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積木到長襪子皮皮,百年來的北歐設計就這樣影響了童年
從Brio積木到樂高玩具,又從寶貝熊嬰兒手推車、宜家家具、兒童成長椅,到芬蘭童話中的森林小人和長襪子皮皮,北歐人對童年的影響無處不在。
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行的“孩童的世紀”展覽,展出20世紀迄今以兒童為對象的北歐設計,包括玩具、家具、嬰幼兒產品等,呈現北歐品牌對兒童產品設計的創意和革新,以及兒童群體對其他設計、建筑和文學的影響。
北歐人相信好的設計應該被每一個人所熟知,也因為他們對社會的包容性,更因為在20世紀21世紀,北歐設計師、建筑師以及文學家一再地強調孩子對他們創作靈感的重要性,才使他們創造出我們看到實用、精致的日常生活用品。這些產品不斷地在為孩子和大人們創造著屬于他們的幸福感,直至近年來流行的手機游戲《憤怒的小鳥》,也來自于芬蘭埃斯波的Rovio的設計和制作。

恰逢“六?一國際兒童節”,一個叫做“孩童的世紀”(Century of Children)的展覽正在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舉行。展覽展示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Scandinavian)的設計師將孩童的嬉戲與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融入思考后的創作,以此把孩子們放在家庭、社區、城市等的設計中心。
“孩童的世紀”的名字來自于瑞典的社會理論家和女權作家愛倫?凱(Ellen Key,1849-1926)在1900年首次發表的著名書籍,她在書中提出“20世紀是兒童的世紀”等觀點,鼓勵推動兒童教育、維護兒童權利等。為了便于參觀家庭理解,展覽內容雖進行了簡化,卻依舊引人深思。
在過去,孩子沒有權利選擇他們想做的事情,他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很少,所以很多孩子會被迫成為勞動力。在那個時代,在家中接受了教育的愛倫?凱認為,在未來的二十世紀,孩子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好,他們能擁有更幸福的童年。以孩子為中心的社會進步在當時被判定為激進想法。然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就像展覽希望傳達的,正是因為這樣的進步,北歐設計才能演變為我們今天現在所了解熱愛的產品。

Tripp Trapp成長椅,Peter Opsvik ,1972年。
此次展覽與瑞典的Vandarlorum博物館、丹麥設計博物館與芬蘭赫爾辛基設計博物館共同舉辦。展覽分為北歐價值觀、生活設計、創作自由以及生態創新四個板塊。展出的內容涵蓋了早期的玩偶屋、桌面游戲和玩具,到十九世紀中的校園設計、70年代的兒童樂園和給孩子講故事的避難所。
在展覽的開始,觀眾可以看到愛倫?凱所期盼的,北歐國家早期的投資和改善。社會中男女的性別日趨平等,父母雙方都擁有了育兒假的機會,政府對生育提出了更高的支持,擁有孩子的家庭也得到了更多的幸福。一個簡單的“育兒百寶箱”(baby box)讓芬蘭成為了當時全世界最低新生兒死亡率的國家之一。

從1973年開始,芬蘭的新生兒父母都能收到免費的“育兒百寶箱”。在這個箱子中有著很多新生兒需要的必需品,比如嬰兒服、尿布和床上用品,甚至箱子本身都可以折疊成一張嬰兒床。起初,這個福利是希望讓每個孩子擁有同樣的起點,現在卻可以換成補助金來購買其他東西(目前每年僅發放出四萬份)。展覽中一張1970年代的海報引起了關注。在海報上,當時的重量級舉重冠軍爸爸帶著他的孩子向大家宣傳帶薪育兒假。1974年,瑞典作為第一個國家采取了這個措施,發展至今,有25%的父親選擇享受這個福利。
而后,展覽的主題轉向了家庭。愛倫?凱相信,家庭是“現代社會,美麗的城市與建筑”的基礎。她呼吁人們建造充滿陽光的住所,在住所內使用更簡單和天然的家居產品,從而達到現代社會所期待的“由內而外的美麗”。不僅如此,北歐設計師認為,孩子的生活環境周圍應該充滿更多適合他們的設計產品。

愛倫?凱認為,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的平臺。這個想法在新學校的分類體系中得到了反復的體現。在二十世紀中,學校為了孩子們的需求而做出變化,比如在芬蘭建筑師和設計師阿爾瓦爾?阿爾托(Alvar Aalto)設計的Inkeroinen School(1938-39)和丹麥建筑師阿納?雅各布森(Arne Jacobesen)設計的丹麥王國公立學校(Munkegaard School,1957)。
丹麥王國公立學校看似是一個為1000名學生用黃色磚頭建造的普通幼兒園,然而在封閉式的學校內能看到,明亮的教室與小型的庭院以及郁郁蔥蔥的植物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賦予了它只有小型幼兒園才有的親密感。雅各布森設計了學校的每一處角落,從桌子椅子(在展覽中被縮小后放置在阿爾托設計的N65樺木膠合板兒童座椅邊上)到教室的燈光和樹脂玻璃制作的揚聲器。
阿爾托(1898-1976年)在芬蘭更是最為著名的建筑師之一,他被認為是北歐現代主義之父。芬蘭第二大城市埃斯波最著名的學府阿爾托大學(由赫爾辛基理工大學、赫爾辛基經濟學院和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合并而成)以他的名字命名,學校中很多教學樓也是阿爾托的設計,同時他也是著名的工業產品設計師,設計過家具、餐具器皿等。1935年,阿爾托在赫爾辛基創辦了Artek,他主張將藝術(Art)和技術(technology)結合,如今的Artek繼續展示和售賣阿爾托的設計,并且成為了世界各地優秀設計師的集成店,同時也在推廣北歐的設計和生活方式。

其中來自于Artek,由卡吉?佛蘭克(KajFranck)1945年設計的木制玩具Toto dolls也成為了兒童玩具設計的經典之一。就像愛倫?凱所提倡的孩子需要的自由,展覽的主題也從教育轉向了玩耍。這個展區介紹了玩具、桌面游戲和游樂園如何幫助孩子促進身體發展、培養創造力、保持童真。相比起Bojensen Monkey和塑料的樂高積木(樂高的名字來源于丹麥短語leg godot,意思是玩的很好),有一個更意思的故事講述了戶外玩耍是如何解除條條框框的規則,讓孩子與大自然產生更多的接觸。
在哥本哈根的郊區,兩百個孩子在一塊空地上搭建了堡壘和小屋,挖掘了地道后用磚頭和箱子填補成了道路,這個特別的設計被稱為“垃圾游樂場”。人們一直認為,這就是戰后英國為兒童建造的探索樂園的原型,卻不知道在2013年由公共藝術委員會(public art commission)在蘇格蘭格拉斯哥推出,由孩子為主導并且一直在變化的Assemble’s Baltic街頭探索樂園也是同樣受其啟發。
展覽的最后一個主題是生態創新。在這個區域里,參觀者能看到利用不同環保材料制作而成的產品。其中引人矚目的是一個挪威故事屋。這個小屋是2009年被挪威藝術建筑學家運用在特隆赫姆一所幼兒園找到的建筑材料建成的避難所,而啟發建成的。這個開放式的半圓形格紋建筑在展出的最后向前來參觀的人們訴說著:孩子才是設計的中心。
展覽將持續至9月2日。
(本文部分內容選編自Cate St Hill發表于Design Curial網站的文章,圖片來自V&A官網及Design Curial等網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