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印度,又整活了

2023-01-30 0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球局編輯部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印度“整活”部隊

作者:穆祎璠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本文由地球知識局與南亞研究通訊(ID:NYYJTX)聯合制作,歡迎大家關注南亞研究通訊公眾號

2023年1月26日,印度在新德里舉行閱兵式,以慶祝第74個共和日,埃及總統塞西作為嘉賓出席了活動。盡管當天大霧彌漫且溫度偏低,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在道路兩旁親眼目睹了這場盛大的閱兵式。

向全世界展現一下我們的“兄弟情誼”

(圖:壹圖網)▼

這真的是霧霾彌漫,沒有好眼神兒還看不清

(圖:壹圖網)▼

這場“閱兵式”中,印度人民沒有辜負“開掛民族”的稱號,再次上演傳統整活藝能,以各種不可思議的摩托車特技表演吸引了眾人目光。

單人特技中,一名男子雙腳站在行進中的摩托車坐墊上,變換各種手勢,甚至還做了一些瑜伽動作;另一名男子站在摩托車上的梯子頂端,在移動中展現自己的平衡技能。而摩托車特技小組的車上疊羅漢、蓮花陣、人形金字塔陣等,也引得現場觀眾高呼。

傳統藝能,必須掏出來用用

直觀地展現了作為瑜伽大國的自信

(柔韌性真好!圖:壹圖網)▼

駱駝方隊的歷史很悠久了

每次表演都很有看點

(圖:壹圖網)▼

此前,印度“閱兵式”就經常被眾多自媒體賬號拿來與我國國慶閱兵對比,成為群嘲對象。“雜耍”般的摩托車特技出現在“閱兵式”如此莊嚴的場合,在許多人看來似乎并不合時宜。

但背后卻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因為在印度民眾的心中,特技表演的象征意義非同一般。

讓我們像風暴一樣碾過去吧!——能天使

(圖:shutterstock)▼

溫馨提示:我局有個世界地理討論群,喜歡地理的朋友們別錯過文末的加群方式哦!

“國慶閱兵”還是嘉年華?

許多人經常錯將印度每年1月的閱兵游行活動稱為“國慶閱兵”,但實際上印度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慶節”。

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脫離英國獨立,同時印巴分治,印度人將這一天稱為“獨立日”。

1950年1月26日,則是印度第一部憲法取代1935年政府法正式生效的日子,印度人將其稱為“共和日”。

民間摩托車慶祝印度“獨立日”(圖:shutterstock)▼

印度“共和日”官方摩托車陣(圖:shutterstock)▼

所謂的印度“國慶閱兵”,其實是共和日游行活動。游行隊伍一般從印度總統府邸出發,沿國家大道行進,到達印度門。

游行前半場整體嚴肅,升國旗、奏國歌、總統致辭后會開始進行閱兵分列式,印度士兵方陣和各類武器展示都集中在這一環節。

升國旗、奏國歌(圖:shutterstock)▼

先把有威懾力的東西拿出來亮亮相,提振一下民心

(圖:壹圖網)▼

后半場輕松活潑,印度各邦以花車巡游方式展現自身文化以及發展情況,這一環節通常伴隨著各種歌舞以及民族服裝展示。整個游行活動接近尾聲時,在印度人民心中萬眾期待摩托車特技表演才作為壓軸節目出場。

每個邦和邦級單位都會搞出一輛花車

很類似我國每個省一輛花車

(圖:shutterstock)▼

此外,印度共和日慶祝活動會有部分觀禮席位向公眾開放,有意愿的觀眾可以購票入場。共和日游行門票只在德里的幾處地方線下出售,價格在10-500盧比不等,票源通常十分緊張,即便排長隊苦等幾小時也可能面臨售罄的尷尬境地。

也算是與社會賢達同樂了

(圖:Reuters)▼

總體來看,印度共和日慶祝活動的整體氛圍較為輕松,與我國國慶閱兵的莊嚴氣氛有所區別。尤其是后半場的群眾游行更像一場盛大的嘉年華,摩托車特技表演將全場觀眾的情緒推向頂點。

在不同國情背景下,摩托車特技表演的存在也并非人們想象中那么奇葩。

拿捏,用腳就夠了(圖:shutterstock)▼

開山鼻祖竟是英國人?

