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行動促進濕地恢復--2023年世界濕地日 | 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第91期)
為推動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國際部自2021年3月陸續推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動態》專輯。通過“綠會融媒”——環境創變者和第一信息源,分享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前沿、最新動態,供國內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社會組織和多利益相關方參考。本期為2023年第4期(2023-4),總第91期。

圖源:濕地公約
一、生物多樣性相關公約進展
1.《生物多樣性公約》(CBD)
1.1.CBD提名專家參加《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指標特設技術專家組。該專家組將由締約方提名的30名技術專家和觀察員組織提名的最多15名代表組成。特設技術專家組的提名應通過致《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長的正式信函提交,并在2023年2月24日之前以掃描附件的形式發送至指定地址。
2.《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2.1.秘書處謹通知締約方,作為全球環境基金(GEF-8)第八次增資的11個綜合項目之一,野生動植物保護促進發展綜合項目(WCD IP)正在組織兩次關于意向書進程的在線指導會議:
第一場:北京時間2023年1月26日21:00-22:00
第二場:北京時間2023年1月31日22:00 - 23:00
2.2.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官網www.wildlifeday.org重新推出,其中包括今年計劃的活動的信息,WWD背后的歷史,以及指南。WWD網站還發布了聯合國大會主席、世界銀行、聯合國海洋特使、國際刑警組織等知名人士對CITES表示支持和祝賀的視頻。CITES秘書長伊沃妮·伊格蘿(Ivonne Higuero)用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錄制了一條特別的信息。(https://www.wildlifeday.org/en/message-Secretary-General-of-CITES)
3.《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ITPGRFA)
3.1.保育及可持續利用特設技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將于2023年3月14日至15日線上召開。
3.2.合規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將于3月28日至29日在意大利召開。
4.《國際濕地公約》(RAMSAR)
4.1.2023年1月26日,“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編輯部收到了來自國際濕地公約關于“世界濕地日”的邀請,以及新任國際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桑達·蒙巴(Musonda Mumba)的視頻動員致辭。2023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恢復”,濕地公約秘書處呼吁大家以三種具體方式采取行動:
自覺選擇,盡量減少我們自己對濕地的影響;
發出有說服力的聲音,教育和激活其他人參與到濕地恢復中來
大膽行動,參與當地的濕地恢復工作
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是確保濕地恢復行動在當地實施的關鍵角色。可以在這些恢復工作中起帶頭作用的三個行動包括:
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濕地清單;
為濕地恢復設定具體目標;
促進明智的使用和良好的管理實踐。
4.2.2023年1月26日,國際濕地公約官方網站發布通知,呼吁提名2023-2025三年期CEPA監督小組成員,秘書處要求締約方在2月10日之前使用所附的提名表格提交提名。
4.3.濕地公約秘書處于2023年1月24日發布照會(diplomatic note)2023/2 締約方大會第十四次會議決議和報告。
4.4.為迎接2023年世界濕地日,濕地公約將于2023年2月1日舉辦題為“是時候快速恢復濕地了:七項優先行動”的在線小組討論會,會議由濕地公約秘書長Musonda Mumba 博士主持,屆時將討論到 2030 年擴大和加速濕地恢復的優先行動和機會。小組成員將討論濕地恢復趨勢和差距,并強調國家和國際層面當前和新出現的擴大和加速恢復的機會。該活動將提出七項關鍵的優先行動,主要參與者可以采取這些行動,以在 2030 年結束的聯合國恢復十年期間推進和加速濕地恢復。
5.《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
5.1.秘書處提請締約方注意參與全球環境基金信托基金第八次增資(GEF-8, 2022年7月至2026年6月)11個綜合項目的進程,以落實《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的優先事項。
6.《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
6.1.1月24日是國際教育日,借此機會讓公眾了解氣候變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強調聯合國氣候變化及其合作伙伴如何將政府專家、從業者和學習者聚集在一起,促進氣候變化知識的普及。
7.《聯合國防止荒漠化公約》(UNCCD)
7.1.由于抗旱能力和備災能力在全球支持經濟和社區抵御自然災害的努力中處于中心地位,2023年1月26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與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國家抗旱中心(NDMC)非常及時地開展新合作。
