在這個時點,從資金面的角度來看,板塊仍有上行空間;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短期估值已經偏高,長期依然有較大空間。因此該機構建議相對收益投資者繼續持有醫藥板塊標的,絕對收益投資者可以適當降低配置,鎖定收益。
綜合多家券商的觀點和上市公司公告,澎湃新聞記者列出了最受機構關注的5只醫藥行業概念標的股,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恒瑞醫藥(600276)
公司是國內創新藥研發龍頭企業,研發梯隊品種豐富,目前有20余個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創新藥申請臨床,每2-3年都有創新藥上市的良性發展態勢,已步入創新藥研發的收獲期。制劑出口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2018年上半年公司重磅儲備品種19K獲批、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被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等均體現了公司將研發實力強等競爭優勢逐步轉化為業績紅利的能力,未來將有更多品種陸續在海外申報、獲批。
6月5日,該股盤中一度大漲8%,股價最高攀升至81.99元,成為首只市值超3000億元醫藥股。6月6日收盤,該股收于82.41元,再創歷史新高。
華東醫藥(000963)
公司作為業績穩定的優質醫藥企業,工商業兼修:華東醫藥業務集醫藥研發生產和流通于一身,工業覆蓋全國,商業聚焦浙江,近年來業績保持穩定增長。
東吳證券認為,隨著醫保目錄調整、公司渠道下沉重點建設基層市場,有望維持當前穩定增速,免疫抑制劑產品線醫保消限提供新增長點,產品本身競爭力強,協同作用明顯,未來2-3年仍將保持25%以上增速。
商業板塊,調撥業務影響基本去除,受益兩票制集中度提升,充分發揮公司在浙江醫藥商業市場的龍頭地位,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構建新型商業企業。預計今年商業增速有望反彈,同時通過工商聯動,促進整體業績增長。
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3674.4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61%;實現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5919.8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17%。
復星醫藥(600196)
2018第一季度,公司實現收入57.19億元、歸母凈利潤7.06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5.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38%、-4.33%和1.72%。經營性現金凈流量4.66億元,同比增長15.84%。
中泰證券認為,公司主營業績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國藥控股全年業績有望正增長,不影響公司全年預期。
申萬宏源證券點評稱,該公司是醫藥低估值白馬,內生+外延三大業務齊頭并進,打造醫藥醫療全產業鏈航母,預計未來3年公司將步入研發集中收獲期,會有大量產品陸續上市。
愛爾眼科(300015)
公司是國內醫療服務領域的龍頭企業,通過產業并購基金繼續以新建或并購方式加快以地級、縣級醫院為重點的網點布局,縱向推進省域內分級連鎖體系建設,加大醫院網絡的輻射區域。目前,公司體內外醫院數已接近200家。另外,國際化方面,通過美國子公司完成了對歐美著名眼科醫療機構的收購,奠定了公司全球發展的戰略格局。
截至6月6日,該股報收32.38元,2018年漲幅達58.67%。
樂普醫療(300003)
公司平臺化效應明顯,以大病種為核心,目前重心圍繞心血管疾病,構建器械、藥品、服務等全產業鏈條,公司迎來新產品迭代周期,心血管藥品是未來短期內業績主要增長點,整體來看2018-2019年原有內生業績有望維持30%以上的增速,新產品若推進順利將進一步提高增速。未來公司將在醫療服務和新興業務領域全面布局,涉及腫瘤、糖尿病、人工智能、智慧醫療等領域新布局,在樂普原有平臺上孵化新業務,支撐樂普未來十年的發展。
該股最新報收39.47元,2018年漲幅63.37%。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