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軍志|美國陸軍啟動三十年大轉型,全域攻防點明轉型方向
美國軍隊的強大總是與其制海權與制空權緊密相關。相比于其海空軍,其陸軍卻較少見諸報道。但是,隨著反恐戰爭告一段落,以及全球力量格局的變化,美國陸軍正在謀求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轉型,其動向已在軍界和學界頗受關注。
據美國《陸軍時報》周刊網披露,美國陸軍參謀長馬克·米利日前在陸軍協會舉辦的一場活動上說,陸軍正處于為“大戰爭”做準備的轉型期,這一過程可能長達30年。陸軍是人類最古老的軍種,美國陸軍在長期實戰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發展方向也具備相當的參考意義,值得關注。那么,美國陸軍此次長期轉型將往哪里去?轉型是如何實施的?對中國陸軍又有何啟示?
新型陸軍:全域攻防為核心
冷戰末期,人類戰爭的技術形態從機械化戰爭時代過渡到信息化戰爭時代。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戰爭的主要模式。隨著各種新型作戰平臺、精確制導武器、C4I系統、軍用衛星、電子戰裝備等高技術武器裝備在戰場上的廣泛運用,一方面,現代作戰力量的構成趨向多元化,各軍兵種特別是空軍的獨立作戰能力空前提高,從而使作戰行動往往在空、地、海、天等多維領域同時展開,每一個空間都成為整個戰場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任何單一的軍兵種或武器裝備系統都不具備在所有空間打擊敵人的手段和能力,不可能單獨實施戰役級作戰行動,作戰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種作戰力量之間的緊密配合與優勢互補。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以單一軍兵種為主的合同作戰,已很難適用現代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的要求,跨越軍兵種界限、諸兵種實施陸、海、空、天、電一體化聯合作戰逐漸成為一種基本的作戰方式。
在這此背景下,作為最古老軍種的陸軍開始進行轉型。美國陸軍提出在21 世紀應該具備新的5大能力,包括電子戰、防空反導、跨域火力打擊、先進防護和后勤支援——陸軍的現代化戰略應該圍繞這些能力,制訂一系列的近期、中期和長期計劃,其中跨域作戰是上述能力中的重點。
跨域協同意味著全維融合,全域攻防。這要求太空戰場與傳統的陸、海、空戰場以及網絡空間戰場緊密配合,運用軍事太空力量為整個戰爭系統提供全天時的偵察、導航、通信、指揮、控制等各方面的作戰支援,進而運用天基武器系統對地面、海上、空中、空間和電磁領域的目標實施攻防。這意味著在保持對稱性優勢的同時,聯合部隊可利用非對稱優勢,實現以太空力量壓制地球表面力量,以空中力量擊敗反艦武器,以海上力量壓制空防,以地面部隊壓制針對空海部隊的陸基威脅,以網絡行動擊敗太空系統等等。
跨域作戰如何轉型?
美國陸軍已經是全球裝備最先進的地面力量,那么怎么轉型才能進行跨域作戰,就取決于美軍自己的探索。美國陸軍認為,陸軍需要具備聯合作戰要求的多種能力,能夠從陸地跨空中、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等領域作戰;還強調美軍是聯合部隊,需要在陸、海、空、太空和網絡空間跨域作戰,陸軍則依賴并支援空中和海上力量。
在作戰理念方面,美軍提出“陸軍部隊作為聯合部隊的組成部分實施多域戰,奪取、保持和利用對敵軍的控制權。陸軍部隊要威懾對手,限制敵軍行動自由,確保聯合部隊指揮官在多個領域的機動和行動自由”。
在作戰方式方面,美軍試圖通過在所有領域拓展運用合成兵種,從物理上和認知上戰勝敵人。美軍要求,未來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將作為聯合團隊的組成部分,通過可靠的前沿存在和具有彈性的作戰編成來融合和協同各自能力,在多個領域和整個戰場縱深創造暫時性的優勢窗口,以奪取、保持和利用主動權,打敗敵人,并實現軍事目標。
在自身定位方面,陸軍不只是保護海岸線,而將扮演進行反介入/區域拒止力量,以限制敵方部隊的行動。換言之,美國陸軍應該扮演阻止(敵方)進入其他領域(例如空中和海上)的角色。
然而,美國陸軍多域戰的前景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特別是后勤保障以及軍種矛盾和資源的分配上。以軍種矛盾為例。雖然跨域聯合作戰是大勢所趨,但在國防預算約束壓力下,美國軍種之間的利益競爭更加激烈。陸軍力圖通過“多域戰”拓展作戰空間,打造多重能力,提升自身地位作用的意愿不會一帆風順,還需要國防部的多方平衡。
啟示:超越傳統定位
