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吹爆《流浪地球2》,這就是中國科幻片天花板!
原創 書單君 書單

在原著《流浪地球》的開篇,有一個描繪日落的情景。
那時候,地球剛剛停止自轉,東半球即將進入十幾年的黃昏,此后不分晝夜。
那一次的日落,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最后半天邊只剩下一絲映出的光芒。
凄涼、絕望,這是劉慈欣對末日景象的描述。
但說完這個場景后,他接著寫了這么兩句話:
“黃昏并不意味著昏暗,地球發動機把整個北半球照得通明。”
更重要的是后面一句:
“就在那次漫長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坦白講,多少災難里英雄拯救人類的故事,可能都不及這樣一個嬰兒的平靜誕生,顯得動人。
劉慈欣科幻真正的光芒,也許就在這樣的細微之處。
而這種劉慈欣式的“人文關懷”,也被導演郭帆完美地呈現在電影之中。
2019年,《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
作為監制的劉慈欣興奮說到:“中國的科幻電影今天正式啟航了。”
時隔4年,《流浪地球2》再次歸來。
4年不短,有人已永遠離開。
4年不長,卻足以將中國科幻電影推出一個新高度。
《流浪地球2》

#01
不只是視效爽片
-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劉慈欣《流浪地球》
中國自己的科幻電影,能拍成什么樣?
2019年大年初一,導演郭帆讓我們首次看到了冰封的上海東方明珠塔、恢弘的行星發動機。
4年后的今天,《流浪地球2》帶來了更震撼的視效奇觀:
“人類歷史最高建筑物”太空電梯,首次出現在華語科幻電影。

連接地球和宇宙的龐然大物,拔地而起,直插云霄。
密密麻麻的鋼鐵支架、精細的零部件,組合到一起,到處可見滿滿的重工業質感。
僅靠預告片里的短暫展示,就獲得大量網友的贊譽:
“震撼到起雞皮疙瘩”
“每一幀都是細節”
“太壯觀了”
還有黑客和基地人員的“無人機大戰”,想象力十足的月球發動機,碾壓許多世界級的科幻電影。


不只大場面,細節同樣令人驚嘆。
宇航服在第一部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第一部中沒出現的潛水服,也以其精細的做工,讓片中深水工作的場景極度逼真。
參與影片角色之一的沙溢,曾多次公開贊嘆:我們終于有了自己的“變形金剛”。
然而,《流浪地球2》從來不是“變形金剛”,它也從未滿足于一個“視效爽片”。
正如影片外國人不理解:為什么要帶著地球一起流浪?
因為中國人覺得,地球是我們的“家”。
恰似《流浪地球》原著中,劉慈欣反復地說的一句話:
“地球,我的流浪地球啊”——
這是“我的地球”。
里面有著中國人最樸素的情感,有著劉慈欣式的人文關懷。
或許,這才是《流浪地球》兩部曲被影迷接受、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02
“最大劉”的科幻電影
-
“回家的路上,我們看到荒蕪已久的大地上,野草在大片大片地鉆出地面,各種花朵在怒放,嫩葉給枯死的森林披上綠裝……所有的生命都在抓緊時間煥發著活力。”
——劉慈欣《流浪地球》
作為《流浪地球》的前傳,《流浪地球2》講述的是“太陽危機”到來之前的故事。
地球的一萬座行星發動機還未建,人類還在摸索著如何自救。
聯合政府制定了多項方案:“方舟計劃”“移山計劃”“逐月計劃”“數字生命計劃”······
原著的爭議集中在:是坐著飛船離開?還是帶著地球一起流浪?
但《流浪地球2》做了更深的探討:數字生命計劃 or 移山計劃?
是將人的記憶和意識上傳到數字生命世界實現“永生”,還是和地球一起尋找4.2光年外的新家園?
這是決策層的判斷,更是末日下普通人的選擇。
劉培強,是移山計劃的支持者。

《流浪地球》第一部中,劉培強從小與兒子分離,在空間站十幾年未曾與家人見面。
《流浪地球2》則講述了他背后的故事。
劉培強在參加航天員選拔時,認識了自己未來的妻子,后來與之生下一子取名劉啟。
幾年后妻子意外患癌,劉培強一邊培訓,一邊悉心陪伴。
然而,在地下城生存資格抽簽時,只有他一人中簽。
為了保護家人,劉培強只能進入領航員空間站,這樣家人就可以直接獲得地下城生活的資格。
但這導致他十幾年無法與兒子相見,甚至因為“拋棄”患病的妻子,被兒子多年誤解。
面對人工智能MOSS冰冷式的面試提問,劉培強說:“我只想讓我的家人活下去。”
這里沒有什么英雄大義,只有一位普通丈夫,在末日危機下一心保護家人的愿望。
而另一位人物圖恒宇,是數字生命計劃的支持者。

多年前,他的女兒在一場車禍中去世,愛女心切的圖恒宇,一直無法走出女兒去世的陰影。
作為一名數字工程架構師,他很早就參與到數字生命計劃中,并用自己的能力,賦予了女兒兩分鐘的數字人生。

