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中國應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
面對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貿易問題上的快速變臉,中國政府將會繼續保持政策定力,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一方面加快推進國內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推動國內市場的進一步有序開放,在實現自身崛起的同時促進全球經濟的復蘇與繁榮。
美國白宮在5月29日發表聲明,宣布美方將在6月15日之前公布總額約為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重大工業技術產品清單,并將對其征收25%的關稅。由于這一聲明嚴重違背了不久之前中美雙方談判代表在華盛頓達成的共識,美國政府此舉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很難相信,作為全球頭號大國,美國政府居然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出爾反爾。特朗普政府的這次變臉再次反映了特朗普式自以為精明的商人思維,在談判過程中不斷重新要價,但卻是以透支美國政府的國際聲譽為代價的。試想,如果美國政府一再在談判過程中降低自己的底線,它如何能夠取信于全球其他國家與國際組織,甚至包括自己的盟友?
事實上,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是在中國經濟崛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考驗,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將是長期的、復雜的,中國政府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二戰之后,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先后與崛起的歐盟、日本打過曠日持久的貿易戰。換言之,作為守成大國,美國必然會對新崛起且可能挑戰自己主導權的國家心存警惕,并且會竭盡全力進行遏制。回顧歷史,日本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及其之后的長期經濟停滯,其實就與1980年代中期的日美貿易戰高度相關。日本經濟由盛轉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在1980年代中期的日美貿易戰之后,采取了不恰當的應對策略,包括日元兌美元大幅升值以及長期寬松的貨幣信貸政策。
從當前中美貿易戰的焦點來看,美國的矛頭所向并非當前中國對美國出口額最大的一些行業,而是中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過程中的高新技術行業。這就充分說明了,美國挑起貿易戰的本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摩擦不會僅僅局限于貿易領域,而是要借此來遏制中國的全面崛起。在這一背景下,中美貿易戰必然是打打停停、波折曲生,我們對此應該有清醒的認識與充分的準備。
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過去四十年里,中國經濟在增長與發展方面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當前也積累了一些問題,例如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下降、金融系統性風險上升、金融機構國際競爭力不強、居民針對優質商品與服務品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等。這些問題,必須通過新一輪的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來加以解決。例如,在國內改革方面,要重新提振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一方面需要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來激勵創新,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國有企業混改、土地流轉改革、服務業開放等結構性改革。又如,在對外開放方面,要提高金融機構國際競爭力與服務水平,就需要有序地加快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引入全球機構投資者的競爭。再如,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應該一方面加快服務業對民間資本的開放,另一方面加大優質商品與服務品的進口力度。
事實上,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鰲論壇上提出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國內金融服務業開放、主動增加進口、對外商投資企業使用負面清單管理等新一輪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舉措,均是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進程的內在需求與必然選擇,而非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之后中方作出讓步的權宜之計。上述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舉措,既符合中國長期以來改革開放的內在邏輯,也是中國政府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以及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指出的。正是因為新一輪改革開放是中國政府的主動選擇,其進程也自然會由中國政府自主掌控,而不會聽任于外部壓力的擺布。
例如,中國政府的確提出了要在未來加快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尤其是逐漸放開各類金融機構控股權的政策。然而,考慮到目前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正處于上升與顯性化的過程中,且中國政府也將防范系統性風險爆發作為未來三年的三大任務之一,這就意味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必然是漸進、可控且有序的,中國政府必然會維持好防范系統性風險與金融市場開放之間的平衡。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中國政府也將繼續維持對資本賬戶的恰當管理,以避免外部不利沖擊的爆發影響到國內的宏觀金融穩定。
對于中美這兩個全球體量最大的經濟體而言,持續的、全面的貿易摩擦必然造成兩敗俱傷的格局,而且會對當前的全球經濟復蘇造成顯著負面沖擊。這也是為何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始終保持克制,并主動努力尋求達成雙方和解的原因。不過,如果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要開展貿易戰的話,中國政府也決不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來與美國政府做交換。
迄今為止,針對特朗普政府反復無常的政策表態,中國政府及其談判團隊始終保持了足夠的政策定力。這恰好說明了中國政府是在按照自己的時間表與內在邏輯來推進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而沒有被外部噪音與壓力所左右。這一點無疑是值得高度贊賞的。
總之,中美貿易摩擦是中國崛起過程中必然會面臨的挑戰,也必然是長期的、復雜的過程。然而,特朗普政府本次出爾反爾再次損害了美國政府的全球聲譽,也損害了中美之間的信任。中國政府當前提出的進一步促進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的政策主張,是中國經濟增長與改革開放的內在需求與必然選擇,符合一以貫之的內在邏輯,而不是向特朗普政府讓步的權益之計。中國政府下一步改革開放的進程是由自己掌控的,而不會聽任外部壓力的擺布。考慮到中美貿易戰對雙方以及全球經濟的不利影響,迄今為止中國政府采取了克制與主動的態度,但中國政府會堅決捍衛自己的核心利益。在外部摩擦加劇與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國政府也將繼續保持政策定力,按照既定節奏來推進下一步的改革開放,在實現自身崛起的同時,也為全球經濟的復蘇與繁榮做出貢獻。
(作者: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原題為《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中國應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