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首例“線粒體移植嬰兒”在廣州出院,破解原發性不孕難題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梁曉燕解釋,原發性不孕是指有性生活的女性,在沒有過任何妊娠或流產情況,并且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況下仍未能受孕,通常以1年為限。
導致原發性不孕因素有很多,伴侶雙方均存在可能性,男方因素有精液異常、性功能異常、免疫因素等。女方因素有排卵障礙、輸卵管因素、子宮因素等。
在經歷兩次失敗的試管嬰兒助孕治療后,為突破原發性不孕這一難題,梁曉燕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團隊共同合作,利用“卵母細胞內注射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技術,為小美改善胚胎質量,讓這位母親成功受孕,最后順利誕生了世界首例“線粒體移植嬰兒”。
梁曉燕介紹,線粒體是細胞中制造能量的結構,細胞糖類、脂肪、氨基酸最終都在線粒體中氧化并釋放能量,可謂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卵母細胞內注射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這一技術,是通過提取產婦自身骨髓細胞內的線粒體,并注射到胚胎內,可以改善胚胎發育質量,提高胚胎存活率。
這項技術的難點在于線粒體的制備和注射精確劑量的摸索。卵母細胞是人體最大的細胞,卻非常脆弱,需要精心的呵護。向卵母細胞中注射治療劑量的線粒體,既要保證提取線粒體的純度和濃度,又要保證注射的體積不會影響到卵母細胞的繼續發育。
梁曉燕表示,在原發不孕或常規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反復胚胎質量差、大量胚胎碎片無可移植胚胎者;年齡大于37歲,獲卵數超過6個,但反復失敗、胚胎質量差的患者,都可以嘗試該項技術。
到了孕13周1天,超聲波發現,小美宮頸機能不全并合并前置胎盤,流產和出血風險都很高。為了保住這個嬰兒,中山六院產科主任高羽團隊為小美做了微創宮頸環扎術,避免寶寶流產,并于預產日施行剖宮產。
因嬰兒于胚胎期在卵母細胞內接受了母親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注射,該院兒科特別關注嬰兒體內能量供應情況。對嬰兒出現了血乳酸偏高癥狀等體內能量供應不足的警報,采取藥物調節代謝措施,并逐漸增加奶量喂養,為嬰兒補充能量。
15天后,來之不易的世界首例“線粒體移植嬰兒”終于完全康復出院。
專家表示,世界首例“線粒體移植寶寶”的順利誕生是一項歷史性的突破,其科研參考價值不可估量,希望未來線粒體移植技術為更多不孕患者帶去新的希望。
(原文題為《新技術幫母親受孕:世界首例"線粒體移植嬰兒"出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