● 圖恒宇馬兆交流“數字生命”計劃
只有和屏幕里的女兒聊天時,他才會笑。
然而,數字生命計劃被叫停后,圖恒宇的研究被迫停止,這也讓他14年沒有見到女兒。
所以,當他違例重啟項目見到女兒時,失聲痛哭:“爸爸太想丫丫了,特別想,特別想。”

他想給女兒“完整的一生”,他從未想過放棄,甚至成了一種執念。
這是一位父親對女兒無盡的不舍與思念。
劉培強和圖恒宇,一個是航天員,一個是工程師,命運幾乎毫無交集。
但他們危機之下所堅持的選擇,卻都是出自對家人的愛。

這也是影片表達的內核之一——
人類在末日下的選擇盡管會不同,但保護自己重要之人的心,并無二致。
但《流浪地球2》所表達的,還不止于此。
當末日之下,人類賴以生活的文明,不得不向生存讓步,普通人往往不得不接受一種被動的命運時,影片還隱喻了一個更本質的問題——
人,是什么?
劉培強給家人生存名額,圖恒宇給女兒完整的數字生命,聯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堅持推動“流浪地球計劃”,也許就是其中一種回答。

它是一種對活下去的渴望,是一種危難之中自我選擇的勇氣。
縱然現實無法改變,縱然前途渺茫,但“只有我可以來決定,我以何種姿態”去走向前去。
同樣的話,劉慈欣在原著中也說過。
“如果你們還不相信,我們就退一萬步說:人類將自豪地去死,因為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
優秀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向來都是一以貫通。
人物、身份、選擇或許都不同,但對人性的悲憫,永遠不會缺少。
就像是影片中,劉培強離別之前,他對患病的妻子深情告白:“老婆,我今天就是特想你,特別想,特別想。”

#03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
“你聽著親愛的,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并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明天把這話告訴孩子。”
——劉慈欣《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2》曾經發布過一張“滄海一粟”的主題海報。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個小白點。
更別說作為“滄海一粟”的人類,終究成為歷史的過客。
那么,是否有人想過:
如果有一天人類注定難逃危機,那么我們普通人能做的是什么?
導演郭帆曾回答過這個問題:
“作為普通人,其實我們能做的, 就是陪伴在別人身邊。”
正如影片中劉培強在妻子病床前的說的話:“我在呢,我一直都在呢。”

有網友評論,這是劉慈欣式的臨終關懷。
一如原著中最后一個日落的情景中,太陽最后映出的光芒。
這在兩部《流浪地球》中,濃縮為一句頻繁出現的話: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如何理解這句話?
影片里有兩個場景。
在《流浪地球》中,我們看到了35億人在地下城的生活。
在那個壓抑、密集、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人們的生存,是靠著電玩、麻將、游戲、舞獅、VR小電影、榴蓮味蚯蚓干。

在《流浪地球2》中,我們看到了大街上迷茫的人,看到了癌癥、車禍等破碎的家庭。
這些普通人的生活一點也不耀眼。
在末日危機之下,他們沒有選擇命運的權利,在延續人類文明的優先級中,他們也只能往后排。
那為何,還要用濃重的筆墨去呈現地下城的生活,去呈現劉培強、圖恒宇對家人的執念?
也許,這正是其中傳遞出的對“人”的價值的肯定——
人類的文明如何定義,從來不取決于少數精英的選擇。
無數平凡的人,他們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人類文明本身。
導演郭帆多次說過:“科幻電影不只有硬核,也有溫度”。
這是他從《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一直堅持的東西。

● 導演郭帆
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就拿重量級的視效來說。
為了讓《流浪地球2》的科幻寫實更令人信服,郭帆團隊特別邀請20位科學顧問組成專家團隊,共同書寫了十幾萬字的世界觀,讓《流浪地球2》的故事更加扎實。
原著中,太空電梯、月球發動機等場景,只要寥寥數字,但拿到屏幕上,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102個科幻類主場景,超過900000平米的置景面積,5310張概念設計,9989張分鏡頭畫稿,制6000鏡視效鏡頭,95000件道具、服裝制作······
更讓人敬佩的是,他們不只是志在一部影片,更志在完善和積累中國科幻電影的工業化經驗。
為此,《流浪地球2》拍攝時,郭帆從北京電影學院請了二十多個實習生進到劇組,專門給自己挑刺、記錄錯誤。哪里不科學,哪里有問題,立馬改正。
他說:“希望讓觀眾看科幻片的時候減少違和感,竭盡全力還原得更真實。我們不敢說突破,但我們一直在探索。”

● 制片人龔格爾與導演郭帆
這無疑再次證明,創造未來的,是人類自己,再牛的科幻,需要人來實現,而我們相信希望,說到底是相信人類自己。
當東方再次出現霞光,
當鮮花重新掛上枝頭,
流浪的航程太長太長,
但那時候要叫我一聲啊······
在一個需要重拾希望和信心的當下,我想,這就是《流量地球2》給我們普通人帶來的最大意義——
相信希望, 相信自己。

原標題:《吹爆《流浪地球2》,這就是中國科幻片天花板!》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