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面注冊制深讀|投行:主板IPO提速但不會超速,單票收入有望增加

注冊制 視覺中國 資料圖
A股全面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后,伴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入,受政策直接影響的券商投行業務,未來業務的開展中將迎來哪些變量呢?
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多家券商投行人士,多位受訪人士均表示:“總體上,由于全面注冊制改革早已在預期之內,是‘水到渠成’而非‘翻天覆地’,因此不論是單個券商業績還是行業整體發展格局,預計各方面的波動都不會特別大。”
聯儲證券投行業務負責人尹中余便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整體而言,新規下的投行業務開展要求,與現行規則的差別并不是特別大,接下來無論是在收入端還是成本端,運行均將保持平穩。”
“這次改革是順勢而為,機構和市場都已有預期,因此各方面波動不會特別大。具體到投行業務上,更多的是一些實操方面的影響。綜合來看,單個機構的成本收入波動,以及行業整體的業務格局演化,不會因全面注冊制而發生特別巨大的變化。”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也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本次改革重中之重的上交所、深交所主板業務,多位從業人士均表示,伴隨著主板IPO發行定價空間的擴大,在當下投行收入與募資規模掛鉤的大背景下,接下來券商主板IPO的單票收入,是有望實現一定程度的增加的。
不過,全面注冊制改革雖然給券商投行業務帶來了發展機遇,但相應的挑戰也是存在的。
瑞銀證券全球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孫利軍便對澎湃新聞記者指出,注冊制把新股發行的價格和節奏交由市場來決定,投行將從傳統的“通道”回歸到定價及銷售的“本源”,這必將促進投行的全面轉型。其中,特別是在定價能力和銷售能力方面,都將是重大考驗。
此外,華北一家券商的投行業務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記者笑稱:“全面注冊制下中介機構的責任更加大了,‘申報即擔責’而非受理,之后執業的心理壓力要更大了。同時,機構責任的加大,一些相應成本也會上升,不過相對有限。”
IPO供給“提速不超速”
全面注冊制改革啟動后,券商投行業務的開展將迎來哪些變量呢?
尹中余表示,首先從“量”上面分析,雖然全面注冊制改革啟動后,會帶來供給增多的預期,但目前創業板、科創板等板塊,早已開始了試點注冊制改革,接下來的IPO數量,應繼續保持穩定。
“主板方面,目前IPO項目相對而言本就不多,整體而言進行主板登陸的發行人,全市場是有限的。因此,未來主板IPO項目,應該不會有特別大的增幅。”尹中余進一步指出。
上述華北券商投行業務負責人也表示,“主板的項目一直不多,未來主板IPO企業需更加符合大盤藍籌特色,行業代表性企業是有限的,因此接下來主板IPO的業務量,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證監會指出,改革后主板要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主要服務于成熟期大型企業。
除了項目數量方面,尹中余進一步指出,當前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與其他發達經濟體市場相比,整體差別已不大。“同時,IPO數量的增加,需要會計師、證券分析師等配套人才儲備,來保證發行質量。而很多市場外圍指標和配套的建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重陽投資合伙人寇志偉也對澎湃新聞記者指出,在更加透明可預期的發行制度下,主板IPO毫無疑問有望提速。但這并不意味著IPO供給會超速。放管結合是注冊制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事實上,過去兩年中IPO審核總體是趨嚴的,去年末出臺的IPO保薦新規也明確券商IPO被否后會被扣分。”寇志偉說。
證監會強調,實行注冊制并不意味著放松質量要求,不是誰想發就發。將科學合理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保持投融資動態平衡,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
主板IPO單票收入有望增厚,業務便利性有望進一步提高
而在“價”方面,多位受訪的投行人士認為,主板IPO的單票收入,未來是有望增厚的。
“投行從每單IPO中取得的收入,與募資規模是相掛鉤的,隨著新規對主板發行在市盈率方面做了進一步優化,未來主板一些項目的市盈率倍數是有望提高的,進而帶來券商收益的增加。”尹中余說。
同時,尹中余進一步指出,此前在業務開展中,注冊制和非注冊制板塊的相關工作要求,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未來隨著規則的更加統一,投行業務開展的便利性,勢必將有所提高。
“此外,中介機構立案調查期間所有項目均中止政策的取消,有望提高主板IPO發行效率。”上述華北券商投行負責人解釋說,“主板IPO項目大券商的業務更多,而‘連坐’引發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業務量高的大機構而言。因此,相關政策的完善,有望進一步提高發行效率。”
機遇與挑戰并存
作為資本市場的里程碑式改革,多家機構認為,這既給券商帶來了進一步發展機遇,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
“科創板注冊制試點開展后,2019年券商行業實現投行收入480億元,同比增長31%。創業板注冊制試點開展后,2020年證券行業投行業務收入671億元,同比增長40%。”海通國際認為,全面注冊制改革將進一步加速新股發行,在市場擴容的背景下,市場再融資等需求也將提升。
華泰證券測算數據顯示,全面注冊制將進一步增厚投資銀行收入。中性假設下,預計2026年券商投行業務收入較2021年增長70%。
“假設2022-2026年在中性情況下股權融資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10%,IPO規模占股權融資規模比重為30%;主板IPO占IPO規模比重為36%。2022-2026年債券融資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6%,券商承接債券融資業務占比為35%;2022-2026年財務顧問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為15%。那么,預計2026年行業在中性環境下投資銀行業務將實現收入1222億元,是2021年收入的1.7倍。”華泰證券指出。
不過,孫利軍強調,全面注冊制對投行的定價能力和銷售能力將是重大考驗,因此投行需要不斷培養和鞏固自身的專業能力,尤其提升行研能力、價值發掘能力和定價能力。
2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以投資人身份聯系了長城證券(002939)。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全面注冊制實施后,對券商的保薦責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撤否率高,可能數據不好看,但是另一方面也是體現券商的保薦責任再進一步加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