世人在摩托車特技表演方面總拿印度做文章,印度人第一個表示不服,實際上這一特色表演傳承自英國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無線電通訊的出現部分改變了戰場的聯絡方式,但由于新的技術出現伊始穩定性較差,戰場傳遞信息有時仍需人力奔波。

很遺憾,這一依賴人力的狀況到二戰仍然普遍

(圖:《伊萬的童年》)▼

此時,內燃機的應用給當時英國軍隊機械化提供了契機。摩托車比自行車更快捷省力,比騾子、馬匹更節省養護成本,機動性強,能適應戰場的復雜地形。因此成為一戰中英國通訊部隊的重要交通工具,

一戰期間美國紅十字會在英國的摩托(圖:壹圖網)▼

這就要求通訊兵車手擁有高超嫻熟的摩托車駕駛技術。1927年英國皇家通訊兵團(Royal Signals)特別成立了皇家通訊摩托車展示隊(Royal Signals Motorcycle Display Team),其中的車手們被稱為派遣騎手(Dispatch Riders)。1963年更名為白盔(white helmet)。

印度摩托的根,原來在英國!(圖:壹圖網)▼

這一團隊不僅擁有自己的巡回演出,還會在英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活動中公開表演。巔峰時期,白盔每年為超過 100 萬人表演,創下過三項世界紀錄。

直接開始整活了(圖:壹圖網)▼

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也深受這一傳統影響。1935年,英屬印度組建了名為“daredevils”的摩托車特技表演隊,并按照英軍訓練大綱進行訓練。

1935 年 3 月,在喬治五世和瑪麗女王繼位銀禧慶典之際,daredevils團隊在西姆拉呈現了首次演出。

遺憾的是,白盔表演隊已于2017年正式解散,英軍表示這一表演形式已經無法體現現代軍事通訊技術的發展,然而這一傳統卻在印度沿襲至今。

2016年精彩畫面,懷念一下(2017解散)

(圖:shutterstock)▼

此外,印度共和日游行中所使用的摩托車都來自皇家恩菲爾德(Royal Enfield)這一曾經的英國品牌。皇家恩菲爾德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摩托車品牌之一,早年間其工廠曾為英軍生產槍炮零部件,后因其生產的摩托車質量可靠、引領潮流,在一戰期間成為了英國軍方專用摩托車供應商。

1913 年皇家恩菲爾德 425cc(上)

1923 年皇家恩菲爾德 225cc(下)

(圖:wikipedia)▼

1931年,皇家恩菲爾德四氣門單缸摩托車正式發布,并命名為“子彈(Bullet)”,隨后成為英國皇家通信兵專用摩托車。戰爭結束后,由于忽視民用市場,皇家恩菲爾德在本國銷售遇冷。

1955年,其與印度的 Madras Motors 合作組建了恩菲爾德印度分公司(Enfield India),并在馬德拉斯附近的 Tiruvottiyur 建造工廠,從此打入印度市場。

你現在看到的這臺皇家恩菲爾德其實已經是印度貨了

(圖:shutterstock)▼

1967年,皇家恩菲爾德在英國的工廠關閉。到1994年,Eicher Group正式收購 Enfield India Limited,皇家恩菲爾德從此搖身一變成為了印度本土品牌。

是的,皇家正統在印度(圖:shutterstock)▼

如今,恩菲爾德的摩托車不僅會為軍隊、閱兵游行所用,還出現在許多寶萊塢影片里,深受印度人民喜愛,過氣的英國貴族品牌在印度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深度融入印度人民生活(圖:shutterstock)▼

仔細觀察印度閱兵游行中的其他環節,無論是裝束、禮節、規制都能發現濃重的英國色彩。

英國在印度近百年的殖民統治,給印度帶來了近代化和統一,遺留下印巴分治的動亂與傷痕,也產生了嫁接式的特殊文化產物,摩托特技表演就是典型例子。

仔細看,一萬臺皇家摩托已準備就緒

(圖:shutterstock)▼

印度人又玩出了新花樣?

早期daredevils隸屬于印度通信兵團,該隊伍曾在建軍節閱兵、共和日游行、亞運會、新加坡武裝部隊運動會、印度全運會等盛大活動中表演,并十余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據印媒報道來看,參與共和日閱兵游行的摩托車特技表演人員組成更加多元化。除通信兵團外,隸屬于印度中央武裝警察部隊下的邊境警察部隊,印藏邊境警察部隊,中央后備警察部隊均有人員加入摩托車特技表演。

GDP能超越了宗主國,摩托車也一定可以!

