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月新增QDII額度31.7億美元:工商銀行分得5億美元
時隔三年重新開閘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的審批進入了常態化。
國家外匯管理局5月31日更新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顯示,截至5月30日,QDII總獲批額度為1015.03億美元,較4月24日更新的增加了QDII額度審批增加了31.7億美元。這是QDII額度連續兩個月增加。
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是指在人民幣資本項下不可兌換、資本市場未開放條件下,在一國境內設立,經該國有關部門批準,有控制地,允許境內機構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一項制度安排。
2015年3月,QDII總獲批額度已經達到899.93億美元,接近國務院批準900億美元的QDII總額度上限。因此,從2015年4月起的三年時間里,外匯局都未再批準新的QDII投資額度,直到今年4月,外匯局重啟QDII額度審批,新增的83.4億美元額度被24家機構瓜分。
而擁有QDII額度的四類金融機構,均在5月有所斬獲:其中上個月并未獲得新增額度的銀行類機構本月新增了5億美元額度,歸屬了工商銀行;證券類機構的QDII額度依舊增加最多,從原本的435.2億美元增加到了454億美元;保險類機構的QDII額度從328.43億美元增加到了334.53億美元,信托公司的QDII額度增加了1.8億美元至83.1億美元。
繼上個月12家機構第一次從國家外匯局手里拿到QDII額度后,5月又有8家機構“嘗鮮”:其中證券類4家,中信建投證券、 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從外匯局手中拿到了2.6億美元、2億美元、1.4億美元和2億美元QDII額度,保險公司中一家嘗鮮,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2.1億美元額度,而3家嘗鮮的信托公司獲批額度較少,重慶國際信托、國投泰康信托和民生信托分別獲得了0.5億美元、0.7億美元和0.6億美元的額度。
在2015年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貶值、跨境資金波動的背景下,QDII這種“走出去”的制度安排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國家外匯局多次公開對QDII制度作出澄清,強調“QDII業務運行正常”,外匯局并未要求QDII機構暫緩發行新的QDII產品等。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扭轉和跨境資金流動呈現均衡走勢,央行和外匯局提出,將對QDII制度進行進一步研究,基調是更加方便市場主體開展跨境投融資。
外匯局在4月表示,要遵循宏觀審慎管理思路,針對不同類型機構的業務特征,綜合考慮QDII機構管理資產規模、內控合規等因素,秉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穩步推進QDII各項工作,更好滿足境內市場主體跨境資產配置需求。在外匯局劇透后不久,QDII額度審批正式重新開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