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報刊文:減少抗生素濫用,是在為人類的未來爭取時間
未來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是什么?許多人想到癌癥。確實,全球每年有880萬人死于癌癥。但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出預警,如果不積極應對,到2050年,全球每年死于抗生素耐藥性感染的將有1000萬人。
1928年,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隨后,多種機制不同但均用于控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的藥物相繼被發現,這些藥物統稱為抗生素。上世紀50—70年代,抗生素開發進入“黃金時期”,新上市的抗生素逐年增多。但上世紀80年代以后,新上市的抗生素少之又少。
抗生素的使用為人類戰勝感染性疾病開辟了一條捷徑,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抗生素耐藥性。抗生素作為一種獨特的藥物,使用得越多,作用越差,因為細菌能夠很快適應抗生素環境,產生耐藥性。
遺憾的是,以目前的科技和醫療水平,人類尚無法阻止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而對于一些嚴重感染來說,使用抗生素又是唯一選擇,可以說,耐藥性是抗生素使用的必然結果。不過,抗生素濫用無疑大大加劇了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指出,2010年至2011年間,美國約有2.6億患者在門診接受了抗生素治療,其中約30%的使用是不合理的。除了醫療方面的使用,在養殖業也存在抗生素使用過量問題。而夾雜著大量抗生素的醫療廢水、動物飼料、水產養殖廢水等排入自然水土環境,恰恰成了“鍛煉”細菌耐藥性的“溫床”。
目前,抗生素耐藥性已經在全球展現出了巨大的殺傷力。在歐洲和美國,每年約有5萬人死于耐藥性感染;而在中低收入國家,每年有超過21萬新生兒由于抗生素耐藥性造成的血液感染而死亡。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各種各樣的“多重耐藥菌”會不斷出現,現有抗生素將在20年內對新的菌種失去療效。而一旦廣泛耐藥發生,即使是剖腹產等常規的低風險手術,都將大大提高患者死于手術部位感染的可能性。
許多國家已經認識到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嚴重性,并出臺了針對抗生素使用的規定和限制。中國也早在2004年就頒布了相關政策文件,2016年出臺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
應對抗生素耐藥性,離不開全球共同努力。隨著科技的進步,終有一天科學家將會研制出新型的、產生耐藥性更為緩慢的抗生素——這也是攻克目前抗生素耐藥性的最根本方法。但在這之前,人們只能通過嚴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來延緩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不斷擴大。杜絕濫用抗生素,就是在為人類的健康和未來爭取時間。
(本文第一作者為北京健康促進會醫療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題為《減少抗生素濫用 為健康爭取時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