8.《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8.1. 2023年1月18日,國際海事組織在南非開普敦舉行的利益攸關方會議上提出了低碳和零碳試點項目的建議。來自南非政府和“綠色航行2050”項目團隊的代表會見了來自私營部門、學術界和非政府組織的多個利益攸關方。會議提出篩選一到兩個試點項目,以考慮通過“綠色航行2050”加速計劃提供支持,并將與南非政府協商決定推進哪些項目。在開普敦會議期間,“綠色航行2050”代表參加了“南非綠色航運機遇”活動,并概述了國際海事組織在減少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及國際海事組織如何通過“綠色航行2050”等項目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脫碳工作,特別強調,憑借其地理位置和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南非有條件成為海上低碳和零碳燃料的生產國。
二、聯合國、其他國際公約、政府間組織進展
1.聯合國(UN)
1.1.根據秘書長的建議,在與會員國協商后,聯合國大會1月18日核準來自丹麥的安諾生(Inger Andersen)連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新任期為四年,自2023年6月15日起至2027年6月14日。
1.2.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2022年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概覽》報告,最新報告指出,隨著亞洲的城市化進程加速,預計到2030年,該區域55%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地區,這對城市的糧食安全以及營養狀況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可能阻礙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2——零饑餓的進程。
1.3.在荷蘭政府和塔吉克斯坦政府的支持下,聯合國大會將于3月22日至24日在紐約召開聯合國2023年水事會議。這是自1977年阿根廷馬德普拉塔水事會議召開以來,聯合國再度就這個議題舉行高級別會議。本次會議的正式全稱為“2023年聯合國水和環境衛生行動十年(2018-2028)執行情況中期全面審查會議”。各國領導人、部長、聯合國系統高級代表,以及來自民間社會、青年、婦女和私營部門的1200多名代表將齊聚紐約,努力提高人們對全球水危機的認識,并決定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實現國際商定的與水有關的目標和指標。
2.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2.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第七屆峰會于2023年1月24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干事屈冬玉應邀出席會議并講話。屈總干事的講話指出,拉美及加勒比區域“能夠而且必須直面挑戰”,積極應對本區域日益加劇的饑餓和不平等問題,從而“引領全球糧食和農業發展”。
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3.1.為制定包括海洋環境在內的塑料污染問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二屆會議暫定于2023年5月22日至26日在法國巴黎舉行。
3.2.拉丁美洲環境教育政府間平臺“環境教育網絡”于2023年1月27日推出了一種旨在加強環境教育的新工具。《環境教育資源指南》是厄瓜多爾環境教育周的一部分,由厄瓜多爾環境、水和生態轉型部和教育部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合作組織。
3.3.在造成270人死亡的Brumadinho尾礦壩災難四周年前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英格蘭教會養恤金委員會(代表負責任投資原則委員會與環境署共同召開了這一進程)宣布成立一個獨立的全球尾礦管理研究所(GTMI),旨在推動采礦業安全標準。
3.4.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標普全球(S&P Global)于2023年1月17日宣布推出自然風險概況,這是一種分析企業對自然的影響和依賴的新方法。《自然風險概況》旨在通過對自然影響和依賴性提供科學可靠和可操作的分析,使金融部門能夠衡量和解決與自然相關的風險。
4.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4.1.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在第二屆亞太世界海洋首腦會議上的講話:
https://www.ipcc.ch/2022/11/29/ipcc-chair-2nd-world-ocean-summit-asia-pacific/
5.國際化學品三公約(巴塞爾公約/斯德哥爾摩公約/鹿特丹公約)
5.1.巴塞爾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六次會議、鹿特丹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一次會議和斯德哥爾摩公約締約方第十一次大會將于2023年5月1日至12日在瑞士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CICG)舉行。這是三大締約方會議主席團于2023年1月18日的聯席會議上商定的會議暫定時間。暫定時間表是臨時的,可能會在會議前兩周或兩周內根據主席團的決定進行更改。2023年締約方大會的主題是:“加快行動:化學品和廢物健全管理的目標”(Accelerating action: Targets for the sound management of chemicals and waste)。
5.2.國際化學品三公約(即《關于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邀請《巴塞爾公約》各締約方和觀察員就《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廢物技術準則》在2023年2月10日前提交意見和建議。
相關背景
2022年舉行的第十五次巴塞爾公約締約方大會上,在第BC-15/6號決定第9段中,決定增訂關于《斯德哥爾摩公約》附件A所列化學品的一般技術準則,并擬訂或增訂關于《斯德哥爾摩公約》附件A所列化學品的具體技術準則-10/13。