從上述概念看,跨域作戰將成為未來美國陸軍最重要的作戰模式。結合當前國際政治局勢和國際軍事科技發展,以及一體化聯合作戰戰法和軍事學說的演進,未來陸軍跨域作戰有可能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首先是從基本定位看,要從陸戰向威懾、非戰爭行動的全譜作戰轉變。“非戰爭軍事行動”概念在軍事術語中的出現,與信息化社會的形成和全球化的發展密切相關,是國家安全觀念和軍事思維變化的結果,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手段選擇多樣化的產物,也是軍事行動發展歷史性進步的必然。
和平與發展時代,戰爭的控制性大為增強,成本增加,難度增大,使用范圍嚴格受限。以非暴力為特征的非戰爭軍事行動順應時代特征,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行動種類不斷增多,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和國際關系中使用越來越廣泛,其重要性也日益增強。總之,非戰爭軍事行動通過力量的和平宣示、體現和運用,對內可消除安全隱患、促進社會安定與和諧,對外可營造安全環境、維護國家利益。作為陸地作戰的主力,陸軍跨域作戰的重點有必要向威懾、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全譜作戰傾斜。
其次,從戰略視野看,要從國土境域向國家利益邊疆轉變。邊疆觀必須依據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的擴展而演進。未來戰場成為超越國家地理疆界的“全球化戰場”,以自然疆界劃線的邊疆觀,即以領土、領空、領海自然疆界劃線的邊疆觀,正被“信息疆域”、“信息邊界”、“信息國防”等新理念所挑戰。陸軍跨域作站的戰略視野有必要在國家利益邊疆的框架下進行。
從作戰能力看,要從準備舉國大戰向特種作戰轉變。由于時代主題的變化,陸軍進行舉國大戰的可能性在不斷降低,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興起則要求陸軍具備多樣化的作戰能力。發展新型特種作戰力量是滿足上述需要的有效途徑。新型特種作戰力量擁有特殊的裝備、特殊的人才、特殊的編制、特殊的技術,應用特殊的作戰方式,遂行特定的作戰任務,產生特殊的作戰效果。當前,新型特種作戰力量的構成主要包括特種偵察、特種破襲、特種心理戰、特種信息戰等作戰力量。
此外,加強城市戰能力也是提高陸軍跨域作戰能力的手段。隨著現代技術和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地位作用的不斷提高,在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城市將成為敵對雙方爭奪的重點。其主要特點是防御一方準備充分,可構成縱深、立體、支撐點式的防御體系,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周密完善,具有堅固陣地御的性質;進攻一方基本以攻堅行動為主,戰斗準備時間較長,投入的兵力兵器多,突破難度大,攻堅任務重,街巷戰多,爭奪更激烈,戰斗消耗很大。格羅茲尼之戰俄羅斯的慘敗深刻說明了現代戰爭中城市作戰的重要性及其在現代陸軍作戰中的地位。因此,未來陸軍跨域作戰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從常規野戰向城市作戰轉變。
再次,從演習機制看,要從無序隨機演練向全國輪換轉變。陸軍跨域作戰的基礎是諸軍種一體化聯合作戰。在這種作戰模式下,陸軍是作為整個作戰系統的一個模塊、一個組成部分參與到作戰行動中去。而過去,陸軍部隊分散駐扎在全國各地,訓練相對缺乏協調,無序隨機性質較大,這容易導致聯合作戰概念不強,且各部隊水平參差不齊。進行全國輪換演訓之后,不僅可以使各支陸軍部隊熟悉各地戰場,還能使各支部隊戰斗力統一化標準化,使陸軍更好地融入到作戰體系中去,遂行跨域作戰任務。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訓練工作也是需要提高加強科技含量的。古人云,不教而戰謂之殺。由此可見訓練工作在提高部隊戰斗力方面的重要性。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技術、高級仿生技術、VR技術等開始走向商業化。人工智能、數據可視化等技術能在合適的時間為需要信息的人們提供合適的信息,而不會提供不相關或令人困惑的過量信息,從而實現最佳決策和行動。這就為陸軍的訓練設施從低端簡陋向高端系統化轉變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基礎。
綜上所述,在進入一體化聯合作戰為主要戰法的信息化戰爭時代后,陸軍也應當開始戰略轉型。作為最古老的軍種,陸軍未來一大轉型方向是跨域作戰——即在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框架下從陸地空間向海洋、天空、太空、電磁空間投射力量。未來,陸軍跨域作戰將在戰略視野、戰場環境、作戰能力、訓練設施、演習機制等諸多方面產生巨大作用和影響,超越傳統對陸軍的定位與限定。
(作者系云南財經大學國際工商學院“一帶一路”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