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0歲后,你的心在什么層次,命運就在什么層次
- 人生沒有標準
答案僅供參考 -
各位書友晚上好呀,歡迎來到由樊登讀書最新出品的文化欄目《參考答案》。
網上,關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討論人數已然過億。
人到中年應該如何去活?最好的活法是否只有一個標準?
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第16位朋友李商隱,他將現身說法。
給大家講述他那波瀾壯闊的人生故事~
大家好,我是李商隱,一個因寫詩家喻戶曉的詩人,人送外號"天煞孤星"。
公元851年秋,夜雨霏霏,綿綿不絕,我應西川節度使柳仲郢邀請往蜀中任職。
寂寞凄清,思念如潮,情不自禁地吟誦了這樣一首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第二天我把詩命名為《夜雨寄北》,寄給聚少離多的妻子,告訴她在蜀中一切都好,工資有了提升,想接她來蜀地,西窗聽雨,談天說地。
可信送到了,她卻因病去世,與我天人永隔。
消息傳來,我眼前一黑,最愛的人走了,這說不出的苦味,沉在我心,寫在我手。
我以深情、以血淚寫出無數詩篇,引各路才子士子淚目,這也讓我躋身于大唐一線詩人的行列。
我還記得妻子生前對我最大的期許就是:用心生活。
所以我打算放下悲痛,用心去體會活著的意義。
誠如一千多年后一位叫稻盛和夫的日本企業家,在自己的書《心》中這樣評估用心的意義:
人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磨煉靈魂。用心活過,往往能實現更高的價值。
如果你大半生像我一事無成,卻仍然堅持用心生活,不妨看看我怎樣改寫了人生。

01
審視心態,提升進取心
公元829年,洛陽城內,車水馬龍。
16歲的我帶著一家人安家洛陽,踏上了求仕之路。
我家祖上是李唐一脈,幾代人都把讀書作為第一要務。
他們雖然一生都困在九品芝麻官這個階層,卻絲毫不影響我的追隨之心。
我因此“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立志一生所學獻給帝王。
但越是渴望某一件事,越是挫折。
十歲左右父親在任職期間去世了,我被迫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只能將求學之路暫時擱置,靠替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
為了生活,我帶著母親和父親的棺槨回鄉,這讓我有機會和叔叔成了無話不談的人。
叔叔一生精于孔孟之學的研究,閑暇之時就指導我的文章。
而《心》里面也有這樣一句話:
要把一件事情做徹底,必須具備無論如何非達到目的不可的強烈愿望,具備克服一切困難、勇往直前、不可動搖的意志。
志在科舉,我就把所有功夫用在了文章精進上,并最終決定在16歲時到洛陽闖一闖。

一進入洛陽,我先熬夜寫了兩篇文章《才論》、《圣論》,發在了洛陽的文化圈。
沒想到,我的文章一夜之間爆紅,收割了百萬流量,因此成了洛陽新秀。
文學大師白居易看了我的詩文說,想做我的兒子。
學界大咖令狐楚也對我大加贊賞,邀請我進入他的家中,和他的兒子令狐绹一起學習。
命運總是偏愛有進取心的人,才華就是自己的貴人,工作和學業的問題迎刃而解了。
令狐楚給了我父親般的關愛,為我提供住處,衣食,還手把手教我寫應試文章,章奏之學。
我隨令狐先生出入內外,白衣秀士,芊芊少年,驚艷一時。
千年后的稻盛和夫老先生在《心》里也說:
“我們往往容易執著于追求財富、地位和名譽等,每天為了滿足欲望而四處奔走。”
我便是如此,渴望功成名就,渴望地位財富。
這種渴望讓我前后五次參加科舉,甚至沒考中還依然信心滿滿。
后來回想令狐绹只考了一次,就進入了官員體系,我認識到,這個時代想出人頭地光有實力不行,還需貴人引薦。
于是調整了思維方式,放下清高,開始寫行卷重新來過。
這時候令狐绹的好友做了主考官,我因此得到推薦,中了進士。
我感嘆著,對令狐一家人發自內心的感激。
遺憾的是,令狐楚沒有等到我授以官職來報答他的恩情,就死在漢中。
欲養而親不待,悲涼之心漫上我的心頭。