《巴塞爾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閉會期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廢物問題小型閉會期間工作組更新了關于含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或受其污染的廢物技術準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廢物技術準則》(UNEP/CHW/OEWG.13/INF/5)并更新了關于對由下列物質構成的廢物實行無害環境管理的技術準則(UNEP/CHW/OEWG.13/INF/6.):含有全氟辛烷磺酸(PFOS)、其鹽類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F)、全氟辛酸(PFOA)、其鹽類和與全氟辛基磺酰氟(PFOA)有關的化合物,包括第#號文件所列的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其鹽類和與全氟辛基磺酰氟有關的化合物等。
6.《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6.1.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臭氧秘書處2023年1月24日推出了一款使用最新軟件技術的模擬游戲和化身。阿波羅版(Apollo’s Edition)是“重置地球”教育平臺(Reset Earth education platform)的最新產品。針對13-18歲的青少年,開發的免費在線教育材料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資源,讓學生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7.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
7.1.IPBES延長征求關于2030年滾動工作計劃的進一步請求、意見和建議的截止日期至2023年2月24日。
7.2.生物多樣性、水、食物和健康之間相互聯系的專題評估(關系評估)各章的第一稿將于2023年1月9日至2月19日(6周)開放供外部審查。
三、國際組織、區域性組織動態
1.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1.1.IUCN將于2023年2月3日至9日在加拿大溫哥華會議中心召開第五屆國際海洋保護區大會
主題:生物多樣性、商業、金融和經濟、氣候變化、淡水和水安全、治理——法律和權利、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海洋和海岸、保護區和土地利用、有效的保護區、漁業和水產養殖、性別平等、海洋和氣候變化
2.羅馬俱樂部
2.1.北京時間2023年1月13日下午16:00至17:30,羅馬俱樂部中國委員會(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the Club of Rome)召開2023年月度例行工作會議。在主席喬根·蘭德斯(Jorgen Randers)教授的組織下,聯合創始人周晉峰、杜暉賢教授(Fred Dubee)以及程子俊先生(Chandran Nair)出席本次會議。
會議議程包括:各位創始人過去六個月的工作、羅馬俱樂部中國委員會第一份學術報告《Understanding China Will Make a World of a Difference》的出版問題、委員會候選成員、下一次會議時間、五月份以及十月份會議的籌備情況。
四、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
1.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
1.1.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機構(GBIF)目前GBIF參與者(會員和準會員)征集2023年能力提升支持計劃(CESP)提案,旨在通過圍繞指導、區域培訓活動和數字文檔的合作項目加強GBIF網絡。提案征集與GBIF能力提升框架相一致,重點是提升參與者的長期能力,以便從GBIF提供免費和開放生物多樣性數據的使命中受益并為之做出貢獻。項目建議提案要求必須針對參與者自己確定的具體能力需求,并與GBIF2023工作計劃中的一項或多項活動相一致。GBIF鼓勵所有參與者完成能力自我評估,以幫助確定能力優勢和需求。
概念說明須在2023年3月14日23:59 CET (UTC +1)通過GBIF贈款門戶網站提交。
提交完整提案的邀請將于2023年5月中旬之前發送給選定的申請人。
最終審核和甄選結果將于2023年8月底前通知申請人。
獲資助的項目預計于2023年10月啟動,項目執行期最長為12個月(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
五、近期重要會議與活動預告
1.2023年1月25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同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就2023國際生物多樣性會議(IBCOP)合作事宜召開線上討論會。中國綠發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博士主持會議,同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WF)副主席Fred Kumah先生就共同主辦IBCOP 2023、召開非洲生物多樣性平行論壇及攝影展、國際生物多樣性人民基金、重要嘉賓邀請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2.2023年第十一屆深海采礦峰會將于5月3日至4日在倫敦舉行。此次峰會將匯集科學界成員、方案提供商、及深海礦工等相關行業人士,目標是建立和確定新的創新技術發展方向,并專注于應對新一代深海采礦者和行業供應商面臨的真正挑戰。
3.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基金會將于2023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至24日舉辦“昆明-蒙特利爾聲音惠及世界人民—2023國際生物多樣性會議”。
主編/徐艷君 審核/Maggie 編/ange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