(圖:shutterstock)▼

此外,自2018年起首次有女性加入摩托車特技表演團隊,印度邊境安全部隊(BSF) 組建名為“Seema Bhavani”的女子摩托車特技隊為并與BSF 的男子摩托車隊勇者(Janbaz)分別進行表演。

2019年,28歲的Shikha Surbhi作為副官,帶領著33名男性組成的隊伍亮相共和日游行。2020年,印度中央后備警察部隊的一支65人的全女性騎手隊伍在游行中登場。

認真講,表演還挺好看的

(圖:Hindustan Times)▼

要想加入特技表演隊并非易事,Daredevil的選拔標準非常高。據Shikha Surbhi表示,加入daredevil需要通過艱難的測試,其中包括并跳躍障礙物、沙坑等,她本人也是屢敗屢戰連續幾次參加選拔后才成功入選。

此外,據daredevil前隊長Avadhut Deshpande表示,雖然特技看起來似乎總在重復,但實際上隊伍的訓練艱苦而密集,傷病也在所難免。每一位成員不僅要掌握駕駛技術,還要了解摩托車的構造和養護維修方法。

世界的盡頭是,人車合一(圖:shutterstock)▼

如若要參與閱兵游行這類盛大活動,還需要提前幾個月進行訓練和彩排。如,為2022年共和日游行表演,全體人員從2021年8月左右就開始準備訓練。

在特技動作方面,印度人并沒有讓自己在英國人的定式中固步自封,而是結合印度傳統文化創造出許多新式花樣,將瑜伽動作融入其中,甚至每種動作都擁有自己的命名。

摩托+瑜伽▼

青出于藍之技能名單▼

印度人為何保留這項傳統藝能?

印度閱兵的整體氛圍較為輕松,摩托車特技在其中并不突兀,我們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另一種形式的“文工團”表演,并沒有過多實戰價值。

daredevil的前隊長也表示“這支隊伍在共和國日游行和全國各地的活動中表演各種特技來娛樂軍隊和民眾”。印度軍人的鉆火圈、疊羅漢或許就如同我們慶祝節日時的舞龍、舞獅,不同的文化、歷史土壤孕育出形態各異的文化表達形式。

這些藝能在我們看來可能是雜技

但在印度是有深厚民間基礎的

表演也算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圖:shutterstock)▼

從舉行閱兵游行的目的來講,無非是對外展示軍事力量,起到震懾作用,對內匯報軍事建設成果,團結民眾、凝聚人心。作為后半場游行的重頭戲,摩托車特技的主要著力點顯然在于對內。

摩托車特技除繼承英國殖民者傳統外,也同樣體現著印度人公認的軍事精神價值取向——勇氣與犧牲(????, ????? ?? ??????)。

印度古代便有以驍勇善戰著稱的拉其普特人,古代軍事傳統為現代印度軍隊精神的建構做出許多貢獻。如今,勇氣經常被用于印度官方和媒體的宣傳話語中。

2020年7月,莫迪在列城向印度武裝部隊發表演講,通篇強調勇氣對于軍隊和士兵的重要性,表示勇氣的詞匯出現近30次。

印度建軍節的致辭中,莫迪與內政部長也多次提到“勇氣與犧牲”。在印媒對于摩托車特技表演隊的報道中,多稱頌其可以輕松完成高難度技巧性動作,英勇無畏的品質令人著迷。

還是頗為霸氣的(圖:shutterstock)▼

此外,負責邊境區域巡邏、作戰的印度部隊也會參與摩托車特技表演,這些部隊均為參與印巴、中印邊境作戰的部隊。

比如:印藏邊境警察部隊(ITBP)與2020年加勒萬河谷中印沖突有所牽扯。在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和反華輿論盛行的背景下,能看到邊境士兵帶來的表演,能夠大大激發印度人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對于觀眾來說,共和日游行中的摩托車表演,既有娛樂性,又符合傳統價值觀,更能為自己的民族主義情感找到歸屬,一箭三雕,自然倍受歡迎。

對表演者來說,成為摩托車表演隊伍的一份子,不僅可以滿足自身追求,還能夠收獲無數民眾的掌聲、歡呼與尊敬。綜合來看,印度閱兵游行所謂的“開掛”也就不足為奇了。

給皇家“開掛”部隊敬個禮(圖:壹圖網)▼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原標題:《印度,又整活了》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黄骅市| 龙口市| 静安区| 土默特右旗| 西盟| 延安市| 平顶山市| 孝义市| 利津县| 资兴市| 玛纳斯县| 达拉特旗| 辰溪县| 双城市| 巫溪县| 孟村| 临邑县| 阆中市| 阿坝| 石楼县| 洪洞县| 兴化市| 江西省| 井陉县| 沁水县| 桦甸市| 英山县| 普安县| 三穗县| 洪雅县| 沅江市| 宁乡县| 确山县| 济宁市| 建始县| 苍南县| 敦化市| 乌审旗| 晴隆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