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浪尖2023|童友之:看好大分子、小分子創新藥的突破
【編者按】
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站在2023年的新起點,澎湃園區懇談會推出新春特輯“浪尖2023”,五問經濟學家、產業專家、企業高管、投資人,尋求元宇宙、芯片、光刻機、氫能、自動駕駛、機器人、腦機接口、創新藥等產業的突破點。

傅小凡 制圖
澎湃新聞:您認為2022年中國創新藥領域最熱的關鍵詞有哪些?
童友之:創新藥領域最熱的關鍵詞還是“創新”,這不僅是在中國,在整個世界也是如此,它是驅動創新藥發展的本質。
此外,“新冠”也是去年創新藥領域最受關注的關鍵詞之一,這和往年有很大不同。過去,人們在創新藥領域比較關注的是癌癥、腫瘤、慢性病,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等,新冠這類傳染病并未受到特別重視。不僅是現在,未來“新冠”也將可能成為人類持久面臨的一大挑戰。
澎湃新聞:新冠藥物在研發和應用方面進展如何,目前還存在什么問題?
童友之:由于“新冠”對全人類,對從事創新藥研究的人,都是一種全新疾病,所以我們對于它的機制并不是很了解。這意味著,中國和全世界在研發新冠藥時面臨著同等機會,就看誰能抓住機會開發出新的藥物,并有效作用于新冠病毒。
但是,“新冠”對創新藥開發來說具有極大挑戰性,因為我們并不明確它的作用機制,且病人感染的病毒不斷在變,引發疾病的種類也在變。不僅如此,人本身也在變,因為人體內的抗體水平,會因接種疫苗的時間長短而變,這就構成了一個特別復雜的治病環境。
一般來說,我們在判斷一款特效藥是否成功時,通常要看用藥和不用藥的人之間,是否有著顯著差距。比如對一款新冠藥物來說,如果不用藥的人會發展成重癥,用藥的人不會出現重癥,就很容易判斷藥效。但如果很多人在接種疫苗以后,癥狀既不是重癥也不是輕癥,就不利于藥物判斷。
因此,盡管全世界都花了很多精力在新冠藥物的研發上,但真正獲批的并不多,所以現在很多藥物判斷主要看臨床癥狀的改善如何。
我認為,在新冠藥物研發方面,重要的是藥物要能幫助患者及時清除病毒,而非僅僅針對患者表面的癥狀。新冠藥物應該更被重視,在評價一款藥物是否安全有效時,應以一種更開放、更與時俱進、與疾病相關的態度來對待。
在我看來,短時間內完成新冠藥物的研發,肯定存在巨大挑戰,但首先考慮的是,確保藥物安全有效,使國家盡快做好藥物的準備工作,避免大規模災難發生。對藥企來說,面對“新冠”這種全人類疾病,不應過于追求利潤,而是要更注重藥物的普及性。
澎湃新聞:2023年,中國創新藥領域受疫情影響將會有什么變化?
童友之:2022年受疫情影響,中國整體經濟形勢不太樂觀,這導致創新藥企也經歷了低谷期,在資本市場上的反響較差。
進入2023年,創新藥領域的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但仍需時日。因為醫藥行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國家的整體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如果中國的整體經濟慢慢復蘇,國家有更多的支付能力,或者意識到人的生命健康是現代生活中的第一要素,愿意在這部分投入更多,整個行業就能發展起來。
另一方面,如果通過新冠疫情,個人方面意識到生命無常,且應該更多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就會愿意在生命健康領域支出更多,從而改善個人支付能力。但是,國家層面是否足夠重視生命健康領域,才是能否在這方面投入更多資金的關鍵,也直接關系著醫藥行業能否受到社會重視。
澎湃新聞:目前中國創新藥領域在發展中遇到的挑戰是什么,該如何解決?
童友之:我認為主要的挑戰還是政策方面,包括國家的醫保政策,比如一家創新藥企能否盈利,會受到集采等政策影響,以及前面所說的,國家是否愿意在醫療領域投入更多資金。
盡管很多人都希望能有特效藥,或者說是更好的藥物,來幫助延長壽命,改善生活質量,但實際上面臨疫情挑戰,大家在醫療支出方面會受損。
從個人方面來說,正如我前面所說,如果大家意識到自己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就更愿意為此買單,就可能會在國家醫療系統的支付能力之外,開始轉向通過商業保險獲得更好的藥物和醫療服務。
澎湃新聞:從中國創新藥角度展開,談談您對新一年的期待?
童友之:新一年,我比較看好大分子、小分子創新藥,但涉及的領域不會特別全面,而是一些比較零散的突破。
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藥物的創新能力需要慢慢接近世界水平,僅在中國領先不能算創新,在全球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只有被認可的創新才能成為“通用貨幣”。
隨著中國近年來在創新藥領域的資金投入,以及更多創新企業的出現,我相信,中國很可能會一點點取得創新突破,創新藥品也可以逐漸走向世界,并獲得認可。在生產創新藥品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中國企業完成早期研發、國外大企業推進海外臨床和銷售的合作模式。
總之,我對中國在創新藥研發和技術突破上是樂觀的,但對如何在短期內實現商業價值這方面并不樂觀,目前可能還處于陣痛的過程中。

海報設計 傅小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