02
守住良知,抑制墮落心
令狐楚的死成了我人生的分水嶺。
我郁郁寡歡,一方面因為失去了像父親一樣疼愛我的人,另一方面因為前途未卜。
悲痛之下,我以子侄之禮為令狐楚守靈,然后扶其棺槨回長安落葬。
這個節骨眼上,我接到了好友韓瞻的喜宴請柬。
韓瞻娶的是涇州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兒,他深知我因為令狐楚的離開處境艱難,向我拋來了橄欖枝,想把我介紹給王茂元。
喜憂參半,我開始為選擇苦惱。
不久我參加了博學宏辭考試,如我預料的那樣,因令狐楚去世,令狐绹又離職守孝。
我沒有護佑無端遭人誣毀,沒有通過選拔,授官也失去了希望。
我開始抱怨人生,甚至還在給令狐绹的私信中抱怨。
而稻盛和夫老先生在千年后也講述過自己的體驗:
現狀越艱苦,人就越容易發牢騷、鳴不平,怨天尤人。
但這些牢騷、不滿兜兜轉轉,又會回到自己身上,導致自己的境遇進一步惡化。
果然,抱怨之下我沒了理智,率性的離開長安前往了涇州,人生的轉折就此開始。
在韓瞻的喜宴我邂逅了王茂元的小女兒,驚鴻一瞥,自此難忘。
我這一生遇到過幾個女孩。
但王氏不一樣,除了除了家世美貌才華,她身上還有一種讓人心安的力量。

為此我毫不猶豫的加入了王茂元的幕府,成了他的乘龍快婿。
有了王茂元的助力,公元839年我參加吏部主持的授官考試,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
于是,授官和婚姻同時舉行,一時春風得意。
《心》中說:
“執著欲望不是人生的目的,也不是人生的目標。”
只可惜我懂的時候,已經陰錯陽差的卷入政治爭斗。
當時大唐宦官專權,把持朝政,引發了駭人聽聞的甘露之變。
自此朝中勢力分為李、牛兩派。令狐绹是牛派核心人物,王茂元卻與李派交好。
而我在令狐楚亡故后加入王茂元的陣營,被當時的兩派同時鄙夷,成了忘恩負義的典型。
社會輿論滾滾而來,我壓力很大。
愧疚之下,我寫信給令狐绹,解釋自己沒有黨派之分,更沒想到會因為一時的沖動造成了這么大的誤會。
此時令狐绹守孝完成,重回政壇。
這封信不但沒有得到想要的回音,還讓我成了眾人眼中吃回頭草的劣馬。
人生真真可嘆!

03
驅動靈魂,終于佛心
我的境遇,在一連串的陰錯陽差中急轉而下!
先是母親病逝,“丁憂三年”,隨后岳父王茂元也病故了,仕途再沒了靠山,守孝期滿之后只能在低微的職位上打轉。
公元849年,我得到了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正的真誠相待,被邀請前往徐州入其幕僚。
本想可以有點出路,卻沒想到只工作了了幾個月,這位大人也離世了。
命苦至此,我無可奈何。
為了生計,只能重新加入了西川節度使柳仲郢的幕府。
結果生活能安定下來,我寫信回家才知道妻子已經于春夏之交亡故了。
生活屢次出現一絲光明,就又讓我陷入黑暗,我的心在痛苦的跋涉中耗盡了期待,心灰意冷。
稻盛和夫老爺子曾認真地告誡每一個人,一定要“努力穿越靈魂、達至心靈深處的那個真我,對照這個真我,誠實地回顧過去,以指導現在每一天的行動。”
我開始反復咀嚼過去的人生,情不自禁的落淚,臨風而歌,也會對著虛空嘆惋。
反思讓靈魂覺醒,我寫下一些無題的詩句。
這些后來被稱為“無題”詩的作品成了我的代表作,廣為傳頌,璀璨了晚唐的天幕。
節度使柳大人看了以后,勸慰我說:“這樣可不行,你得有個得力的人來照料起居,我為你張羅一門婚事可好?”
年輕的時候我曾入山修道,此時慈悲喜舍經歷,草木一秋看盡,那顆凌云心已經了悟了生命的悲愴與憂傷,對一切不再強求。
我搖搖頭:“大人,切莫費心。”
柳大人默然許久,不再勉強。
五年之后,柳大人調任,我沒有再跟從,開始邊走邊行,于鄭州走完了只有46年的生命。

仆從在我的遺物中發現了我寫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首詩《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歲月失語,唯心能言!
心的力量,早已超越了世俗的成功,化作了千古的嘆詠,指向了更高遠的成功。
我的遺作在文壇激起了千層浪,甚至有人把我推到了和李白媲美,和大唐齊名的位置上。
如此,足矣!
04
寫在最后
稻盛和夫說:“一切始于心,也終于心。”
我發現,做人太執著結果,往往很累。
人的理想與成就之間是有距離的,需要靠熱情才能跨越。
這種熱情就是隨心、用心、真心。
愿你從現在開始,認清生活后依然熱愛生活,盡力而活,活出真正的自我。
因為,如我這般努力過,即便結局不圓滿,也沒有遺憾了!
原標題:《40歲后,你的心在什么層次,命運就在什么層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